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干预对减少大学生矛盾性别偏见的效果研究

2016-05-30贾凤芹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 要:采用课堂讲授结合团体辅导的多元化教育训练方式对大学生的矛盾性别偏见进行干预。结果表明,教育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大学生的敌意与善意性别偏见;认知与评价改变意识越强烈越有利于降低性别偏见程度;相较于敌意性别偏见,善意性别偏见具有更强的隐蔽性,更不易改变。

关键词:大学生;矛盾性别偏见;教育干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6)06-0129-04

性别偏见是社会偏见现象中最普遍和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指仅仅依据性别分类,而对特定性别及其个体成员的负性信念、态度和行为。[1]社会生活中的性别偏见大多指针对女性的负面态度。尽管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不再公开表达对女性的负面态度,但是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更加微妙、复杂或者说更加矛盾的态度。他们持有男尊女卑的观念,刻意强调男女的社会刻板印象,同时,又赞赏与传统性别角色相符合的女性特征,如善良、仁慈、有亲和力以及耐心细致等。Glick和Fiske将人们对待女性的这种既排斥又接受的矛盾态度,称作矛盾性别偏见(Ambivalent Sexism),并将其分为敌意和善意两个维度。[2]敌意性别偏见是一种出于对女性负面情感的性别偏见,善意性别偏见则是指一种主观上出于爱护女性的正面情感,通过特定角色限制而对女性形成的一种性别偏见。[3]

以往研究发现,对某一群体持有偏见态度可能导致个体在记忆、归因和判断与该群体相关信息时出现认知方面的偏差。[4-5]并且知觉到内群体遭受偏见态度可能导致个体产生负面情绪[6]、自尊水平下降[7]和行为绩效降低[8]等消极的心理或行为后果。因此,在社会心理学和教育领域,学者们一直在为减少或消除偏见态度进行理论探讨或实证研究。以往对于偏见的干预研究大多集中于种族偏见领域,而对于性别偏见的干预研究则比较缺乏,并且所得结果也不甚一致。例如,有研究认为,偏见态度可以通过教育训练等方式加以改变[9],但也有研究得出偏见态度不易改变的结果。[10],

团体辅导是团体指导者运用团体动力营造和推动信任、接纳、理解和支持的团体氛围,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促进团体成员了解和接纳自我,发展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处理团体成员心理问题为目标的心理辅导过程。[11]在团体活动中可以了解他人的观念与态度, 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并且通过互动交流、问题讨论、角色扮演和分享体验等方式促进个体认知与行为方式的改变,并满足个体的情感需要。另外,团体辅导所创造的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增强了团体成员的参与兴趣,并且在其中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更容易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效果更容易巩固。[12]鉴于此,本研究拟采用课堂讲授加团体辅导的多样化教育训练方式,通过一学期的干预活动,期望减少大学生的性别偏见态度,使其树立平等包容的性别观念,并为青少年性别平等观念教育提供可参考的实践模式。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实验组为苏州某高校参加公选课的41名大学生(男15人,女26人)。控制組为该校大二某个自然班的43名大学生(男18人,女25人)。实验组与控制组均为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并且实验前调查发现,两组均未系统学习过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偏见等相关内容。

1.2 研究工具

采用《矛盾性别偏见量表》(ASI)测量实验组与控制组大学生的性别偏见程度。该量表由Glick与Fiske于1996年编制,包括善意性别偏见(BS)和敌意性别偏见(HS)两个分量表。本研究采用蔡学青修订的中文版本[13],两个分量表各包括8个项目。问卷采用5点计分方式,从1到5依次代表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得分越高表示善意或敌意性别偏见程度越高。在本研究中,两个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88和0.720,具有较好的信度。自编《意向改变评估问卷》,包括9个条目,分为认知、评价和行为改变意向三个维度。其中,认知改变意向测量参加团体辅导后被试是否具有反抗性别偏见的意识,以及减少自身性别偏见的动机和愿望;评价改变意向测量被试是否对团体辅导活动和主持活动的老师具有较高评价;行为改变意向测量被试通过团体辅导是否认识了异性朋友,以及产生今后结识更多异性的愿望。该问卷以5点计分,从1到5表示个体意向改变的程度,得分越高表示意向改变的程度越强烈。

1.3 教育干预

1.3.1 教育干预材料

教育干预材料包括知识性与活动性两类。知识性材料又包括与性别偏见相关的概念与理论,例如性别角色、性别差异、性别偏见和性别平概念,等等。理论包括性别偏见的来源,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家庭等不同社会生活领域中所存在的性别偏见的状况,性别偏见导致的认知与行为偏差,知觉到性别偏见对女性的自尊、学业成绩、学科与职业选择及社会成就造成的消极后果,传统社会文化中的性别与女性地位,现代多元社会文化中的性别与女性地位,减少性别偏见的策略和途径等。活动性材料包括以下10个主题:有缘来相识、心灵不设防、了解性别差异、了解性别角色与刻板印象、认识生活中的性别偏见、辨别社会生活中的性别偏见、两性交往中的性别偏见、媒体中的性别偏见、完成超级任务和性别角色主流化。其中,完成超级任务指需要男女大学生被试互相配合完成的游戏活动,性别角色主流化指男女大学生被试悦纳异性的性别角色并学会欣赏赞美异性。

1.3.2教育干预方案

通过课堂讲授知识性材料,使被试了解性别偏见态度,提高对性别偏见的辨识能力,产生减少性别偏见的动机和愿望,知晓减少性别偏见的有效途径。通过团体辅导活动改变被试的评价与行为倾向。主要活动方式有:(1)观看录像、电视、广告等,讨论其中存在的性别偏见与歧视现象,对学生进行媒体素养教育,指导他们学会批判媒介中存在的性别偏见与歧视现象;(2)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在家庭、学校、媒体及公共场合存在的性别偏见,培养其认知灵活性,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进行角色扮演,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被试多接触,增强对异性的了解;(4)通过共同完成某些活动,培养对异性价值的认同和尊重;(5)通过小组讨论,提出减少或消除性别偏见的设想与建议。

1.3.3教育干预程序

首先,实验组和控制组大学生同时接受前测,测量他们的敌意与善意性别偏见程度。接下来,实验组大学生参加为期12周,每周2课时,共24课时的干预训练。其中第一节课为性别偏见知识讲解与问题讨论,使用知识性材料,主要采用讲授、观看影像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第二节课为团体心理辅导,使用活动性材料,主要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完成超级任务等方式。控制组学生在此期间不进行任何干预。最后,两组大学生同时,接受后测,测量他们的敌意与善意性别偏见改变程度。同时,实验组大学生在干预结束后填写自编的《意向改变评估问卷》,用于评估他们在干预过程中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意向改变程度。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Pearson 积差相關。

2 结果分析

2.1 教育干预前实验组与控制组被试矛盾性别偏见程度的同质性检验

在教育干预前一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大学生的善意与敌意性别偏见进行测量,并对两组的性别偏见状况进行同质性检验,结果发现,两组大学生在敌意与善意性别偏见两个维度的得分差异均不显著,表明两组被试的性别偏见程度具有同质性(见表1)。

2.2 教育干预对实验组被试矛盾性别偏见改变程度的效果

本研究首先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善意与敌意性别偏见的前、后测成绩进行比较,然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被试的增值分数进行分析。增值分数为两组后测成绩减去前测成绩所得的分数,其中实验组增值分数用△a表示,控制组增值分数用△b表示(见表2和表3)。

表2显示,干预前后实验组的BS和HS值差异显著,控制组被试的BS和HS值差异均不显著。表3显示,实验组善意与敌意性别偏见的增值分数与控制组相比差异显著,显示干预对实验组被试的善意与敌意性别偏见改变程度产生显著影响。实验组善意与敌意性别偏见的增值分数△a均小于0,表明干预有效减少了实验组被试的善意与敌意性别偏见程度。这一结果与以往相关研究比较一致。Rudman等人在减少种族偏见的干预研究中也得到类似结论。[14]在该研究中研究者采用沙龙课形式让实验组大学生了解种族偏见的状况,并对种族偏见形成的原因、表现形式、危害等进行讨论。结果发现,实验组大学生的种族偏见程度比干预前显著降低,而控制组则变化不显著。

一方面,课堂讲授结合团体辅导的教育干预模式能有效增强大学生反抗性别偏见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对于教育干预活动越认同,越有利于改变其偏颇的性别态度。原因可能为,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大学生阐明与性别偏见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使其对性别偏见状况及根源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完善了与性别相关的知识图式,增强了认知与评价能力,以及打破性别偏见的意识和动机水平。而在随后进行的团体辅导活动中,通过看录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合作式学习等方式,真正让大学生去体验性别偏见对女性造成的伤害性后果,有利于他们产生对女性价值的正面评价和积极情感体验。

2.3 改变意向对实验组被试矛盾性别偏见改变程度的影响

由以上研究结果可知,干预后,实验组被试的矛盾性别偏见程度显著降低。本研究将实验组学生善意与敌意性别偏见的增值分数作为矛盾性别偏见改变程度的指标,采用Pearson 积差相关对实验组被试认知、评价与行为改变意向与教育干预后矛盾性别偏见改变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其中△a1代表善意性别偏见改变程度,△a2代表敌意性别偏见改变程度。认知、评价改变意向与实验组大学生敌意性别偏见的改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见表4)。本研究发现,上述改变仅发生在敌意性别偏见领域,而在善意性别偏见领域却没有发现这种相关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课堂讲授结合团体辅导的多样化教育训练方式能有效减少大学生的矛盾性别偏见。

2. 认知与评价改变意识越强烈越有利于减少大学生的性别偏见。

3. 善意性别偏见具有更强的隐蔽性,更不易改变。

3.2 建议

通过知识学习和团体活动可以有效减少大学生的矛盾性别偏见态度,但要消除这种根深蒂固的无意识观念则是一个长期、复杂且艰难的过程。在学校教育中,要开设与社会性别角色相关的课程,使学生了解性别角色、性别平等及性别偏见等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社会性别并学会理解、尊重和欣赏异性。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要给予男生和女生平等的课堂提问、科目选择和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尤其要鼓励女生充满自信地参加各类学校活动。

参考文献:

[1] SWIM J K, AIKIN K J, HALL W S, et al. Sexism and racism: old-fashioned and modern prejudice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5,68(2):199-214.

[2] GLICK P, FISKE S T. The ambivalent sexism inventory: Differentiating hostile and benevolent sexism[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6, 70: 491-512.

[3]陈志霞,陈剑峰.善意和敌意性别偏见及其对社会认知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3):464-469.

[4] 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侯玉波,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74-275.

[5]SWIM J K, SANNA L J. He's skilled, she's lucky: A meta-analysis of observers' attributions for women's and men's successes and failures[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996,22(5): 507-519.

[6] BARRETO M, ELLEMERS N. The perils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 Mens and women's responses to old-fashioned and modern sexist views[J].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2005,68:75-88.

[7] 阿倫森.社会心理学[M]. 侯玉波,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489-495.

[8] STEEL C M. A treat in the air: How stereotypes shape intellectual ability and performa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7,52(6): 613-629.

[9] DOVIDIO J F, KAWAKAMI K, JOHNSON C, et al. On the nature of prejudice: Automatic and controlled processe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97,33(5):510-540.

[10] RUDMAN L A, BORGIDA E. The afterglow of construct accessibility: 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priming men to view women as sexual object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95, 31(6): 493-517.

[11] 鲍谧清, 宋春蕾, 贾凤芹. 班级工作与心理辅导[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19-124.

[12] 樊朝晖. 论大学生团体辅导的实际运用[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78-79.

[13] 蔡学青. 女大学生矛盾性别偏见与成就动机关系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9.

[14] RUDMAN L A, ASHMORE R D, GARY M l. "Unlearing" automatic biases: The malleability of implicit prejudice and stereotyp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1,18(5), 856-868.

责任编辑 晓 潭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