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保持战略定力中顺势而为

2016-05-30杨海波

求知 2016年4期
关键词:定力战略经济

杨海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调查研究,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破解瓶颈,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使用过的关键词,涉及经济发展、内政外交、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处变不惊的决策定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对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保持战略定力,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如何认识战略定力

要保持好战略定力,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战略定力,科学把握战略定力的内涵和要求。

战略定力由“战略”与“定力”两个词语构成。在《辞海》中,“战略”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二是泛指国家、政党对全局性问题的谋划,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通过策略手段逐步实现,本文指第二种含义。“定力”原为佛教用语,意为“伏除烦恼妄想的禅定之力”(见《杂阿含经》卷二六),后引申为处变和掌控局势的意志力。因此,“战略定力”是指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为了实现其战略意图与目标所具有的战略自信、毅力与意志,表现为至死不渝追求远大目标、胸有成竹运筹全局利益、安之若素化解风险与挑战,正如郑板桥描写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第一次使用“战略定力”一词,指出,从历史上看,新兴大国的出现必然带来国际格局调整,必然遭到守成大国的遏制。2013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主持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调研时强调,坚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求破。从战略定力的内涵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中,我们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认识:

一是对战略目标的定力。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全面伟大复兴,具体是指到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1世纪末成为发达国家,全面实现现代化。对此目标,我们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

二是对发展道路的定力。中国的发展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判断,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昂首阔步走下去。

三是对经济发展的定力。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物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体制保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提炼与总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虽然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是经济结构将不断得到优化,从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动力十足。

四是对国际战略的定力。随着美国重返太平洋战略的实施和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TPP)的推进,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纷繁芜杂。但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一定会破除“修昔底德陷阱”,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二、为什么要保持战略定力

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一是从世界形势看,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与世界主要大国经济下行,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我国经济。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出口导向战略,使得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占据着重要位置,国际经济状况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需求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当前,全球经济正在调整和复苏,我们也应在扩大内需上不断下功夫,这两点效果的显现需要有较长的过程,而对于处在过程中的我们就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迷失方向、失去信心。

二是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2015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这对于习惯了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我们似乎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数据。但我们要看到这份成绩来之不易,因为这是在外需内需不景气、而且在经济调结构的过程中交出的答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GDP增速目标是6.5%,这一方面承认了我国有经济下行的压力,必须要面对困难;另一方面说明我们既能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同时还能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三是从未来发展看,中国的崛起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无论是在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文化方面,中国都是一个大国,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2015年亚投行的建立、“三大战略”的实施,无不表明我们正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但道路不可能是康庄坦途,应对未知的、正在发生的风险与挑战,就需要我们有战略定力。任何大国的崛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历史上的大国崛起无一例外都与战争相关,但我们提出的是和平崛起战略,这对全世界来说,也是全新的思维和认识。

三、怎样保持战略定力

“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破解瓶颈,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保持战略定力的方法论,具体要从四个方面说明保持战略定力的路径。

一是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连续性与稳定性本身就是有定力的体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对于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我们更能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左右摇摆的政策会动摇人们的信心,同时政策须有合理的弹性。例如,对政府自身改革的简政放权、二元户籍制度、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棚户区改造工程、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根治大气污染、“三个一亿人”等政策一定要抓好落实。

二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给政治家们提供了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古典经济学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政府只是市场的守夜人。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经济建设要通过计划来开展,导致企业几乎没有发展活力。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每一次改革的落脚点都是如何释放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可以说,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就是“看不见的市场之手”与“看得见的政府之手”不断博弈的过程。我们对亚当·斯密讲的“看不见的手”和凯恩斯提出的“看得见的手”的理解也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认识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认识的重大突破,对这“两只手”的定位更加明确清晰。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本届政府的开门第一件大事就是我们从政府自身改起,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确定市场的决定性地位,并不是说什么都交给市场,因为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市场做不了、做不好的地方必须交给政府做。

三是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良性和谐的社会反过来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保持战略定力的主抓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发展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等,在诸多旧城改造、城镇化过程中甚至出现了暴力对峙的局面。但共产党人从来就不怕面对问题,并且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认识,总结规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提出了要求: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是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缩小贫富差距,手段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值得一提的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以前我们提的是“扶贫攻坚”,一字之差体现了我们的脱贫决心之大,我们未来五年的目标是使在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四是企业要谋时而动,乘风破浪。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创新在企业,就业在企业。在一定意义上,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都会反映到企业之间的竞争上。美国之所以经济强大,根本在于它有一大批世界级企业,能够引领世界科技和文化风尚。我们的战略定力的立足点就是要拥有一大批优秀、伟大、世界级的企业。2015年,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中国占106家,成绩喜人,但我们也认识到与世界级优秀企业还有一定距离,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我们已经具有成为优秀、伟大、世界级企业的潜力与物质基础。在我国,存在着大量的担负国计民生责任的国有企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国企改革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双创”不仅是个体和小微企业的兴业之策,也是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兴盛之道,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之源。国企与野蛮生长的民营企业的地位并不平等,民营企业一开始就没有政策优惠,取得金融资源相对较难,假使国企与民企一旦拥有平等的市场地位,民企将有更大发展空间,也会倒逼国企改革,使国企拥有一样的活力。同时,企业还肩负着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任,应充分利用中国产品性价比好、建设能力强等优势,主动对接国际市场需求,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在国际竞争中创新理念、创出品牌,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加强合作、拓展空间,实现企业发展水平的跃升,并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契合。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定力战略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涵养宠辱不惊的定力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基建的“定力”与“发力”
战略
行政行为公定力研究之学术梳理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战略
增强政治定力 担当发展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