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

2016-05-30谭宗梅

新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业的迅猛发展,部分互联网公司开始向金融领域渗透,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带来影响和挑战。要应对挑战,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思路、加大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改变原有组织架构,积极顺应金融业变革。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金融业务创新

2012年,金融专家谢平首先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他认为,互联网金融不同于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是新兴的第三种融资模式。此后,经济学界对“互联网金融”的阐释见仁见智,但至今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以此为基础,笔者认为,所谓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科技企业凭借现代信息技术向广大网民和网络商店提供的资金融通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速了资本流动、提高了资本配置效率、加剧了金融市场竞争。随着互联网金融日益倒逼着商业银行的改革,商业银行必须主动应对,才能走出发展困局,开拓新的金融之路。

一、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

1.“第三方支付”发展迅猛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 Payment)是指由非银行的第三方机构借助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安全技术,与各大银行签约,在商家和银行支付结算系统之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第三方平台的运营模式有两类:一类是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这类平台独立于电子商务网站,没有担保功能,仅仅只能为用户提供支付产品或支付系统的解决方案,如快钱、汇付天下、易宝支付等;另一类是如财付通、支付宝等主要依托自有的B2C、C2C电子商务网站为用户提供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选择第三方支付的网民大约占网上支付总人数的57%,如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交易规模已达到24308.8亿元之多,同比增长了29.8%,环比增长了3.4%。

2.“移动支付”风生水起

移动支付又称手机支付,即允许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所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模式。个人或单位凭借移动设备、互联网甚或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从而产生了资金转移或货币支付行为,实现移动支付功能。通常来讲,移动支付就是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金融机构等融合起来,为用户提供缴费、货币支付等金融业务。近年来,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動支付发展迅猛。据支付宝披露的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的移动支付占整体支付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20533亿元,环比增长了25.6%。因为手机支付减少了验证码输入等繁琐环节,比使用电脑更为简便,所以日益被用户所选择。

3.“网络借贷”呈井喷式发展

P2P网络借贷(Pear- to- Pear lending)即“人人贷”,也就是个人对个人借款的意思。它是借助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使借贷双方的信息对接并完成交易的一种借贷模式,它实际上是民间借贷的网络版。网络借贷具有零成本、快速、便捷的特点。这一借贷模式是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一种有效方式,政府目前依然是以鼓励为主。在对网络借贷的监管层面,银监会颁布了《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对网络借贷业不规范的现象提出了警示,目的是使这个行业能够规范健康发展。有关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3年,我国网络借贷呈现了井喷式发展势头,2007年交易规模才0.2亿元,但发展至2013年却增长到了897.1亿元。2014年1月至9月我国网贷行业的成交量更是达到了1529.05亿元,相当于2013年全年的2倍。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及影响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大数据及云计算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变革,金融业发展模式发生了急剧变化,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获得极大拓展,但也将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挑战。

1.互联网金融极大地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

随着各地商业银行改制和投资理财公司、信贷担保公司、各类小款公司等的纷纷成立,以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速,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面临直接冲击。由于授信额度限定、风险规避等原因,小微企业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互联网金融公司利用自身现金资源优势及互联网便捷高效的优点,积极开展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吸收银行原有的客户资源,冲击银行信贷业务。有关数据显示,自从2008年我国放开小贷公司以来,现阶段小贷公司数量已有7000多家,截至2013年底,贷款余额逾8200多亿元。由于各类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影响,2015 年3月新增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超过1.1万亿元,企业和居民存款同比大跌8000亿元。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上人民币融资324起,融资金额高达7344410多万人民币。可见,互联网金融将成为更多中小企业和个体创业者信贷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

2.互联网金融减弱了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中介作用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柜台支付方式。支付宝、快钱、财付通等第三支付公司能够以较低价格提供代理收费、结算等中介业务,这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形成了明显挤占效应。另外,在金融理财领域,代销支付力量增强,也挤占了商业银行的代理收入,而且对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产生了分流效应。近年来,互联网支付市场发展迅猛,目前超过400家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其中有250家已经获得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之前有关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15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139200亿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7123亿元,互联网支付注册账户将达到13.78亿户。从业务发展范围看,大部分企业都采取信用卡还款、公共事业缴费、大额支付等多元化支付方式。作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P2P网络贷款平台、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等的纷纷成立,标志着商业银行传统金融的中介作用正在逐步减弱,其利润日益减少。

3.互联网金融挑战着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体系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行业混业经营趋势明显,这必然对当前金融行业的分业监管格局构成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界限,极大地提高了金融市场的交易速度,使流动性风险逐步放大,从而导致诸多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带来新挑战。自从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逐渐暴露,相关案件频繁发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关数据显示,仅2013年10月至11月近一个月时间里,就有39家P2P 借贷平台陷入困境甚至倒闭。2013年12 月,某余额宝用户的账号和密码信息泄露,仅在半小时内就被盗刷10多次,损失金额6万余元。此外,2013年前三季度,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整整截获金融投资类钓鱼网站6.4万个,比上年增长42%。可见,互联网金融的网络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尽快健全和完善相关的风控监管体系。

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对策思路

1.加强活期存款客户的管理投入,提高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

当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很少注重对活期存款客户的管理投入。按照“长尾”效应原理,如果非流行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要大的市场。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在国家金融政策的保护下,对客户活期存款仅仅给予活期利息,客户回报率很低。时下,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各大商业银行必须主动转变传统金融垄断思维,积极加强储户管理,大力提升客户活期存款的价值,持续加强个性化服务,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而且,商业银行可以积极尝试和一些业务稳定、流动性管理好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不断推出活期余额理财等相关产品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升客户活期存款的价值,增强客户粘性,提高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

2.要充分尊重客户的体验,积极创新经营模式

提供优质的客户体验是商业银行金融运营得以成功的关键。当前情况下,面对互联网金融广泛吸引客户的影响,商业银行要因势利导,积极创新经营模式,提升客户体验的优质性。其一,在开发设计金融产品之前,必须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和数据测试,摸清广大客户的消费习惯,尽快开发出适合更多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其二,在不影响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现有业务中某些不必要的環节。如阿里小贷将电子商务公开、透明、数据可记载等特点进行有效整合,将相关数据和淘宝网、阿里巴巴、支付宝底层数据都完全打通,并且通过大规模数据的云计算,将网络信息、客户网络行为充分应用到小额贷款中。尤其是阿里小贷通过网上“场景式”审批,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找寻优质客户的成本与风险,极大地减少了传统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某些不必要的环节,提高了信贷效率。其三,必须重视市场营销工作,充分利用即时通讯、社交网站等新兴媒体,同客户进行开放交互式接触,通过网络营销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3.加强和电子商务平台合作,不断拓展对小微企业的融资业务

余额宝和阿里小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最成功产品,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十年来阿里巴巴公司积累了客户交易的大数据,并且对大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及深入挖掘,不仅准确地把握了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而且有效控制了风险,这说明大数据已经成为电子商务时代金融的核心。但是,商业银行缺乏判断客户信用的大数据,特别是没有积累中小企业的商务数据,造成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的客户笼络难有突破。由此而论,商业银行必须主动加强和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的合作,主动吸纳新客户,积极为资质良好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不断拓宽对小微企业的融资业务。

4.积极同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着力发展高效银行零售业务

当前,商业银行在完善银行业务方面已经作出了很多努力,如开发了投资理财、缴费支付、转账汇款、账户管理等领域,但这些业务实际上还停留在完善支付层面上。而且,传统的网上银行业务已经难以满足广大客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由于第三方支付能够做到对客户需求的全方位认识和把握,它们的业务范围已延伸至传统商业银行所统领的支付业务范畴。商业银行如果想要在网络支付领域中有所作为,在新一轮金融服务竞争中赢得优势,就必须借鉴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成功经验,加强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全方位把握客户的支付需求,不断完善网上银行的各项功能,积极打造优质的网上支付平台。总之,商业银行应该在原有网上银行业务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信誉好、安全性高、资金和技术实力强、用户认可率高等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现金管理、理财咨询等各种安全便利的支付服务,尤其要注重发展用户粘度较高和网络规模效应好的支付结算业务,如担保类业务、信用证业务等,运用央行推出的“第二代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积极打造“一站式”网上银行管理新平台,这对商业银行提升电子客户体验质量、拓展客户群体、增加客户粘性、发展高效零售业务等具有重大意义。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是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它借助互联网技术,以第三方支付、网络理财、网络信贷等形式快速发展。虽然说,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一定的冲击,但商业银行只要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加强和同业、跨业的商业伙伴合作,积极转变传统经营思路,不断加大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着力改善原有组织架构,必定能够在金融市场竞争中迎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军政.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发展带来“鲶鱼效应”[N].上海证券报,2013-11-23.

[2] 程可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与协调[N].金融时报,2012-10-22.

作者简介:

谭宗梅 (1970年 )女,侗族,广西龙胜人,中共广西龙胜县委党校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金融经济学。

(作者单位:中共广西龙胜县委党校 广西龙胜县 541799)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