浅析如何推动农业的供给侧改革
2016-05-30辛婧
辛婧
摘 要: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国内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经超过了国际市场,我国农民继续增产增收困难,弃耕撂荒现象日渐严重,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农药残留不断加重,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安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当前农业存在突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农业 供给侧改革 措施
十三五”时期,中国如何发展农业、如何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如何推动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十三五”期间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提出“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和路径。
一、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国内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经超过了国际市场,我国农民继续增产增收困难。当前我国粮食价格下跌,进口和库存都创历史新高,尽管国内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但在品种结构存在产需矛盾和国内外粮价倒挂的情况下,不实行关税配额制度的玉米替代品进口急剧增加,由此形成了粮食产量、库存和进口三量齐增的现象,国内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经超过了国际市场,导致我国农民继续增产增收困难,农业比较收益不断下降,农民自然会“逃离”农村和农业另谋他路。
(二)弃耕撂荒现象日渐严重,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农药残留不断加重,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安全。近年来,各地普遍出现耕地拋荒现象,且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基础上,弃耕撂荒进一步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其它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过度地依赖农药来增加产量,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土壤产生了严重污染,并且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新难题,目前我国生产和使用的农药多达几千种,每年使用量高达50-60万吨,其中约80%直接进入环境,由于农药残留超标,导致我国很多农产品(如水果、茶叶、蔬菜等)出口受限,长期大量使用农药造成的经济损失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安全。
二、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当前农业存在突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破解当前农业存在突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引导农民优化农业的生产结构,对有需求的产品要增加产量,对没需求的产品要逐步调减,不再单纯以数量来判断农业发展是否成功,也就是不能单纯以增加产量论英雄,还要考虑提供的农产品在品种上、质量上能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具体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一)调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区域结构,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开发荒山、海洋、林场、草草原,合理开发更多农业资源。以大豆为例,大豆在中国属于低产作物,经济收益不高,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不高。但大豆需求不断增长,供给却不断下降。据统计2015年,我国大豆总产量不到1200万吨,进口却超过8000万吨。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引导农民优化农业的生产结构,对有需求的产品要增加产量,对没需求的产品要逐步调减。
(二)提品质。适应城乡居民食品结构升级的需要,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特别是要提高消费者对国内农产品的信任度,需求侧,量上变化整体不太明显,更大的变化在结构上,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从追求吃饱到吃好,老百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色和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一些“大路货”农产品供大于求,但特色鲜明、品质过硬的往往供不应求。以苹果为例,普通苹果价格平平甚至不好卖,2015年富士苹果价格和销量都下降三成以上,但甜度高的新疆冰糖心苹果,价格比富士苹果高了近两倍。普通白菜几毛钱一斤,胶东大白菜卖得比肉都贵还“一菜难求”,原因也简单,物以稀为贵,特色和高品质农产品产量少,自然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促融合。积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要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的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对农业多样化的需求。
(四)去库存。加快消化个别农产品的积压库存,把过大的库存量减下来,积极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发展生产,特别要加快玉米库存消化,减少陈化损失。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提高粮食产能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调减掉粮食产能,决不能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等同于压缩粮食生产,“中国人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
(五)降成本。着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实现节本增效,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此外还要降低流通成本、营销成本等。有规模才能产生竞争力,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我国承包农村土地的农户有2.3亿户,农户平均承包的土地规模约为半公顷,是世界上规模最小的农业。截至2015年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4.43亿亩。尽管这部分土地进入了流转,使得一部分农民能够扩大经营规模,但总体来说,农业的经营规模还是比较小的,这样造成了中国农业生产的成本比较高。 适度规模并非只有土地流转一种形式,不少地方探索了多种其他形式的规模经营。
(六)补短板。大力弥补制约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补农业基本建设之短,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产品价格由市场形成之后,扣除农民的投入、农民的成本等因素,国家还会考虑对农民的合理收益给予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乔金亮.保障农民获得合理收益.经济日报,2016.01.29.
[2]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作者简介:
辛 婧 (1994-),女,汉族,山东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系,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
山东泰安市 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