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速”材即用·感动中国

2016-05-30王旭东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真善美小人物草根

王旭东

2016年2月14日,“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播出,一个个获奖人物的动人故事,一次次响起的动人旋律,让亿万观众在获得精神洗礼、心灵震撼的同时产生了强烈共鸣:“这些人物的精神,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

荣获《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奖的分别是:屠呦呦、郎平、阎肃、徐立平、买买提江、吴锦泉、官东、王宽、莫振高和张宝艳、秦艳友夫妇。

主办方表示,《感动中国》将继续秉承“感动”的核心精神,最大可能挖掘感动人物的深刻内涵,使更多能打动观众內心的人物进入评选。将一如既往地采取“打开大门找感动”的方式,加大节目创新力度,扩大评选开放程度,与更多媒体合作,使尽可能多的群众参与进来,让《感动中国》从一个电视节目,成长为一个带动全国人民参与并改变国民精神面貌的大型媒体公益活动。

1. 弘扬主流价值观。中国在经历了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后,传统意义上的主流价值,如真善美、诚信、孝道等也受到商业主义侵蚀。因此,在构建中国主流价值观的过程中,“感动中国”正是把今日中国真正需要的情感发掘出来,并用大众传播的手段传递给大家。

2. 发挥榜样的力量。当获奖者的事迹传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或她俨然成了亿万中国人的榜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与其说是被获奖者的无私感动,不如说是被他们人性中的那种真善美所感化、激励,社会的风气因此而改变。

3. 最美好的精神。“感动中国”获得者的身上共同体现了人类最美好的精神——科学精神、拼搏精神、职业精神、奉献精神等,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社会需要这些精神,时代也需要这种精神。

4. 创新。《感动中国》节目组在长达14届的评选活动中,并没有固步自封,独家运作,而是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报纸等媒体的优势,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加强评选的权威性和广泛性,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感动中国”是一场选秀节目。它是一场全民族精神的秀,一场崇高的道德秀,是一场发自人的心灵深处和灵魂深处的精神所指。感动中国的评选浸透着深厚的精神文化价值。

当我们已经对各色各样的“大人物”的高大形象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小人物乃至草根人物往往更能打动我们的心灵。所以,今日主流价值观的构建,更应该从草根开始,从普普通通的人开始。看上去,这些“小人物”感动人们的故事并不伟大,但从亿万电视观众到网民的点赞上恰恰可以看出,小人物再“小”也是一个“人物”,还是无数草根的榜样,他们是主流价值观构建中的关键角色。

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生前曾用自己的微薄工资以及四处“化缘”而来的钱,资助了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2015年3月莫校长因病不幸去世,闻讯而来的学生,买光了全县所有花圈为其送行。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宝贝回家”志愿者网站一度因为访问量过大出现了线路拥堵。访问者纷纷表示:“我愿意成为一名志愿者,为公益事业服务。”

每一个故事,每一段人生,都是一篇激荡人心的精神史诗,也是一段悠扬抒怀的生命旋律,这旋律在爱的伴奏下缓缓流淌,仿佛一首如歌的行板,流入人们的内心。

片段以“今日主流价值观的构建,更应该从草根开始,从普普通通的人开始”为主旨,先谈感动中国评选的精神文化价值,再论述“小人物”更能让人感动,最后举出莫振高的例子。从宏观到具体,层层深入。

猜你喜欢

真善美小人物草根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草根
做一个真实有用的人——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
草根论调
给草根创意一个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