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五本和声教程中的近关系转调お

2016-05-30赵玉红�オ�

当代音乐(下旬刊) 2016年5期

赵玉红�オ�

[摘要]转调是音乐在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和声技法,是不同调性转换的一种和声进行。本文选取5本关于转调的书籍进行分析、比较,介绍转调的方法与运用。

[关键词]和声教程;近关系转调;共同和弦

中图分类号:J6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5-0085-02

一、桑桐的《和声学教程》

“转调是从一个调性转入到另一个调性的和声进行”。这本教材将转调与离调、同主音大小调交替作了详细的区分,离调和同主音大小调交替是属于调性范围的扩充,是调性内部调式音列与和声的扩充。而转调是通过改变调性中心音,转换和声功能意义出现新调性的特征音,并在新调结束。

关于调性远近关系的划分:一是可以根据自然音体系与变化音体系进行分类,如果新调的主和弦在原调中属于自然音体系的各级大、小三和弦,则为近关系调,反之则为远关系调;二是根据调性主音音高之间的距离关系进行划分,一个调性的上方纯五度、下方纯五度关系与它们的平行调属于近关系调,其他的归为远关系调。

关于转调的方法:(1)通过共同和弦转调;(2)经过转调;(3)等音转调;(4)调性对置;(5)移调;(6)旋律性或单音过渡。这六种转调法中,(1)、(3)、(6)可以归为一类,剩下的归为一类,其区别就在于原调材料与新调的材料是否相同。

桑桐和声教材中对近关系转调部分的内容分三章讲解。第一章主要介绍近关系转调的方法与步骤,概括为:(1)确立原调;(2)应用共同和弦;(3)引出转调和弦;(4)确立新调。转调过程中,要求声部进行平稳、流畅,旋律声部进行要自然引入新调。第二章和第三章中主要是对近关系调之间转调的具体运用作了详细的叙述:(1)大调向属功能系统近关系调的转调;(2)小调向属功能系统近关系调的转调;(3)大调向下属功能系统近关系调的转调;(4)小调向下属功能系统近关系调的转调。

二、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教程》

斯波索宾的和声教材关于转调的概念与桑桐《和声学教程》中的叙述一样。关于转调与离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乐段终止结束在新调上。关于调性关系的划分,斯波索宾是根据两调主和弦在功能上的关系和两个调之间的共同音与共同和弦的多少为依据进行划分。关于转调的步骤可归纳为:“明确原调调性;找出共同和弦;引入转调和弦;完成新调,并巩固。”

近关系调之间互相转换的用法有:(1)向属功能组各调的转调,大调可以转到属调或平行小调;一个小调可以转到平行调、小属调及小属调的平行调或大属调。(2)向下属功能组各调的转调,大调可以转到平行调、下属调及下属调的平行调或小下属调;小调可以转到下属调或下属调的平行调。(3)转调中的自然小调,通过自然小调的iii级、V级或vii级作为中介和弦,通过半音进行进入和声小调。

三、沈一鸣的《和声学新编》

沈一鸣的和声教材关于近关系转调内容也进行了分述:“从一个调性转入一个新的调性,并在新调上结束音乐段落。”转调之间要形成调性的转换,使调式的主音发生变化。

关于调性关系,沈一鸣将升降号作为划分依据,“两调之间相差一个升降号为近关系调。一个调的近关系调共5个,相差一个调号的两调之间有四个共同和弦”。转调和弦必须包含新调的特征音,除此之外,新调的K46也常作为转调和弦,具有明确指示新调的作用。

关于近关系转调的具体运用,沈一鸣将其归纳为:(1)向大调转调;(2)向小調转调;(3)平行大、小调的转调。为了使调性色彩更加鲜明,大调常用降六级的转调和弦,小调常用升七级的转调和弦去明确新调调性。

四、该丘斯的《和声学》

该丘斯的《和声学》重点强调了调性关系与转调,该丘斯根据调号来划分调的远近关系。近关系调包括关系小调、属调及关系小调和下属调及关系小调。关于转调,该丘斯强调最好让原调以主和弦作为结束和弦,然后用新调的D、SII或新调的K46作转调和弦,引入新调。此外,原调的最后一个和弦常为新调的最初和弦,但是,为了明确新调的意义,这时常把这个自然音和弦中的某一和弦音通过半音进行,进入新调,从而巩固新调性。

五、辟斯顿的《和声学》

辟斯顿这本和声教材对于转调内容概述得很少。关于转调的概念总结为转调就是调性的改变,也是调性中心音的改变。辟斯顿将调性关系与共同和弦的多寡联系在一起进行划分,共同和弦越多,说明两调之间的距离就越近。对于转调的具体产生作了叙述:“第一,必须使人听到明确的调;第二,在某一个地方,作曲家改变他所用的中心音;第三,要使人能察觉到所引起的改变,并清楚地听到新调的中心音。”在原调中,属和弦属于调性音,对明确调性起着重要作用。在转调时要出现关键和弦,关键和弦常为新调的下属和弦,后接属和弦。在新调中,要有新调的终止,才能确定转调。

关于近关系转调的运用,在辟斯顿和声学中没有作详细的介绍,只是通过个别例子,分析得出,近关系转调可转到向属大调及平行小调或关系大小调。

六、五本和声教材对于转调这部分内容的异同之处

相同点:这五本书都有提及到转调的概念,不同教材为转调下的定义都是强调一个调转向另一个调,并且在新调结束。对于调性关系都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关于近关系转调的具体运用都列出了一些方法。五本和声书所列的转调步骤大同小异,一致强调转调要首先明确原调,找出共同和弦,引入转调和弦,确立新调。

不同点:(1)从调性关系的划分上来比较:桑桐和声学是根据自然音体系与变化音体系和调性主音之间的音高距离进行调性关系的分类;斯波索宾的和声教材是以两调性中共同和弦的多少进行划分的;辟斯顿《和声学》中关于调性关系也是根据共同和弦的多寡进行划分的;沈一鸣关于调性关系的划分是根据调号划分的。(2)从转调方法上进行比较:在桑桐的《和声学》中总结了6种转调法,斯波索宾在和声学教程中谈到转调方法并没有桑桐和声学中列举的那么细致,他列举的是通过共同和弦转调和调性对置两种方法。沈一鸣将转调的方法总结为通过自然和弦转调和通过变音和弦转调。而该丘斯将转调的方法概述为自然音转调和变化音转调。辟斯顿在和声学中主要列举了通过共同和弦转调的方法。(3)从近关系转调的运用进行比较:桑桐和声学与斯波索宾和声学中对近关系转调的运用作了详细的讲解,这两本和声书都根据功能体系进行列举,向属功能组转调时,大调可以转到属大调及平行小调,小调可以转到平行大调、属小调及平行大调;向下属功能组转调时,大调转到平行小调、下属大调及平行小调,小调转到下属小调及平行大调。但是,由于斯波索宾和声学中关于调性关系划分与桑桐和声中调性关系划分的依据不同,所以斯波索宾和声中的转调,大调转调多了一个小下属近关系调,而小调转调多了一个属大调近关系调。沈一鸣在近关系转调运用这一内容上讲解得不如桑桐和斯波索宾和声中讲解的细致,沈一鸣主要侧重点放在大调转向属方向和下属方向要注意的问题及小调转调时对七音的处理。该丘斯和辟斯顿在和声中关于近关系转调的具体运用并没有一一列举。

总结

通过这次对不同版本的教程中同一内容的学习与比较,发现了相同内容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所讲解的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学多思,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桑桐.和声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

[2]沈一鸣.和声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美]该丘斯,谬天瑞译.和声学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