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白诗歌辨析其儒学思想
2016-05-30龙新辉
龙新辉
摘 要: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一位十分伟大的诗歌作者,在他的诗词作品中,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而且也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儒学思想,本文从李白的诗词出发,并且结合了李白的经历和时代的背景,分析了李白诗歌中的儒学思想,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文化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李白;儒学思想;诗歌研究
一、初唐儒学思想发展状况
儒学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儒学,就是指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初唐时期,儒学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发展,唐朝是一个盛产诗歌的时代,唐诗三百首的名号人尽皆知,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十分鼎盛的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进步,尤其是初唐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统治者们吸取了前朝灭亡的经验教学,把国家治理得很稳定,尤其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方面,繁荣程度都是空前的。在政治上,唐朝的统治者们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在经济上,鼓励自由生产,开展多重买卖;在文化上,鼓励百家争鸣,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不断诞生新的文化;在外交上,结束了多年的分裂局面,迎来了大一统时期,并且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鼓励民族融合。正是得益于统治者们这一系列的开明政策,唐朝的文化璀璨无比,儒学思想广泛传播,唐朝人的胸襟也是格外宽广,诗人自信昂扬。
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极为森严,统治者们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因此,统治者们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任何思想学说的兴起也都与统治阶级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是统治者的爱好都能够影响社会思想的导向。早在汉朝时期,汉武帝就曾经大力倡导儒学,从而确定了儒学的超然地位,社会上的知识分子都在大力钻研儒学,一时间,社会上刮起了一阵儒学之风,唐朝也是如此,由于统治者们偏爱儒学,儒学得以恢复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
二、李白的儒学思想表现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历史长河中,李白是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一泻千里,气势如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大气磅礴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语言风格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并且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然而,李白之所以能够称之为一名伟大的诗人,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歌风格的独树一帜,更是因为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出的一种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思想。王运熙曾经说过,一个诗人之所以成功,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华,更是因为他的作品能够描写真实的历史和深刻的思想,如果没有这种深度,那么这种艺术就是虚伪的,不具备真正的价值。的确,李白就是这样以为充满艺术性的诗人,他的诗歌之中充满了深刻的思想,给后世以启迪。
(一)积极入世的政治渴望。李白有着积极入世的渴望,李白曾经见过玉真公主,并为其写下《玉真仙人词》,从而寄希望于玉真公主,希望她能够为李白进行引荐,谋求官职,然而这次谒见并没有结果,无奈之下,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继续他的漫游之路。或许是上天对李白的眷顾,在天宝元年,玉真公主与吴均共同向统治者举荐李白,从而让李白被供奉为翰林,这次的经历对李白来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他引以为豪的事情。然而,在这三年的翰林生涯中,李白并没有搞出什么大的动静,由于没有功成名就,他就被赐金放还了,这是李白人生的一处十分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他的诗歌风格的重要转折点,此后,李白离开了长安,创作了大量的游仙诗,以表达对于仙境和自然的追求,然而,通过对他的诗歌进行细致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李白内心之中的矛盾,他想游仙,但是有十分眷恋儒家世界,他之所以想游仙,就是因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做法,虽然李白一心求仙,但是他的内心深处还是隐藏着一抹对于仕途的渴望。李白的游仙诗把虚幻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有机结合起来,亦真亦幻,表达出来了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状态。
(二)李白对儒家伦理观的尊崇。伦理思想是儒家的一项最为基本的内容,“仁义礼智”是我国儒家思想的最为核心的观点,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具有重要的作用,李白自幼年时期就接受了儒家教育,形成了自己的儒家理论观点,主要是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一是“事君荣亲”思想,“仁”字是维护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儒家大力倡导仁学,用仁字来处理人际关系。
(三)“事君荣亲”的伦理思想。在处理君臣父子关系问题上,儒家倡导事君要忠,由于李白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很深,事君忠君就成为了李白一生的一个追求,这也是他积极入世的一个重要原因,李白十分想要有所抱负,以天下为己任,在诗歌之中,李白曾经多次表达自己的这个想法,并且经常“献济时策,进兴亡言”,从而想要谋求实现抱负的途径。他始终怀着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自己的才华一定会被统治者所看到,一定会在仕途上取得成就,因此,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个理想而奔走,李白满腹诗书,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他曾经写到“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由此可见他对事君的渴望程度之高。
(四)“济世爱民”的仁爱思想。孔子曾经说过“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李白的仁爱思想就表现在他十分关心民间疾苦,反对统治者们因为自己的利益和喜好而发动战争,因为无论战争是胜利还是失败,受苦的总是人民,社会上的家破人亡和妻离子散数不胜数。在《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这首诗中,李白详细地叙述了自己借宿农家的经历,“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体现出了农家百姓生活的艰难,表现出了他对于民间疾苦的关注。在《丁督护歌》中,“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写出了人民的饮食之差,短短几句话,描绘出了工作条件的恶劣和阶级剥削的无情,令人深感悲痛。
(五)“重义轻利“的义信思想。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儒家十分讲究重情义,李白在他的是各种对此深有体现,在《上安州裴长史》中,李白记载了自己与蜀中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详述了自己的重情重义,后来,有人客死他乡,李白痛苦不能自己,面临猛虎也丝毫不离开友人的尸体,对友人不离不弃。李白不但描写自己的重情重义,也在诗歌中描写他人的重情重义,在《陌上桑》这首诗歌中,“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体现了忠贞女子贫贱不能移的高贵品质。
总而言之,李白的诗歌作品是有着丰富的内涵的,这些作品不但具有着艺术价值,还具有着历史价值,通过李白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到那个年代的历史,深入了解儒学思想,这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参考文献:
[1]赵朝芳.儒学思想与诗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2]马茂军.王禹儒学思想与诗歌创作[J].北方论丛,1996,06:72-77.
[3]郭丽.唐代教育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