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学能力建设
2016-05-30巢琥褚梅史红艳
巢琥 褚梅 史红艳
摘 要:目前在大学教师专业化问题上存在着认识误区,这与大学教师职业特点的复杂性有关。教学学术概念的提出,对于认识教师职业与学术职业的联系与区别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学能力存在严重不足。需要建立保障大学教师专业化的制度体系,提升教师的教育专业精神,促进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学术职业;教学能力
教师专业化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大学教师的专业化问题不仅存在理论上的认识误区,而且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极大地限制了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育专业精神的培养。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推行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为此,需要从根本上澄清大学教师专业化上的认识误区,建立保障大学教师专业化的制度体系,促进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一、正确认识大学教师的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特定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标准,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对教师任职的学历标准、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并采取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予以保证。对基础教育的教师而言,教师专业化指的就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专业精神,其内涵非常明确,认识也非常清楚。但对大学教师而言,教师专业化就比较复杂了。目前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为“多余论”,另一种为“替代论”。“多余论”认为,大学教师一般都是自己学科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接受过严格的学科专业训练,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强调大学教师的专业化纯属多余。而“替代论”认为,大学教师也有专业化问题,但其内涵在于教师在学科专业领域的发展,重点在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了,其教学能力自然会提高。这两种观点都是对大学教师专业化的误读,在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大学教学领域有着广泛影响,产生了严重的实践偏向。由于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的复杂性,他们既是教师,又是学术或科学研究工作者,从事着学术职业。这就使得大学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复杂起来,使得人们在大学教师专业化问题上产生了重大的认识分歧。
二、正视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
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所教学科的知识(能教),教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会教),教育专业精神(愿教)。大学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我国大学的教师专业化的重点来看,应该加强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教育专业精神的培养与提高。对大学教师而言,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我国目前的大学师资主要来源于国内外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他们大都经历过严格的学科专业训练,获得了学科专业领域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从总体上看,大学教师缺乏职前、入职、职中、职后的教育专业训练。如前所述,绝大多数大学教师毕业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基本没有经历过教师职业的职前教育,就入职教育而言,目前各高校主要采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方式进行,由于学校和教师本人对岗前培训缺乏必要的重视,很难起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效果,而职中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训练现在基本上不存在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在愈演愈烈的科研导向下,教学的中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教学已经不再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设已经成为大学所不能和不愿为的事情了。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高度重视大学教师的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问题。大学教师的教育专业精神也需要提高。教育专业精神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教育教学工作,把全部精力献身于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三、教师教学能力建设重在制度
建设大学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学能力建设除了与教育教学观念有关外,还与相应的制度建设相关。必须使大学教师专业化的正确认识建立在相应的制度保障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来引导高校、引导教师重视教学能力建设。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是围绕学术和科学研究工作建立起来的。大学内部的各项制度设计,如人事制度、教师晋升制度、教师薪酬制度、教师考核制度、教师奖励制度,甚至国家层面的大学评价制度和管理制度,都是以科学研究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是硬成果,而教学与教学研究成果,即便如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在人们看来,也只是软成果。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大学制度的创新,彻底改变这种不当的制度设计。这里,有两点值得特别强调。
第一,要正确引导大学的竞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的发展竞争愈演愈烈,这一方面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有关,也与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引导与激励有关。院校竞争对激发大学活力,增强大学的自主办学和竞争意识,促进高校的准确定位和特色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我国目前建立的是科学院系统和大学系统分设的国家科研体制,科学院系统和大学系统在科学研究上如何实现分工和功能耦合是一个长期没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大学系统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上认真反思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反思目前在大学评价和大学发展竞争中的科研绝对主导的制度基础,真正在制度层面落实“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首要社会职能”,正确引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发展竞争,体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第二,要确立保护教学学术的制度,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教育专业精神。建立教学学术的制度保障体系,既涉及宏观层面的大学评价和大学管理,更体现在大学内部的教师管理制度方面。大学教师的业绩评价、职务晋升考核、薪酬和奖励制度、学术水平评价等等,都需要根据教学学术的思想予以改造和重新设计,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学效果等作为核心要素予以重视,以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使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和以教学为主的教师获得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科研业绩主导的教师晋升、教师激励和薪酬制度导向下,当前大学教师的教育专业精神呈现日益淡化趋势,不少教师不愿意从事教学工作,投入教学的精力明显不足,“愿教”问题成为大学教师专业化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和评估科研导向的教师管理制度,体现分类管理的思想。
(作者单位:空军勤务学院航空弹药系1、3、基础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