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颡鱼鱼种培育技术

2016-05-30

农村百事通 2016年4期
关键词:放养密度池底夏花

培育鱼种,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成鱼养殖重要的物质条件,是夺取全年养殖丰产丰收的一个关键环节。黄颡鱼鱼种培育是指将2.5厘米左右的夏花培育成8~10厘米的鱼种。近年来,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鱼种需求量也随之上升,鱼种销售已呈现“低开高走”的利好态势。目前,黄颡鱼鱼种培育这一课题已引起水产科技工作者和鱼种培育者的高度关注。笔者根据黄颡鱼鱼种培育的实践,现将相关技术归纳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培育池条件

培育池应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优良,周边环境安静且稍有遮光物,无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培育池面积以3~5亩为宜,面积过大,容易造成摄食不均和捕捞困难。池堤宽应达3米以上,坡比为l∶(2.5~3.0),水深为1.5~2.0米,土质为偏碱性,保水性能好,池底基本平坦并稍向排水口端倾斜。在靠近排水口端挖有1个深20~30厘米,面积为30平方米左右的洼坑,以便干塘时集中起捕鱼种。培育池应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并配备相应的抽水、增氧、投饲等机电设备。

二、清塘消毒

于当年年底清除池边杂草和池底过多淤泥,保持淤泥厚度为10厘米左右,整个冬季冻晒池底,以加速池底有机物的风化;于放苗前10~15天,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干法清塘,用量分别为100公斤/亩和10公斤/亩,以杀灭致病菌、寄生虫、野杂鱼等敌害生物。

三、施肥培饵

于放养前5~7天,向池中注水0.8~1.0厘米(注水口需用60目的筛绢网袋过滤,严防野杂鱼等敌害进入)后,投施生物肥水王(主要成分:有益菌群、藻类生长因子、矿质元素等),新池用量为1.5公斤∕(亩·米),老池用量为1公斤∕(亩·米),以培育浮游生物,为即将入池的黄颡鱼苗种提供适口饵料。以后每10~15天追施1次氨基酸肥水颗粒(主要成分: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用量为200~300克∕亩,以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密度。

四、放养苗种

苗种放养密度根据计划养成鱼种的规格确定。若要求养成的规格大,则放养密度相对要稀;反之,放养密度应适当加大。另外,对于塘口面积大、水位深、水质好、饵源足、溶氧量高的培育池可提高放养密度。一般鱼种投放规格为2~3厘米,密度为2万~3万尾∕亩,时间在6~7月。为了充分发挥水体生产力,增加培育池的经济收益,可搭配放养部分鲢鱼夏花苗种,放养密度为2000尾∕亩左右,放养时间在黄颡鱼苗种驯化成功15天后。苗种放养前需用浓度为2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溶液或3%的食盐溶液浸浴10分钟左右,以杀灭鱼种体表细菌及寄生虫。

五、饵料投喂

池中培育出的浮游生物基本可满足黄颡鱼夏花苗种入池前3天的摄食需求,从第三天起,用鱼肉糜拌配合料在安装投饲机的池边一侧遍洒投喂,然后逐天缩小投喂区,引诱驯化夏花苗种向食场附近“合围”摄食,5~7天后,采用设在食场上方的自动投饲机投喂配合饲料,让池鱼集群到食场内上浮抢食,实行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集体就餐制”。鱼种培育前期投喂配合料的蛋白质含量为40%~42%,粒径为0.8~1.0毫米,日投喂3次,投饲率为4%~6%;后期投喂配合料的蛋白含量为36%~38%,粒径为1.5~2.5毫米,日投喂2次,投饲率为3%~4%。具体的投饲量应根据天气、水质、水温和黄颡鱼苗种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控,一般以投喂后30分钟内吃完或80%~90%的鱼苗吃饱离开为宜。

六、水质调控

每5~7天加水1次,每次添加新水10~20厘米;每15~20天换水1次,每次换入新水20%~30%,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适时开启增氧设备,增加池水溶解氧,保持池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每半月使用1次pH值降解剂(主要成分:植物多糖、酶、pH值降解因子等),用量为1米水深200克∕亩,pH值过高时隔天再用1次,将pH值控制在7.5~8.5之间;每周使用1次EM调水王(主要成分: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光合菌、酿酒酵母菌、胨、糖类,促生长因子、小分子肽等),用量为1500~2000毫升∕(亩·米),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改良水质;每月使用1次生物菌改底剂(主要成分: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硝化菌、腐殖酸钠等),用量为1公斤∕(亩·米),以促进底泥中的残饵、粪便等分解转化,改良底质。

七、病害防治

在黄颡鱼鱼种培育过程中,病害防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培育者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将鱼病控制在“萌芽”状态。定期投喂用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光合细菌、中草药等药物制成的药饵,可增强黄颡苗种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发病率。黄颡鱼苗种一旦发病,应及时诊断,对号入座,科学选药,合理用药,严格控制疾病的蔓延,将损失降至最低。由于黄颡鱼体表无鳞,对药物的忍受力不及其他有鳞鱼类,因此,一定要选用高效、低毒和副作用小的药物,并严格控制用药量,以避免药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经过4~5个月的精心培育,在部分黄颡鱼体长8~10厘米,基本达到鱼种的规格要求时,即可起捕销售或转入成鱼池养殖。

( 江苏省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唐玉华 邮编:211600)

猜你喜欢

放养密度池底夏花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高温天气水产养殖池塘如何防“底热”
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
夏花物语
游白沙坡温泉
咿呀
放养小龙虾虾苗注意事项
端庄与夏花的沦陷
南疆地区河鲈人工繁殖及夏花培育试验
黄颡鱼工厂化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