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汉子”形象的社会建构

2016-05-30吴亚男

西江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女汉子

吴亚男

【摘要】:“女漢子”这一新的女性形象符号的产生,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本文从符号互动论视角出发,探讨了“女汉子”何以产生及其多样性内涵与社会影响。

【关键词】:女汉子;青年女性;符号互动论;形象建构

一、背景及问题

在信息社会,网络语言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缩影和注解。随着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女性身上的符号和标签越来越多,且更换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女汉子”的称呼由来已久,而真正让“女汉子”与其他女性标签区别开的,则是2013年8月网传的一张俄罗斯17岁少女照片,照片中少女精致的面庞加上发达的肌肉,让网友惊呼为“史上最萌女汉子”,由此,大众对“女汉子”的定位也由模糊转向清晰。

审视“女汉子”这一当代女性社会角色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并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对“女汉子”形象进行建构,或者说以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原理作为研究框架,对“女汉子”现象进行深层次的社会学诠释便成为了本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综述

笔者在CNKI高级检索的“篇名”输入中“女汉子”进行精确检索共找到302篇文章且这些论文发表年度最早为2013年,其中2013年有66篇关于“女汉子”的论文,2014年最多,为191篇,2015年有45篇。而且在这些文章中,大部分是时尚生活杂志的内容,以及一些传记文学方面的文章,属于严格意义上学术论文的文章很少。经过笔者整理,目前关于“女汉子”的论文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一)从文学研究视角分析

蔡晓静、薄守生首先对“女汉子”这个词进行了语言结构分析,认为在偏正式复合词“女汉子”中不能把“汉子”当成中心词,“汉子”在这里具有形容词性,“女”才是中心词,“女汉子”是女人不是男人,是指“具有男子汉气概的女性”(蔡晓静、薄守生,2014)。王伟从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对“女汉子”含义进行了探讨,通过“女侠的兴盛”、“铁姑娘的崛起”、“女特务的诱惑”、“女屌丝的浮出”四个专题,从古代的“女侠”到现代的“铁姑娘”、“女特工”,再到最近的“女屌丝”对“女汉子”进行了多义建构,总结了不同时期“女汉子”的多样内涵(王伟,2014)。

(二)从性别角色视角分析

孙艳艳通过研究当代青年女性的角色认同,认为一种健康的性别文化不应该仅仅赞同男性所具有的“汉子”特征——似乎只有具备了这些男性品质,女性才能获得成功和认可,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真正尊重女性、接纳女性的性别角色文化(孙艳艳,2014)。贾月认为“女汉子”是社会现实影响下的女性青年亚文化和女性社会角色定位,它将在促进社会发展、彰显女性独立人格、净化拜金主义婚恋观、缓解社会养老问题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贾月,2014)。

(三)从媒介传播视角分析

李娟以2013年热门网络词汇“女汉子”为研究对象,对其兴起、意义、运用以及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探究,认为“女汉子”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网络语言文化(李娟,2013)。谭瑶姬认为“女汉子”在网络空间的传播,显示出女性角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女汉子”的传播,表达的是一个与中国社会转型及文化变动有着深刻关联的流行词汇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从它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可以窥探到性别传播历经的变化(谭瑶姬,2014)。

综上所述,与人们对于“女汉子”现象的广泛关注以及人们对“女汉子”这一词语的普遍使用相比,近三年来研究者对于“女汉子”现象进行学术分析和探讨的成果很少,且对于“女汉子”现象的研究视角大多停留于“单纯的语义解析”、“性别角色”、“流行传播”几个方面,相对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有关研究视角来说比较狭窄。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在分析“女汉子”现象的时候又仅仅注重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忽略了对这种社会现象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探讨。

三、“女汉子”形象建构 ——以符号互动论为研究视角

(一)“女汉子”的符号意义解析

“汉子”原指成年男子,表现男性的坚毅、阳刚气质。“女汉子”这一称谓改变了“汉子”这一词汇所指代的性别群体,将男性气质附加在女性身上,赋予了女性新的含义,表现女性要求独立、追求自我,打破了人们对女性的常规定义与思维。她们身上没有传统文化认定的女性应该有的温婉、敏感、柔弱的特质,绝非“大家闺秀”,也非“小家碧玉”。“女汉子”虽然性格直爽甚至泼辣,但却心地善良,乐观开朗,心怀梦想,积极向上。

(二)“女汉子”形象产生的社会根源

就“女汉子”产生的原因来看:一是在全球化的影响之下,传统社会中以血缘、地缘等建立起来的互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二是女性社会生活的参与程度提高。三是男性特质被凸显。四是家庭教养方式的转变。五是大众传媒的形象塑造。

(三)“女汉子”的性别角色认同

现代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女汉子”跳出了传统的角色框架,她们大都拥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在经济上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在生活中养成了万事不求人的生活模式。另一方面,“女汉子”实现了对女性主体传统社会角色的消解,体现了现代青年女性对自由生活方式的追求。此外,“女汉子”勇于挑战社会世俗,源自于内心的自信。她们大都能乐观地接纳自己、欣赏自己,面对工作生活中的种种不容易,女汉子们大都不甘示弱,勇于面对。

回顾中国历史,从“五四”新女性到“妇女干部”,从“铁姑娘”到“新典范”再到当今的“女汉子”,中国女性社会角色经历了历史变迁。中国当代女性试图寻找各种途径来表达自身的性别意识,以此对抗意识形态话语对个性和性别差异的束缚。“女汉子”的出现可以说正是迎合了这一潮流。

(四)亚文化传播的网络标签

在社会学领域,标签理论植根于符号互动理论。网络标签行为背后是一种亚文化的风格展演,而亚文化的风格正是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认同的一种不断的探索。在网络时代,“女汉子”的走红便遵循了这一过程。与此同时,网络传播带来的话语权下放,使网民具有了信息反馈的物质条件与平台。网友对“女汉子”的关注是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主动接受信息的传递,是符合自身情感需求的主动沟通方式。“女汉子”一词不仅在网络传播中获得了宽泛的特征描述,还在传播与互动中不断丰富了其内涵。

四、结论与讨论

总之,“女汉子”的角色是一个对比的产物,它解构了当代性别规训,并且将女性与从男性的二元对立中解放出来。透析“女汉子”现象,我们对互联网时代的女性角色、女性地位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也更加期待通过女性文化实践来重构一个健康、平等的两性世界。

参考文献:

[1]姜子华.女性主义与现代文学的性别主体性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金一虹.“铁姑娘”再思考——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性别与劳动[J].社会学研究,2006,01:169-193+0.

[3]王金玲.2000—2007:妇女/性别社会学的西学东渐之路[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12-18.

[4]周大鸣,郭永平.性别、权力与身份建构——以大寨“铁姑娘”为考察对象[J].青海民族研究,2013,01:5-10.

猜你喜欢

女汉子
马圆圆:巾帼建功“女汉子”
我是勇敢的“女汉子”
品蟹 “女汉子”
当“女汉子”遇到“老汉子”
“女汉子”贾玲 掘金喜剧市场
百岁“女汉子”成就一个家
“女汉子”与女性主义
做个柔软的“女汉子”
“女汉子”有了“指导员”
魅力“女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