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的再创作
2016-05-30马云洁黄祎晨
马云洁 黄祎晨
摘要上海博物馆“西游·丝路”特展以文学名著《西游记》为故事背景,联结起古代丝绸之路沿途的重要地点,用亲子互动的形式再现玄奘“西天取经”的真实历程,传递有关历史、地理、交通、商贸、文化的知识,在游戏中激发儿童探索世界的热情。
关键词博物馆 儿童展览 亲子教育
引言
2016年7月7-10日,在“缔造未来,童梦上海——2016上海国际少儿生活方式展”上,上海博物馆推出了首个亲子主题特展“西游·丝路”。展览取材于《西游记》故事的原型——唐代僧人玄奘西行取得佛经的真实经历,由60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角色扮演,并辅以地图探险、提问互动、集章领奖等游戏环节,生动还原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充分调动了孩子和家长的积极性,让观众穿越回到唐朝,感受西域风情,在玩耍中学习各种知识。
“西游·丝路”特展在严密的历史故事架构下,实现了知识传递与互动游戏的平衡,把握了孩子和家长的不同参观需求。其用诚意和匠心对经典名著《西游记》进行了再创作,历经构建故事框架、设置互动环节、拣选历史知识、增加主线和奖励、营造沉浸式体验五道工序,打造了一个亲子家庭能够积极参与、玩得尽兴又有所收获的展览,用社会反响热烈的作品指出了未来博物馆亲子展览的新方向。
1构建故事框架,奠定展览背景
在国内,《西游记》经过多次影视、动画改编,几乎伴随了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在当下的号召力非同一般。以此作为展览主题,能同时引发家长和孩子的共鸣,激发他们想要结伴探险的欲望。
在策展前期进行的调研中,我们对孩子熟悉《西游记》的程度有了认知,也察觉到由于海量的信息触手可及,大部分孩子都比较早熟,“斩妖除魔”的故事套路已经了然于胸。但他们对故事的兴趣点却与父辈大致相同,偏爱能以一己之力对抗世界的主人公。于是,我们摒弃了重现西游故事的想法,而将目光投射到更为深远的历史背景中。透过《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文本,发现唐僧取经的故事与当下流行小说的某种叙事逻辑相吻合:主角身负才学,不满于佛教各学派众说纷纭的现状,立志前往印度求取真经,历经艰辛终成一代大师。而他沿丝绸之路走过110个国家的旅程又符合公路电影的一贯模式,能将许多不同的元素串联进一个连贯的故事中,方便锁定风俗各异的地区来划分展厅。
可以说,流行小说的故事发生模式、西域诸国的多元文化以及经典名著的影响力,使得《西游记》成为亲子展览创作的最佳脚本。在展览入口处,孩子们将从工作人员手中获得一份导览手册,化身7世纪的大唐僧人玄奘,手持“通关文牒”,从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城出发,途径敦煌石窟、高昌王宫、飒秣建集市、犍陀罗废墟,最终到达位于摩揭陀的佛学中心——那烂陀寺,完成一次跨时空旅行。
2设置互动环节,丰富展览内容
在明确了故事框架之后,整个展厅的走向便有了雏形,但展览内容还是一片空白。于是,我们根据故事框架所锁定的地区和场景,开始着手设计互动环节(见表1),从历史考古、艺术人文、尖端技术等角度,开启文明探索之旅。这些游戏大多非常简单,如果单独出现或许并无多少新意,但与展览主题的紧密契合,再加上现场氛围的有效烘托,使其深受大家的喜爱。且每个活动的时间都很短,在人流量大的情况下,易于维持展厅秩序,不会影响观众的参观体验。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这是吸引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亲身体验并掌握知识的捷径。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家庭教育的模式,正在重新诠释亲子关系,为开发儿童的学习潜力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3拣选历史知识,突显博物馆特色
各个互动环节虽然合情合理地嵌入了玄奘西行的故事中,但似乎又陷入了史实元素和互动游戏简单拼贴的矛盾中。为体现博物馆亲子活动这一特色,我们立足馆藏资源,从文物入手,用平实的语言叙述艰深的知识,解读“丝路上的宝藏”。例如在“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旁的说明牌上,这样写道:“壶的造型结合了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和马镫的形状,这种式样的壶是与唐王朝有密切关系的契丹民族的代表器物。壶的两面各有一匹生动的舞马,可能与史书中记载的玄宗驯养舞马祝寿故事有关”。
同时,我们注重满足多样性需求,提升全方位参与度,挖掘了一些好玩却冷门的历史知识,将它们转化为一句话的问题,提示孩子们去思考。如“茫茫沙漠中靠什么辨别方向呢?”、“哈巴狗是从高昌传到长安的,还是从长安传到高昌的?”、“贝叶经到底是写在纸上?布上?还是叶子上?”等。这类问题避开政治、军事、经济等宏大命题,对比古今,贴近生活,突显了认知落差,能够引起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家长和孩子答题的兴趣,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人文修养。
4增加主线和奖励,强化展览叙事性
自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后,收集印章成了最受观众欢迎的互动方式之一。对于“西游·丝路”特展而言,收集印章作为展览主线能够串联起各个展厅,其无需添加过多历史背景的赘述,为孩子吸收知识减轻了负担。
为符合故事背景,展览手册的集章区域被赋予新的名称——“通关文牒”,这强化了探险、闯关的概念,也增加了情境代入感。如图1所示,集章区域不是简单地用格子进行分割,而是简化了西行之路的地图,对应长安、敦煌、高昌、飒秣建、犍陀罗、摩揭陀的位置,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专属的标志。只有完成游戏或者答对问题,才能获得一个印章,集齐所有七个印章就可以在终点兑换纪念品。
此外,展览手册的内容设计也颇费心思,强调了故事线索和悬念设置。例如开篇的童谣从孩子的视角叙事,全篇保持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倒转近1400年的时光,来到真实的玄奘身旁。请带上你的勇气、智慧与行囊,危险的旅程就在前方……番坊里叫卖的胡商,城门边的卫兵盔甲铮亮,跟着玄奘离开长安,离开大唐。莫害怕,莫慌张。陌生的朋友会与你做伴,驼铃的声响为你指引方向。昏暗的神秘石窟,古老的故事记载在壁画之上。九色鹿那样悲伤,请赠予沉睡的它你的力量。舞女旋转,曲调悠扬。那穿着华丽的男人,是高昌高傲康慨的王。粟特商人狡猾奸诈,谨记谨记,莫要上当。描摹一副犍陀罗的佛像,愿此后旅途平安无恙。戒贤在那烂陀寺里静静等待,你是否集齐了所有印章?孩子啊,付出一点点上路的勇气,我们还你最最精彩的一出西游奇遇记。
在这种有趣的模式下,博物馆成为了亲子教育的新课堂,孩子收获的是课本上不曾出现过的知识,家长则有机会了解到丝绸之路上的风土人情,为孩子的枕边故事积累更多的素材。
5营造沉浸式体验,体现情境中的代入感
至此,展览的主体已经基本完成,但总感觉还有所欠缺,归根结底就是代入感不足。为营造沉浸式体验,我们在布景设计和情境创设上下足了功夫。
在展厅的布置上,我们从沙漠的色彩上获取灵感,以橙黄色为主基调,室内灯光均是暖色光,释放出亲切、温暖的信号。如图2所示,按照实景资料,为每个展厅量身订制了展墙上的建筑图案,鲜艳的色彩和卡通的手法十分符合儿童的喜好。
此外,我们还特别邀请了大学生志愿者扮演长安城的伙计和卫兵、敦煌的工匠和供养人、高昌的国王和舞女、飒秣建的商人、犍陀罗的僧侣、摩揭陀的纱丽女子等角色。这些角色并非穿着古装在展厅中随意行走,而是根据原先锁定的地区和场景来设定,承担不同的活动任务,如长安城的士兵严格执法,只有答对问题才能放行。在营造代入感的同时,也强化了展厅的主题。所有角色都规避了“请往这边走”、“来我们展厅看一看”这样生硬的指引,而采用“出了高昌,顺着马粪走,就能到达西域的中心——飒秣建咯!”、“客官,打尖还是住店?不管哪个都上长安城来看一看嘞!”等富有穿越感的语句。
6结语
上海博物館始终致力于不断丰富少儿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西游·丝路”特展是我们在亲子领域的创新尝试,旨在结合儿童的需求与博物馆的职能,以有趣的方式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传播文化,让博物馆陪伴儿童成长,成为每个孩子心中参观、游戏、学习、交流之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重点提升儿童的综合素养,包括人文情怀、自信心、专注力,以及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儿童展览只是一个开始,日后上海博物馆将开设一系列亲子课程,营造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的氛围,让他们共同享受博物馆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