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提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性探析
2016-05-30李延生
李延生
微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开放、资源交互共享、信息传播简洁便捷、传播主体多样的时代,这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辟了新的路径,找到了新的载体。在面临着选择盲从、认知束缚、价值冲突、认同危机等矛盾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与大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对接,融入大众,真正地做到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才能真正被大众理解、接受和践行。
一、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
在微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应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当前,新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而传统媒体却面临着不小的发展困境。其实传统媒体有传统媒体的优势,新媒体也有新媒体自身的不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把两者的优势进行充分的融合加以取长补短,然后在遵循传播规律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的活动。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强、平台高、权威性高、充满正能量,而新媒体则无边界、传播力强、传播形式多样、可视可感可交流。新媒体可以借助主流媒体的平台权威优势充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也可以使自己传播的内容真实、准确,从而争取更多的读者,取得更多的成效。而传统媒体也可以借助自媒体、社会性媒体拓展传播广度,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快捷第一时间把内容传播出去,同时借助新媒体在培养意见领袖、红色大V等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和红色大V,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正能量。这其中要注意的是传统主流媒体要确保在重大问题上的话语设置主导权,在多元舆论场上占领制高点,在这样的前提下,通过与新媒体的媒介融合,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有利于摆脱以前单一、单调的传播方式,使传播的内容更为生动活泼,增强传播内容的亲和力和受众的接受度,最终取得良好的践行效果。
二、构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微文化
微时代形成的微文化可以说是形态各异、性质多重,既存在着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因子,也存在着文化品位低、突破一些底线的文化内容,这无形中在思想内容和话语体系上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解力量。应该说,网络文化既有文化多样性的功能,也有价值观多重的事实,不能因其具有价值合理性的一面就漠视其负面影响,也不能因为其存在着负面影响就限制其发展。放纵和堵死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微文化,推动传播内容的创新,引领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构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微文化,做到以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引导微文化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强调微文化的包容性,因为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以前我们强调一元,现在可以说没有多元也就没有一元,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是在一个多元思想的时代才能够真正体现的;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主流文化的领导权、话语权,做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多元化的网络文化和多元化的价值判断。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强化文化认同,大力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网络文化,以协同、共建、共享、共生等理念引导建立网络创新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文化构建。此外,既要注重微文化的生动活泼性,也要强化文化建设的严肃性。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微文化也必然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借鉴世界各个民族各种制度的优秀文明成果,从而做到让更多的人接受它、喜欢它、运用它,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和信仰,外化为自己的行动。
三、培育网络主体的理性心态和规则意识
微时代的人们在信息来源多元化、迅速化的同时,也存在着盲目跟风、恶性循环、真假难辨、意见盲流、习惯质疑等挑战。在此背景下,培育网民理性的心态就至关重要。因此,在我们的宣传中要坚持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舆论传播和增强正能量的作用,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增强传播效果,为培育积极理性的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精神养料。同时要用积极向上的正向情绪、客观实践的理性思考和典型榜样的引领示范占领宣传思想文化舆论阵地,借以抵消一些杂音、噪音的影响;要及时准确做好相关的政策发布、解释说明等工作,借以明确主流声音,消除对小道消息的传播;要切实加强社会热点引导,回应群众需求和关切,借以平稳情绪解疑释惑。在此基础上引导大众用理性思维方式认知社会、用客观公正的标准评价社会,防止是非判断标准不清,防止各种谣言乱传,防止各种不良情绪滋生,从而推动形成人们正确的心理取向和行为取向和良性心态的培育。
如果说良性心态是向上的要求,那么底线的要求则是要增强网络主体的规则意识和底线意识。虽然互联网社会人人都可以自由发言,自主进行信息选择,自主进行价值判断,但网上绝不是一个你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的地方,它不是法外之地。良好的互联网治理体系需要的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都是主人,都对良好互联网生态的构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需要各方在规则框架内理性表达意见,平等协商对话,相互沟通协调。因此要建立健全规则,通过规则促进网络与现实社会良性互动,凝聚社会共识和社会力量。然而,目前由于相关互联网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价值多元、选择多样、环境多变的现实,因此,我们要提倡树立网络文化自觉的观念,增强网络主体的规则意识、底线意识、协同意识等,引领和规范网络主体行为,培育网络的自觉理性,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合理使用信息,负责任地传播信息,从而推动实现互联网的善治。
四、推动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的出彩
微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就需要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传播路径和传播内容,通过创新,力求使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精彩、出彩、出色,从而吸引人、引领人、凝聚人、鼓舞人,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创新的重点就在于传播方式上的创新和传播内容上的出彩。从语言风格和文体来说,微载体上的核心价值观宣传应以文化活动、日常管理服务和热点话题为主要内容,着眼于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氛围,发布消息和讨论话题应以社会热点、时政议题和与广大网民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为主。语言上要有特色,有新意,可综合运用多种传播语言,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游戏等各种形式,增加信息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避免官话套话,避免说教灌输。从形式上来说,除新闻体外,要注重使用语录体、评论体、段子体、小说体等丰富多彩、幽默诙谐的文体风格和流行的网络语言,使“硬”理论“软化”,增强广大网民的兴趣和共鸣。此外,还要通过健全法制,加强监管来确保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能出彩,会出彩,出得了彩,对新媒体上所产生的不良信息要构建法律的防火墙,让法治为新媒体保驾护航,只有加快建立新媒体监管体系和法制体系,才能更好地提升核心价值观在微时代的传播效果。
五、提高相关管理者的媒介素养
在微时代背景下,面对公众通过各种微媒介介入公共事务、表达个人观点这一现象,社会管理者的媒介素养尤显重要。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直面新媒体公共领域,不能因为网上习惯性的质疑和批评而不敢、不愿也不想直面微领域,从而奉行明哲保身,保持缄默,长期这样就必然会导致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进而导致意识形态工作出现问题。我们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意识形态领域你不占领自然会有人去占领,你不加强就必然会导致这一工作削弱,你越是怕出麻烦从而放松管理那么它肯定就会出问题。所以,我们只能重视,只能加强,不能忽视,不能放松,不能不管。要克服畏难情绪,要敢于面对、善于解决棘手的难题,善于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要有守有为、敢于担当、改革创新、虚功实做、建强队伍,进而提升干部的媒介素养,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来推进核心价值观工作开辟新的局面。
提高干部的媒介素养,首先要善于学习和了解微媒体的操作方式和特征,了解它才能把握它运用它,才能拉近与网络主体的距离,产生共同的话题,从而达成共识。其次要把握舆论导向,提高舆情引导力,要善于利用微媒体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加强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解疑释惑,与网络主体多进行互动,引导他们了解明晰相关政策法规,抢占舆论制高点,争做微媒体的意见领袖。最后要提高微服务,学会和媒体打交道,以新闻思维取代宣传思维,以沟通思维取代控制思维,做到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增强新闻执政能力,从而赢得“微友”的普遍认可。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一分校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