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管类本科专业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16-05-30李银梅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李银梅

摘 要:在对常州工学院经管类本科专业2011级、2012级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对部分指导教师进行非结构性访谈的基础上,对学生在科研与创新活动中的参与率、活动类别、参与动机以及教师指导情况与效果等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和加强经管类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经管类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明确作用;完善管理体系;实施训练计划;重视教师指导

中图类分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6)05-0106-07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较为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组织得力、富有成效的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升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1-3]然而,一谈到大学生科研与创新活动,很多人认为,这是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领域的学生应该做的事,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生没有必要在此方面花费时间和精力。实际上,对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而言,科研与创新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加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术发展和职业成功。[4-5] 随着科研与创新活动的价值和作用愈加显现,本科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成为各类院校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常州工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近年来,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本科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取得了较为明显成效,麦可思报告等相关调查表明,学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在科研与科研活动中的参与度较高,科研与创新活动已成为学生最为满意的学习经历。[6] 相对而言,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效果还未充分显现。经济与管理学院是该校最大的文科类学院,为区域社会经济和发展提供着重要的人才支撑。经管类专业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不仅关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关乎未来地方经济与管理活动的持久活力。为了了解经管类专业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情况及效果,课题组对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教师进行了非结构性访谈;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和加强经管类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几点建议。

1 调查方法

课题组在2015年5月和2015年10月分别对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6个专业的2011级和2012级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分两步展开:首先,进行摸底调查,按班级对学生是否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情况进行逐一登记;在此基础上,对参与了各类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学生发放 “经管类专业学生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情况问卷”,对未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学生发放“经管类专业学生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意向表”。在2011级学生中,发放“經管类专业学生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情况”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问卷率均为100%;发放“经管类专业学生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意向表” 194份,回收问卷171份,其中有效问卷168份,有效问卷率为86.6%。在对2012级学生的调查中,发放“经管类专业学生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情况”问卷88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问卷率均为100%;发放“经管类专业学生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意向表” 240份,回收问卷240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问卷率均为100%。

访谈了学院参与指导学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15名教师,主要了解他们指导学生科研活动的项目、科研与创新活动中的生师互动情况、学校及学院的政策支持、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存在的困难、学生参与科研的意见和建议等。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经管类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活动参与情况分析

在经管类专业2011级学生中,参加摸底调查的学生共264人,参与了各类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学生为70人(女生53人,男生17人),总参与率为26.51%;其中,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女生占全部女生的比例为28.49%,高于男生21.79%的参与率。在2012级学生中,参加摸底调查的学生共328人,参与了各类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学生为88人(女生61人,男生17人),总参与率为26.83%;其中,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女生占全部女生的比例为27.96%,高于男生22.97%的参与率。从统计结果来看,两届学生的参与率基本持平,且男、女生参与率无显著差异(P>0.05)。

从参与科研与创新学生的专业构成来看,各专业学生的参与率差异较为明显,且大部分专业学生参与率有明显变化,具体结果见表1。在2011级学生中,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参与率最高,为40.54%,随后依次为财务管理专业(32.00%)、工商管理专业(25.71%)、国际经济与贸易(24.44%)、电子商务(21.62%),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参与率最低,仅为8.57%。在2012级学生中,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参与率仍然最高,为51.28%,随后依次为电子商务(34.38%)、物流管理(30.56%)、财务管理专业(25.00%)、国际经济与贸易(24.44%)和工商管理专业(13.14%)。学生参与率有明显提高的专业分别是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参与率则有较大幅度下降。

从已有文献来看,尚没有我国大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权威统计数据。对照2015年该校相关课题组的调查结果,2014年,该校部分理工科专业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比例为36.56%。同时,有研究表明,2008年,美国各类院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比例是21.8%,[7]因此,从统计数据来看,经管类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参与率应该属于正常水平。

2.2 经管类本科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活动的类别分析

从表2中可知,在2011级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项目的类别构成中,首先是学生参加国家、省、学校和学院 “本科创新创业项目”的人数占全部参与科研与创新项目人数的52.85%;其次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设计大赛(27.14%),随后是其他科研与创新项目(34.3%),“金蝶杯”创业大赛(11.43%),以及学校举行的“大学生科技节”活动或科技成果展示活动(占7.14%),排在最后的是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占2.86%。

在2012级学生中,首先是参加国家、省、学校和学院 “本科创新创业项目”的人数占全部参与科研与创新项目人数的60.23%;其次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设计大赛(31.82%),随后依次为 “金蝶杯”创业大赛(14.77%)、参加教师科研项目(13.64%)、“大学生科技节”活动或科技成果展示活动(4.55%)、其他科研与创新项目(2.27%)。从两年的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项目类别无显著的专业和性别差异。

从两年的统计结果来看,参加国家、省、学校和学院 “本科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设计大赛的学生最多,说明“本科创新创业项目” 和“挑战杯”大赛已经成为经管类专业学生参加科研与创新获得的主渠道。调查还显示,在2011级学生中,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人数最少(仅2人),这一现象与国外高校以及国内 “985”、“211”高校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反差,也与该校部分理工科学生参与教师项目33.75%的比例有明显差距。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何在?在访谈部分指导教师后,我们了解到,首先,目前学校和学院没有合适的渠道向学生发布教师科研项目,从而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科研项目缺乏应有的了解;其次,经管类专业大多数教师课题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和任务难度与本科生学习的特点、知识结构匹配度不高,因而不太不适合学生做,如果非得让学生做,教师反而在指导上要花更多时间;再次,学生科研能力、研究方法、投入时间均有限,做出的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要求,有时反过来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重新去做。最后,也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学校在评价教师绩效时,很少把指导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等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因而教师在此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在第一次调查的后一段时间中,学校和学院采取了适当措施,鼓励教师通过自身科研项目促进学生科研,因而在2012级学生中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有了一定增加(比例为13.64%),但这比例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2.3 经管类本科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活动的动机分析

从表3中可知,在2011级学生中,60.0%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的首要动机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18.6%是出于培养兴趣爱好,15.7%是为了巩固所学专业知识, 5.7%是为了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没有人选择“对评优评奖有帮助”和“可以获得物质奖励”。而在2012级学生中,36.4%的首要动机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23.8%是出于培养兴趣爱好,20.5%是为了巩固所学专业知识,12.5%是为了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6.8%认为,对评优评奖有帮助,没有人选择“可以获得物质奖励”。

在对2011级未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学生就“你认为科研与创新活动最有可能让你在哪一方面受益?”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有36.9%的学生认为科研活动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23.2%认为,有助于培养个人兴趣爱好,13.7%认为,有利于巩固所学专业知識,10.7%认为,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15.5%认为,对评优评奖有帮助,2.3%认为,可以获得物质奖励。

上述两组数据表明已参加科研活动和未参加科研活动的学生的动机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且未参加科研活动的学生的动机似乎更加功利化。这种动机差异是否存在?对指导教师的访谈让我们了解到数据后的一些“真相”。一些指导教师认为,学生在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之前,大多希望科研与创新活动能够为自己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如评优评先、就业考研、课程成绩、物质奖励等。一旦参与到科研与创新活动之中,学生最大的收获往往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而不是那些功利性的东西,即使是科研活动让他们有了一些功利性的收获,但与自身能力提高相比,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样,许多学生在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后,观念会发生一些改变。当然,如同一些教师指出的那样,也可能有少数已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试图让自己的动机显得“高尚”一些。这是两类学生对待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动机有所差异的主要原因。

2.4 教师指导作用与时间分析

在教师的指导作用方面,2011级有35.7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对自己巩固专业知识帮助最大,31.43%认为,教师在研究方法方面的指导让自己最受益;30%认为,教师在研究思路上的点拨最有用;2.86%认为,最大的收获是指导教师给了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2012级有22.7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对自己巩固专业知识帮助最大,19.32%认为,教师在研究方法方面的指导让自己最受益;55.45%认为,教师在研究思路上的点拨最有用;3.41%认为,最大的收获是指导教师给了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调查具体结果见表4。从该结果中可知,学生最重视的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的指导,这也正是大学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主要目的所在。

在教师的指导时间上, 2011级有10%的学生平均每次得到指导的时间达到60分钟以上,近一半的学生(48.57%)每次得到的指导时间为30~60分钟,41.43%的学生每次的指导时间在30分钟以下。有8.57%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时间非常充分,80%认为,指导时间比较充分,11.43%认为,指导时间不够充分。在2012级学生中,仅有2.27%的学生平均每次得到教师指导的时间达到60分钟以上,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71.59%)每次得到的指导时间为30~60分钟,26.13%的学生每次的指导时间在30分钟以下。有10.2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时间非常充分,69.32%认为,指导时间比较充分,20.45%认为,指导时间不太充分。调查统计结果见表5。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科研与创新活动中都能得到教师较为充分的指导。

2.5 教师指导效果分析

在指导教师与学生互动效果来看,2011级有55.7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非常认真,37.14%认为,教师的指导比较认真,7.14%认为,教师的指导不认真或不太认真;40%的学生对教师的指导非常满意,55.71%对教师的指导感到满意,4.29%感到不太满意或不满意;90%的学生表示,如果再有机会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还会选择同一教师为指导教师,10%表示“不知道”,没有人明确表示不会再选同一指导教师。2012级有39.7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非常认真,46.59%认为,教师的指导比较认真,13.64%认为,指导不认真或不太认真;39.77%的学生对教师的指导非常满意,39.77%对教师的指导感到满意,1.14%感到不太满意或不满意;81.82%的学生表示,如果再有机会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还会选择同一教师为指导教师,11.36%表示“不知道”,6.82%表示不会再选同一指导教师。从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指导较为满意。

3 思考与建议

3.1 进一步明确科研与创新活动在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是基于专业知识学习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活动,[8] 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课堂之外的实践体验,让学生通过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初步掌握从事创造工作的所需要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学校应该将科研与创新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工作体系,合理制订学生科研与创新教学计划,创设条件让所有学生在大学阶段都能获得科研与创新活动的 “顶峰体验”,让科研活动不再是少数学生的特权、多数学生的“禁区”。

3.2 完善学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管理体系

在学校层面应成立学生科研工作办公室,为学生提供各种科研机会和项目申请信息,组织各种研究方法讲座和研讨会以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研、如何做科研等,组织学生科研项目的申报、审核及验收工作,组织学生科研成果的发布和优秀成果的遴选等工作。在二级学院层面设立学生科研与创新活动工作小组,做好学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课题发布、指导教师遴选、项目申报、经费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

3.3 大力实施经管类本科生科研与创新的训练计划

首先,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校、院两级的创新创业项目的比例。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经管类专业学生参与最多的科研与创新活动是国家、省、学校和学院四级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除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国家、省级本科创新创业项目外,学校和学院要努力创造条件,增加校、院两级科研与创新项目的项目数,加大对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科研与创新项目。其次,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拓宽大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渠道。“金蝶杯”创业大赛是企业为在常州市高校大学生设立的专业类创新创业项目,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积极参与,但目前类似的项目数量还较少。学院应充分拓展社会资源,完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再次,提高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比例。从国外高校及国内“985”“211”高校的经验来看,参与教师主持的项目是学生投身科研与创新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最为珍惜的本科学习经历。因此,应该鼓励教师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等基础出发,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项目。此外,鼓励学生在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中的学科交叉与渗透。经济管理创新型人才应该是知识复合型人才,如果学生仅仅接触本专业的知识,不利于多思维分散性的培养,而目也很难提高对于目前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认识,学校应加强对跨专业、跨学科的科研项目的支持和引导。最后,学校和学院应激活第二课堂,建立以“大学生科技节”活动为龙头,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设计大赛、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以大学生科技论坛、大学生科技成果展、大学生学术科技交流会为主体的大学生科研与创新活动体系,促进学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开展。

3.4 重视教师在科研与创新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在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中,教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是,与其他能够为教师带来奖励、晋升等智力活动的收益相比,教师从指导本科生科研活动所带来的实际收获是微不足道的。鼓励教师参与学生与创新的指导活动,一方面,需要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投入,“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仅是知识,还包括献身精神”[9] ;另一方面,需要学校和学院营造深厚的教学文化,对教师指导学生科研与创新等教学活动予以应有的认同,对在指導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中做出成绩突出的教师加大奖励的力度,这也是高质量的科研与创新活动得以延续的根基所在。

参考文献:

[1] 李湘萍. 大学生科研参与与学生发展——来自中国案例高校的实证研究[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 (1):129-141.

[2] LIGHT R J. Making the most of college: Students speak their minds. Cambridge [M].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97-98.

[3] SEYMOUR E, HUNTER A, et al. Establishing the benefits of research experiences for undergraduates in the sciences: First findings from a three-year study[J]. Science Education,2004(88):534.

[4] 朱科蓉,杨积堂. 文科大学生创新特点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 现代教育管理,2013 (5):95-98.

[5] KUH G D, KINZIE J, SCHUH J H, et al. Student success in college: Creating conditions and matter[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2005.

[6] 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常州工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R].2014.

[7] SHOUPING H, KATHYRINE S, JOY G, et al.L. Reinventing undergraduate dducation: Engaging college students in research and creative activities[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2008.

[8] 邬家瑛,钱辉.论本科生科研训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9(1):63-65.

[9] 弗兰克·罗德斯.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Undergraduates' 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Activities in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Majors

—— A Case Study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 Yin-m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2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s of Class 2011&2012 undergraduates 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activities in major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CIT and non -structured interviews on the part of the instructors, this paper analyses rates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categories of activity, motivations of participation, guidance and effect of instructors, etc.,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gs to improve and strengthen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nd creative activities in major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 in major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activities;;clear role;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implementation of training programs;attention to teacher guidance survey

責任编辑 张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