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社年会制度的形成
2016-05-30柯遵科
柯遵科
中国科学社能够成功改组并建立起民主体制,东美留学生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它帮助中国科学社发展和完善了年会制度。科学讲演是中国科学社年会的主要活动,它不仅传播了科学知识及其应用,而且使年会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东道主的欢迎。
中国科学社的前身是1914年夏天成立于美国的科学社。科学社是为了在上海出版和发行《科学》杂志而组建的报馆,其发起人中任鸿隽和杨铨都有从事报业的经验。在赴美之前,任鸿隽曾任天津《民意报》的主编,杨铨担任该报驻北京记者。维新运动以来,一大批报纸和杂志相继出现,宣告了中国新闻报刊业的形成。辛亥革命前后,报业更是迅猛发展,各种报刊此伏彼起,为革命成功奠定了舆论基础。
科学社的组织形式
民国成立初年,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迎来了中国新闻报刊业发展的高潮,各种报刊据“当时统计全国达五百家”。大报馆往往采用公司制度,在组织形式上比较完备,设有董事会、编辑部、营业部和印刷部等。其中营业部负责报刊的营销,下设广告、发行和推广诸科。科学社也采取了类似的组织形式,设有董事会、编辑部、营业部和推广部。董事会由任鸿隽(会长)、赵元任(书记)、秉志(会计)、胡明复和周仁组成。董事会和编辑部都设在美国,由杨铨担任编辑部部长。营业部和推广部则设在国内,黄伯芹担任营业部部长,推广部部长最初是沈艾,随后由金邦正出任。在营业部之外成立推广部,表明科学社对推广《科学》杂志,设法提高销量非常重视。另外,还设有沪上经理部,请朱少屏担任总经理。
《科学》杂志在美编辑之后寄回上海,由朱少屏主持印刷、出版和发行等工作。读者可以向朱少屏及各省的经理直接订阅杂志。各省的经理最初有上海的朱少屏、北京的金邦正、广州的黄伯芹、唐山的沈艾和美国的邹秉文,不久又增加了天津的梅贻琦、南京的许先甲、湖北的陈麦孙。金邦正到安庆农业学校任教后,原来业务由北京大学的韦作民接手,金邦正改任《科学》杂志驻安庆的经理。另外,上海及各省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以及一些其他小书局也代售《科学》杂志。
中国科学社年会的发起
《科学》杂志出版之后,一直处于亏损的状况,科学社很快就濒临破产。1915年10月,经全体股东开会同意,科学社由报馆改组为学会,更名为中国科学社,设有董事会、分股委员会、期刊编辑部、书籍译著部、经理部和图书部。根据《中国科学社总章》,以民主选举为核心制度,建立学会的各个机关。规定每年的七月或八月举行一次年会。到会社员必须超过全体社员的十分之一,方可正式召开年会决议各项事务。年会的主要职责有:选举三名司选委员,讨论和决议重要事件,检查账目和修改章程等。建立司选委员的制度是为了保证由全体社员选举董事会。年会召开的三个月以前,由司选委员确定候选董事的名单,通告全体社员并请他们通过邮寄投票。社员也可以联名推举候选董事。选举结果在年会上由司选委员报告。对于中国科学社而言,《总章》是宪法式的文件,对它进行修改需要年会到会社员三分之二或者全体社员五分之一通过。
确立了民主选举制后,又根据具体目标和任务的调整设立了一些部门。当时设分股委员会为成立专业学会做准备,设书籍译著部负责译介科学书籍,设图书部负责筹建科学图书馆。以后又设有科学名词委员会、科学教育委员会等工作委员会,成立生物研究所并筹建理化研究所和博物馆,以及成立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等。中国科学社为适应中国的社会政治环境,后来在组织结构上曾有较大变革,1923年将原董事会改为理事会,重新成立董事会,1944年又将董事会改称监事会,但都从未影响它的民主选举制度。
中国科学社能够成功改组并建立起民主体制,与清末“新政”以来各种社团的大量出现有关,特别是留美中国学生会为科学社社员提供了民主实践的经验。东美留学生会不仅建立了有效的民主选举制度,而且创办了为期一周的丰富多彩的年会活动。科学社社员积极参与了留美中国学生会的各种活动。任鸿隽担任了1915年《留美学生季报》主编,过探先则出任该年《留美学生季报》总干事。杨铨、胡明复、赵元任和邹秉文等也经常为《留美学生季报》撰稿。他们通过该刊宣传科学救国,介绍科学社和《科学》杂志。赵元任参加了留美中国学生会每年在不同城市举行的年会。他在运动会的一英里竞走比赛上得过9分51秒的成绩,他写的独幕笑剧《挂号信》在年会上演出不止一次。作为后来中国科学社的领导层,他们很自然地借鉴了留美中国学生会的民主制度和活动经验。
1916年4月,中国科学社开始筹备首次年会。由于大多数社员在美国,因此决定年会在美召开。但是美国的社员也分散在各地,召集起来举行年会并不容易。董事会考虑社员中以美国东部的人数居多,决议将年会放在东美留学生会的年会处举行,并且推选赵元任、孙学悟和钟心煊担任年会干事。赵元任等与东美留学生会年会干事长宋子文商议,宋子文当即答应在东美留学生会年会期间留出一日给中国科学社开年会用。但随后考虑到这样可能使人误以为它是东美留学生会的下属团体,经与宋子文商议,决定在东美留学生会年会闭幕后举行年会。与此同时,赵元任等着手拟订年会的开会秩序,并与科学社同仁商榷,确定了上午开社务会,处理各种社务,下午为讲演会,宣读学术论文。下午的讲演会最初拟名为文艺会。晚间为交际会,举行各种与科学相关的有趣的游戏。宣读论文是现代学会举行会议的核心内容。它在欧美已经形成了历史悠久的传统,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活动。中国科学社年会的讲演会可能是中国人在这方面最早的尝试之一。
在美召开的最初三届年会
1916年9月2—3日,中国科学社在马萨诸塞州安多弗的菲力柏学校(Philips Academy)成功举行了首次年会。参会人数共计45人,其中到会社员28人,另有年会期间新人社员7人,来宾10人。上午社务会提议并通过,由年会干事分别致公函给菲力柏学校校长和东美留学生会年会职员宋子文等,“谢其优待本社之盛意”。下午讲演会共宣读了5篇论文,其中有1篇是临时插入,散会时“到会者均觉久坐身虽疲,而精神上犹似未得尽闻所欲闻也。”晚上交际会的目的,是要引起与会者的兴趣,促进社内外的交谊。所以“他会多用国语,独此会用英语,欲使来宾易领解也。”先是用幻灯片讲演潜水艇,然后是做算学趣题、心理游戏和科学竞答,获胜者有水银温度计、沙漏钟、闹钟和放大镜等小奖品。吃过小点心,众人用天文望远镜观星,临近午夜方尽欢而散。次日上午开过社务会,年会正式结束。
这是中国科学社首次年会,诸多事情都属于尝试阶段,还需要积累经验。如任鸿隽所说,“此次之年会,本社之组织,何一而非试验。”总体来看,它举办得比较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提交的论文太少。赵元任等年会干事认为原因在于发出通知时间较晚,开会前两个月征文略显仓促,建议明年提前一月发通知。另外,还提议由常年会干事向社员约稿。9月4日,胡明复去哈佛大学参加美国算学会的年会。它离中国科学社年会地点仅20余英里,乘午约1小时即可到达。他“急欲一观美国学社开会之条理与精神,以得与本社相比较。”他感到两者之间最明显的差距是提交论文的数量,美国算学会有四十余篇,中国科学社仅有四篇,“相形之下,不觉自惭”。与赵元任等人不同,他认为论文数量少是因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尚未形成。“吾社草创未久,社员虽亦有百八十人之谱,然多半尚在肄业时代,不能为独立高深之研究。其在本国者,以无图书馆及实验室,亦不能有所著述”。胡明复揭示出更深层次的原囚,表达了建立科学研究机构的诉求。
1917年中国科学社的年会依然定在东美留学生会年会的会址召开,并且得到了东美留学生会年会会长王正序的大力支持。9月5至6日,它在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的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顺利举行。会期还是一日半,议程略有调整。年会首日下午召开社务会,此时仍在东美留学生会的年会期间,是最后一天。次日早上开社务会,下午为讲演会,晚上为交际会。凶为有去年的经验,各项事宜都有所进步。年会干事主要承担年会具体筹办工作,年会论文由各分股委员会负责征稿。到会社员约有40余人,提交论文共计8篇。讲演会主席由杨铨担任,他提议因为会议时间短论文多,每人平均讲20分钟,到第15分钟时提醒。讲演会期间,考虑到王孝丰准备了用幻灯片讲演飞机,杨铨表示将自己的论文删去不读。在侯德榜和吴宪分别讲演之后,即由王孝丰讲演。“王君随讲随用影片,示由十七世纪以来种种气船飞机之形状,由拉那(Lana)航空机而至策伯林及赖忒(Wright)兄弟之飞机及最近美国新造诸机,凡数十种,又及飞机于军事上之应用。闻者津津如吸学泉,佥谓不可多得之讲演。讲毕已下午四时四十分,为时已晚,主席遂宣告散会。”最终有5篇论文没有来得及宣读。杨铨对讲演会议程的不断调整,反映了由于年会会期过短,要兼顾学术性和趣味性,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困难。如杨铨等年会干事指出,“常年会制度尚在试验时代,徒恃少数干事之经验见解,自不能餍全社之望。其中如交际会讲演会次改良之处甚多。然若不得社员之意见,虽年年更易,仍不免暗中摸索隔靴搔痒之讥。”因此,他们建议向全体社员征集对年会的意见。此次年会结束后,任鸿隽又赶赴麻省理工学院,参加9月10至13日召开的美国化学会秋季会,“欲藉他山之石,为吾科学社攻错也”。
在1917年的年会筹备中,金岳霖等社员提议安排参观工厂,随即由年会干事杨铨专办此事。考虑到“实行此议势必在学生年会期中举行,故从事权上着想此事又不得不归学生年会经理”,经与王正序商议,参观工厂被列入东美留学生会年会的活动。因与东美留学生会在一处开会,要避免年会活动的冲突或重复,留给中国科学社的选择余地很小。而且导致“交际会会程最难预备,欲属学识于游戏之中殊难其选”。即使有了好的活动,时间上也不好安排。像王孝丰讲演飞机放在讲演会中,就占用了其他人宣读论文的时间。
1918年中国科学社的年会没有继续在东美留学生会年会的会址召开,但是仍然考虑到利用各地留学生参加东美留学生会年会的时机和方便。此次年会原定在费城举行,到会程草案已拟好时,得知东美留学生会改在锡拉丘兹(Syracuse)开会,距离费城太远,中国科学社被迫另找地点,决定回到科学社的发源地绮色佳(Ithaca,今译伊萨卡)的康奈尔大学举行年会。会期安排在8月30日至9月2日,比东美留学生会年会早几天。从绮色佳去锡拉丘兹很近,会后社员可直接前去参加东美留学生会的年会。随后,中国工程学会提议举行联合年会,中国科学社欣然应许。它是中国科学社的第三次年会,又是中国工程学会的首次年会。这也是中国科学社为其他学会提供年会帮助的开始。
脱离东美留学生会年会之后,中国科学社在年会安排上能够完全自主,可以把活动办得丰富多彩,实际操作起来也相对容易。为了办好此次联合年会,中国科学社把会期充分延长,增加了各种社交娱乐活动。会议前后历时三日半,到会社员共计54人。科学社和工程学会各有半日的社务会,宣读论文也只安排了半日。此次提交论文共12篇。由于论文较多,演讲时仅述大意,提问讨论也很少。其中有两篇论文,因内容太专深,只宣读论文题目。年会的其余时间主要安排了大量讲演、游览名胜和其他娱乐活动。
8月30日晚,请康奈尔大学文科学长铁勒教授(Prof.Thilly)和班斯教授(Prof.Barnes)分别致开会辞和欢迎辞。铁勒教授主要讲中西对待科学的态度不同,中国人轻视科学而西方人重视科学,中国目前急需科学家和工程师,才能有所进步。8月31日下午,先请前教育总长范源濂演讲他对中国教育前途的看法,随后又举行座谈会。主要讨论三方面的问题:中美两国中小学及师范学校之间的区别、为中国学生编译参考书,以及加强留学生与国内教育界的联系。晚上请康奈尔大学电机科教授格雷(Prof.Gray)演说美国电业发达史,陈体诚用活动影片演说钢铁制造史。9月1日是周日,上午全体照相,下午乘小汽轮游卡尤加湖(Cayuga Lake),晚上交际会安排有滑稽翻译、讲笑话、钢琴演奏、女生合唱、催眠术表演等节目。9月2日晚,闭幕式请康奈尔大学校长金姆保教授(Prof.Kimball)演讲。金姆保教授主要讲科学源自人与自然斗争的需要,科学和非科学的区别在于定性与定量的不同,统一标准和专业分工有利于工业发展,最后谈应用科学在欧战中作用很大,希望中国今后能帮助促进世界和平。赵元任又到锡拉丘兹参加东美留学生会年会,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会上作了演讲。
在中国科学社的第三次年会中讲演成为举办最多的活动。请中国政府驻美官员、美国教育家以及美国政府官员演讲,一直是东美留学生会年会最重要的内容。中国科学社借鉴并利用这一活动形式,把它与科学相关的主题相结合,改造成为在年会中宣传科学的主要平台。
卓有成效的年会模式
经过三届年会的经验积累,中国科学社初步形成了举行年会的基本模式。除了讨论社务之外,它还有当地接待、名人政要演讲、科学演讲、宣读论文、游览山水名胜以及其他娱乐活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筹备程序和活动安排。相较于美国算学会和美国化学会的会议安排,中国科学社年会中宣读论文所占的部分很少。这与东美留学生会年会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借鉴和挪用了它的各种活动。然而,此种年会模式更适合中国科学社归国后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在中国科学职业化的初期阶段,中国科学社首先需要利用年会来宣传科学,争取各种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同时建立起科学界内部的紧密联系。
1918年10月,中国科学社本部迁回国内。此后它又举行过23次年会,年会地点遍及全国各大城市。举办过年会的城市有杭州、南京、北京、南通、广州、上海、苏州、青岛、镇江、西安、重庆、成都、南宁和昆明等。年会的各种活动给举办城市带来了一种“科学节日”的气氛。公众演讲不仅传播了科学知识及其应用,而且使年会受到社会各界和东道主的欢迎。其中有多次年会是与其他学会联合举办,籍此还促成了一些专门学会的成立,如中国动物学会、植物学会、遗传学会和解剖学会等。年会在公众和科学界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与《科学》杂志、明复图书馆和生物研究所一起,成为中国科学社最具标志性和示范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