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一个生命自能成长

2016-05-30张旻蒋妍

阅读(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融和种子学科

张旻 蒋妍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创建于1947年,位于中央路与傅厚岗交界处,百子亭民国建筑历史风貌区一隅。在5月阳光明媚的一天,记者走进了这所学校。校园虽然不大,但布置得清新雅致,让人赏心悦目。

近年来,央小坚持以“种子的课程”项目研究为中心,围绕“筑造种子的学园,让每一个生命自能成长”的总目标,逐步完善“种子的课程”体系,在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培育、品牌课程等领域进一步发力,推动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稳步发展,为建设“更专业、更精致、更创意的自能学园”而努力。由此,学校获得了“南京市绿色学校”“南京市小班化示范校”“南京市数字化教育示范校”“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办学经验被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一、 核心素养:探寻种子生长的关键DNA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相关内容,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应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因此央小从核心素养要求出发,将教育理念定位为“让每一颗种子在实践、合作中自能生长”。

林虹校长告诉记者,在古老的拉丁语中,“教育”是“耕种”的意思,教育是“农业”的。给“中央路小学”的“中央”二字添上“禾木旁”,“中”“央”就成了“种子”“秧苗”。基于此,学校把每一个孩子当成一颗珍贵而独特的种子,并基于“核心素养”来探寻种子生长的关键基因。

在采访的过程中,林虹校长特意和记者分享了一本书——《安的种子》,一个名叫“安”的小和尚,在适宜的时节、环境,悠然地种下种子,平静地等待,由衷地欣赏种子的每一点生长,故事最后,只有他种下的种子等来了绽放的一刻……林虹校长说:“我们的学生,就好似‘千年莲花的种子,可是,捧着这颗种子,你是否愿意尊重它原来的样子,平静地等待,适切地帮助?有太多的人都希望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最直接的目的,让种子迅速发芽、生长……于是教育的主题只剩下追逐。可是享受陪伴种子生长的过程,享受每一个安然的等待,才更是生命的智慧。”看来,林虹校长和央小的教师团队决定转变他们看待学生的视角,用“自能”的教育方式引领每一颗种子在实践的土壤中生长,最终成长为“健康、关怀、智慧、尚美”的中国儿童,确实是经过了一番颇有禅意的思考的。

二、有机融和:创设种子生长的生态场

在央小这个自能学园里,“种子的课程”的理念是“有机、融和”,通过种子成长的园地——“四园课程模块”,再经过“三种实施路径”,最终培育出“健康、关怀、智慧、尚美”的中国儿童,这就是种子成长的蓝图。

这“四园三径”的课程,包括“美德体验园”“健体训练园”“启智魔力园”“尚美艺术园”四大课程园地,通过“学科型基础课程”“拓展型活动课程”“潜能型童本课程”这三种路径实施课程。这些子课程模块,相对独立又彼此融和,共存于一个和谐的课程生态场内,完全涵盖了多元智能的八个领域——语言、逻辑、人际、音乐、视觉、内省、动觉、自然,让不同儿童的潜能都有发展的可能,从纵向、横向,知识、能力、情感等多维度规划了种子的成长。

1. 融和之一:学科内融和。

在央小,每一门科目的任课教师,都会主动以学科核心价值为主线,对学科课程内部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学科课程拓展、研究的功能整合,实现教师教的主导性与学生学的主体性的实施整合。

陆文琦是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她告诉记者,以语文学科为例,首先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力进行分析,包含学习经验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学习资源分析;然后引导学生协作学习,建设协作小组,进行协作素质培养;最后生成个性学本,包括自问自探学习单、课堂学习导学单、课后分类学习单等。这样可以促使教师很好地分解年段目标,对单元内容进行合理梳理,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进行学习。

2. 融和之二:跨学科融和。

在生活实际中,学生所需面临的生活事件或问题,是不分学科的,也是超越教材的。基于以上认识,央小开展了跨学科(领域)的整合,以“增加学生学习的意义性、应用度及效率”。

以“体艺融和”活动为例,央小教师在体育与多学科融和的教学研究中发现,当体育教学融入不同的“学科因子”,体育课堂会焕发新的生机,取得令人称奇的效益,如下图所示:

[各学科

内容 方法 手段 文化][快乐音乐][多彩美术][生动语文][有趣数学][新奇英语][教育技术][][作用于][育人效果][体育][动作节奏、起始标志

身心放松、提高兴趣][审美能力、器材制作

场地设计、游戏场景][情境创设、生动讲解

趣味导入、文学欣赏][趣味报数、队列队形

图形组合、创新能力][英语口令、英语鼓励

集中注意、化解枯燥][辅助教学、数据处理

效果展示、交流平台]

林虹校长告诉记者,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跨学科融和”,当学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与音乐相遇在“律动”主题之下,这种融和又带来了新的体验:

3. 融和之三:超学科融和。

“这种超学科的拓展型活动课程,就是希望不以学科为限,基于项目驱动、主题辐射,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扩大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兴趣和需求中,设计项目让学生进行探索。”林虹校长介绍说。在她看来,这样的课程融和了美术、语文、社会等多学科的内容,但又超越学科本身,能够以问题驱动儿童去探究、发现,从而帮助孩子形成真正的“关键能力”。

在央小,有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拓展型活动课程。几乎在每一个月份,学校都“以儿童为主体,以探险为主线”,精心安排了各式各样的课程:9月是汉字文化节,10月是创客节,11月是健康节,12月是音乐节,3月是微笑节,4月是种子节……以刚过去不久的4月种子节拓展型活动课程为例,央小开展了如下项目探究式的课程学习活动:

第一站:寻访植物王国小伙伴

种子节的第一个活动是“我是小神探——寻访植物王国小伙伴”,全校学生纷纷行动起来,在研究性学习单的指引下来到中山植物园,寻找植物小伙伴……丁易安是三(6)班的学生,他告诉记者,他在植物园里寻找到了山核桃,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对山核桃的生物形态有了直观的了解。他自豪地给记者朗读了当时的观察日记:“在植物园孙中山像左边,有一条美国山核桃大道。听老师说,秋天山核桃掉落了,外面是青色的皮。要剥下皮和肉,才是核桃。我情不自禁地望了几眼,树枝上有几片心形的叶子,树干很粗糙。我真希望秋天快点儿到来,让我们快点儿看到核桃。”

第二站:等一颗种子慢慢长

在央小,每个孩子都获得了一颗种子,同学们一起研究如何种这颗种子,并且观察它的生长,写种子生长日记。六(2)班的夏林献告诉记者,4月13日,他在花盆里埋下了一颗上海青的种子。一个星期后,嫩绿色的幼芽从泥土中钻了出来,他激动地写下了生长日记:“大家好,我叫上海青。4月13日,小主人让我住在这里了。今天是20号了,我终于可以见到我帅气的小主人啦!”

第三站:分享自己的成果、发现与感受

教师精心制作了“种子节”活动反馈单,启发学生发现在寻找植物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奥秘。这种方式将自然、地理、语文等学科巧妙相融,又超越了学科本身,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服务,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个别课程:专为迟滞种子的萌芽

在央小,还有6名特殊儿童,他们主要是智力发育障碍。这些特殊儿童需要特殊的关爱和更多的帮助,当他们迟迟不能“萌芽”时,学校专门在“种子的课程”里开设了专属于他们的“心灵驿站”融和课程。通过个别化教育方式,努力让每一颗迟滞的种子也绽放出生命之美。

1. 构建“融和”的资源教室。

猜你喜欢

融和种子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桃种子
《花开富贵》画题诗
可怜的种子
“超学科”来啦
电力系统的党建与科学精神文明理念的融性探究
融和,让阅读教学回归课程本真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国家治理中的“融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