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文明起源及发展情况
2016-05-30周莹
周莹
摘 要: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以“文明”为线索阐述了几种文明模式,其中中国模式与我国切身相关。本文借由《历史研究》的相关内容阐述了中国文明的起源、发展特征、发展现状及趋势及其对中国文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汤因比;历史研究;中国文明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其著作《历史研究》中,除去了国家及社会的概念,以文明为单位,对不同类型的文明进行了比较分析。汤因比将人类历史中所有的文化群体划分为21个成熟的文明,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被纳入了21个成熟文明之中。本文研究了中国文明的起源及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浅析了中国文明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以期对中国文明未来发展获得有价值的启示。
一、中国文明起源及发展特征
(一)中国文明起源
在《历史研究》中,汤因比认为世界范围内从原始社会里产生的文明母体社会只有6个,即古代埃及、苏末、米诺斯、古代中国、马雅和安第斯等,其余15个文明是他们的子体。在此理论中古代中国作为文明母体社会,其自身的起源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虽然汤因比在此将古代中国列为文明的母体社会,肯定了中国文明的原生型起源特征,但是由于汤因比当时对中国文明了解的局限性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历史研究》一书中分析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并不准确。当时的汤因比根据比较早的材料得出中国文明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结论,距今约3500年,而起源地点推定为黄河流域,并且黄河是中国文明的唯一源头。我们今天重读《历史研究》,可以理解处于40-50年代知识水平的汤因比的结论,但是随着我国考古越来越多的发现及学者对于历史研究的不断进步,我们认识到中国文明的起源时间与古代文献记载的越来越一致,也就是说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夏代甚至更早。而对于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也不能仅仅说是黄河了,因为在我国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一带发现了良渚文化,长江也孕育了中国文明。[1]
中国文明的起源时间及地点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课题,虽然尚无定论,但《历史研究》中的相关论述就目前历史研究结果来看尚需修正。本文姑且不论其引用的这部分内容,汤因比对于起源的原因还是分析得很好的。站在哲学的视角,汤因比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比喻成中国的太极阴阳之说,“阴代表静,阳代表动”。他认为从原始到文明,既是从静到动;当少数创造者在一个解体的文明中逐渐退化成少数统治者,而这时候社会也就从活动状态转换为静止状态,于是一个新的文明就诞生了,并且文明从诞生到消失,都是在一动一静交替的节奏中前行。将中国古人的哲学思想运用到文明起源的研究中,无疑是对历史研究方式的深化及突破。汤因比不但提出文明起源的阴阳之道,更站在客观的条件分析了中国文明的起源成因。他通过“挑战和应战”说明中国文明是如何战胜自然和人为压力的,中国文明也确实经历了各种自然灾害,最典型的就是黄河流域的洪水灾害,从各种古代文献中可以证实汤因比的“挑战和应战”之说具有一定道理。
中国文明的起源为其发展奠定了方向基础,汤因比的阴阳更替的文明进化学说具有相当的说服力,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分析方式寻找更多关于中国文明起源及发展的答案。
(二)中国文明发展特征
中国文明发展的特征主要是统一和连续。中国文明的统一与连续的本质特征,是辩证联系和相辅相成的。从历史学的角度看,中国文明的这种特征,是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汤因比在《历史研究》的“统一国家”这一章节中,通过交通、首都、文字、度量衡及货币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统一国家的特征。一是国家统一是在文明衰落之后,而不是之前产生的,二是国家统一是少数统治者的产物,三是总是以“分散——集合——再分散”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国自秦朝在政治上统一以来,一直延续着这样的发展模式,无论哪个朝代实现再次统一后,总会走向衰落,被另一个朝代取代,周而复始。但是中国文明为何拥有统一和连续两个特征呢?这与中国的地缘要素有关。一方面,中国文明是民族整体的文明。中华民族在原始社会由各族祖先在祖国大地上长期相互融合形成的中华民族统一体,中华民族整体是中国大地的共同主人,中华民族的地理分布呈多元一体化的格局,此类地缘要素使中国无论如何改朝换代,他所统御的人群仍然是在中国大陆上的各个民族组成的人群,各族人会死亡,但是思想及文化会被传承,所以中国文明具有连续性。另一方面,中国文明是政治整体的文明。政治形成统一,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稳定,所以中国人民对于政治统一的思想深入民心,再加之统治者的欲望,中国历史总是一代又一代的重复着统一与分散之后再统一的戏码。[2]
中国文明从起源之时的部族存在形式,到后来中国文明的发展方式,都离不开统一和连续,这是中国先人们的智慧,特别是汤因比推崇的儒家智慧,中庸之道,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没。中国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儒学,儒学被百姓所接纳,更被统治阶级所利用,统治者们通过儒家思想化解阶级之间的矛盾,通过儒家思想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儒学是中国文明得以连续及统一发展的保障因素之一。
二、中国文明发展现状及趋势
汤因比在写《历史研究》时,并不看好中国文明的未来,他认为中国文明在当时至少处于文明的衰落阶段。但是在汤因比晚年,却对中国文明寄予厚望,通过各类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文明的重视。[3]在笔者品读《历史研究》时,汤因比虽然将中国文明看做正在衰落的文明,但笔者仍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汤因比对中国文明的喜爱,因为他的很多历史研究方法借用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比如阴阳学说,中庸之道,儒家学说等等。个人以为,在撰写《历史研究》时,汤因比已经不经意的写出了中国文明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文明发展现状
目前,笔者以为中国文明处于新的生长时期,并且其生长依旧伴随着中国文明连续和统一的特征,继续将中国文明推向新的高度。经过第二次世界战争的侵害,中国文明几乎被外部侵略者解体,按照汤因比的文明发展模式,中国文明的统一就已经暗示了中国文明的衰落,再加之战争的压力,中国文明解体是必然趋势。但是,中国并没有因战争而解体,相反,我们现在可以完全看到中国又再一次统一起来了,并且融入了世界各地更多元化的文明,中国人的自决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4]。所以,基于《历史研究》中的“文明生长”模式,本人以为中国文明是重新生长了。
当今中国文明已经形成了新的秩序。上个世纪40年代左右,中国因为前百年的闭关锁国而故步自封,是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虽然这种方式对中国文明是残忍的,但是正如凤凰涅槃,战争让中国重新认识了世界。现代的中国文明是构建在五千年的历史之上的,即使作为战争的受害国,我们也从没有对世界报以以牙还牙的想法。中国在二战胜利初期以“富国强兵”作为中国文明得以延续的治国方针,当中国文明在和平中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中国文明便迅速崛起,富国强兵已然不能满足现代世界的立国之本,中国文明又以其包容性吸纳了世界多元化文明,逐渐“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等理念被提出,中国文明逐渐在现代全球化进程中形成了新的文明秩序,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上千年的博大思想,又融合了西方社会符合人性的文明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国文明的内涵。
中国文明正处于新的生长期,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只是客观的分析了文明的“起源——生长——衰落——解体”的过程,但本人认为中国文明是在不断的重复“生长——衰落——生长”的过程,与汤因比在其后期的中国文明研究不谋而合。纵观中国文明历史,无论是哪个朝代衰落,都有新的朝代代替,只是换了个年号,换个统治者而已,其内在精髓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是每次都能得以改善,中国文明越来越适应社会环境的需求。
(二)中国文明发展趋势
从中国的历史及文化特征来看,中国文明的未来是“和平崛起”。《历史研究》并没有特别看重中国的未来,但是汤因比晚年却重新定位了中国文明,他认为中国文明是人类文明最后的希望。中国的统一基于两点因素,一是中国文明形成了多种宗教与思想多元统一的文化,中国文明有能力也有气度接纳其他文明及宗教;二是中国文明的管理层及精英层,深谙国家治理之道,对于如何将国家持续和谐的经营下去十分了解。所以汤因比认为中国有能力让世界和平统一。汤因比在《展望21世纪录》中指出“现在世界各民族中最有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式的中华民族。”
汤因比的结论似乎有些夸大其词,但是中国确实是在走和平崛起路线,尽管国外某些西方媒体喜欢宣传“中国威胁论”,那是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他们更加在意他们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的世界地位,所以抛出“中国威胁论”以遏制中国的发展。但是中国文明不是那么脆弱的,不会因为某些言论而退缩,中国五千年文明原本就是在不断的“挑战与应战”中发展壮大的,只是现如今的舞台更大了,挑战更难了。
三、《历史研究》对中国文明发展的启示
《历史研究》对中国文明发展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对于中国文明起源,认可了中国文明的原生型起源特征,否定了中国文明西来说。这点是对于历史研究的尊重,秉持一颗严谨公正之心研究历史课题,是每一位历史学者最基本的素养,中国文明的发展之路需要奠定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之上,还原历史,借鉴历史,让中国文明走得更久更辉煌。
二是对于中国文明的发展特征,中国文明以连续和统一两个特征区别于其他文明,汤因比通过“统一国家”这一章节,将文明的衰落原因进行剖析,期间关于中国文明的描述笔者并未将其看作是在说中国文明的僵化落寞,相反,这段文字给笔者的启迪是中国文明在进行自我调整。前文说明的地缘要素是借鉴了其他学者的观点,但是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可以发现中国文明暂时的停滞并不会对中国文明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当调整之后,中国文明会重获新生。
三是对于中国文明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启迪。《历史研究》研究了不同文明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只是其中一个。虽然当时的汤因比并未分析出中国文明会有今天的成就,但是其中的分析方法已经揭示了中国文明会有今天的成果,比如中庸学说分析“挑战与应战”,以阴阳学说解释文明的起源等等,这些思想在中国已存在并运用发展上千年,时至今日仍被学者拿来使用,足以说明中国文明虽古老但有强大的生命力,注定了中国文明将要发展下去。
四是《历史研究》对于中国传统思想运用于研究中国文明发展的启迪。汤因比作为外国学者,对于中国经典学说的运用可以让很多中国历史学者自惭形秽了。中国文明发展如何,用中国文明自有的文化可以很好的被解释,传统学说所蕴含的哲理及智慧不要被中国人当做糟粕,所以重新学习中国传统思想,比如儒学、道学、易学等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不仅是为了进行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将其传承发展。
四、结束语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分析了中国文明的开始,却没有猜中中国文明的未来。中国文明的未来也许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知道,因为我们的文明已经存在了五千多年,其中的文化博大精深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就能理解的。汤因比晚年对自己的学术进行了修正,因为他通过战争重新审视了人类的文明历史,发现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及统一性正是人类所需要的。他的思想再次被人们所学习,有的人接受有的人反对。无论世界如何看待,中国文明现如今确实已经令人刮目相看了,并且我们和平崛起的主张正逐渐被一步步推进,现在正积蓄力量,等待时间的验证。
中国文明是思想的传承也是思想的突破,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谱写了中国文明,其中很多的著作流传至今。如果想要中国文明更长久的发展下去,不是将这些智慧搁置,而是重拾。中国文明是温和的,包容的,和平的,深邃的,长远的,并且是富有极强生命力的,中国文明正和平崛起。
参考文献:
[1]王健.《历史研究》的中国文明观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J].东南文化,2002,(1):45-47.
[2]胡耀华.对“中国”概念演变及地缘内涵的分析[J].东南学术,2004,(6):61-69.
[3]邵鹏,黄皖毅.汤因比历史哲学思想的演变[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4):15-17.
[4]付海建.文化视角中的社会发展——汤因比文明史观新探[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梁一群.文明新秩序构建视野中的当代中国改革开放[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