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服务外包模式

2016-05-30苗茁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服务外包高校后勤

苗茁

摘 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服务外包模式具有重要作用,能改善后勤运营管理状况、提高后勤服务工作质量、优化后勤各项资源配置。但目前服务外包模式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管理、产权、监督、人员等方面。为弥补这些不足,实际工作中应该改进和完善:采用分类管理模式、明确二者产权关系、建立合约监督机制,并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关键词:高校后勤 社会化改革 服务外包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采用服务外包模式是一项重要策略。这样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促进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升。但在服务外包模式的应用中,仍然存在产权不清晰、资源浪费、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从而促进服务外包模式更好发挥作用,实现提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效益,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优质服务的目的。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服务外包模式的作用

服务外包这一概念最开始出现在企业管理之中,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入,该模式被引入高校后勤当中。具体来说,它是通过实施承包责任制,将部分后勤业务外包出去,让他们遵循市场规律和合同要求开展相关工作,提升高校后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下去。采用该模式之后,对推动高校后勤改革,促进高校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改善后勤运营管理状况。采用服务外包模式,这是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举措,能调动各方主动性,减少高校后勤管理不必要的繁琐工作。将一些服务和工作内容外包给其它企业,进而有效开展各项工作,促进后勤运营管理状况得到改善。并且还能降低运营成本,增加经营性收入。通常服务外包质量状况良好,能为广大师生提供较为满意的服务,得到广大师生认可。

2.提高后勤服务工作质量。高校后勤结合日常工作需要,将一些业务外包给其它企业,能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而激发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有效融入各项工作当中。服务外包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改善餐饮、住宿條件,根据广大师生需要,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而促进高校后勤服务质量提升,赢得广大师生的认可与关注。

3.优化后勤各项资源配置。服务外包模式的应用,能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有实力的单位积极参与竞争,做好每一项工作,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口碑,赢得广大师生的认可与关注。进而改善后勤部门的财务运营状况,促进高校后勤运营管理水平提升。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服务外包模式的不足

虽然服务外包模式具有积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但由于该模式出现的时间比较短,相关制度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管理不到位。由于服务外包模式在具体应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参与竞争的单位在管理、服务方面存在不足。或者高校后勤采用服务外包模式时,未能对这些企业进行综合全面调查,忽视详细了解它们的基本信息。另外的常见问题还体现在,管理工作不到位,高校后勤管理制度没有及时更新和健全,与服务外包的需要未能接轨,制约服务外包模式作用的充分发挥,对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质量也带来不利影响。

2.产权不明晰。常见问题表现为,高校后勤与外包企业之间的产权不明晰,再加上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国有资本出现流失现象。对人员、设备、公寓、食堂等校方资产,未能明确划分资产归属,剩余价值分配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可能出现不必要的产权纠纷,甚至制约服务外包模式作用的充分发挥。

3.监督未落实。服务外包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高校后勤单位甚至忽视建立监督机制。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发生,难以及时全面掌握高校后勤的财务情况,制约服务质量提升。

4.人员素质低。例如,服务外包单位的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工作队伍不稳定,综合技能难以适应服务外包模式需要。开展日常工作时,忽视加强管理和培训,难以提升他们的综合技能,制约服务外包工作质量提升。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服务外包模式的完善

为弥补日常工作的不足,促进服务外包模式作用充分发挥,结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运营需要,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改进措施。

1.采用分类管理模式。对高校后勤保障型实体与经营型实体分类管理,前者采用内部交易结构,后者实行服务外包。学生公寓、学生饮食、供暖、水电、校园环境卫生等是保障型实体,具有福利性特征,应该由高校承担资金运营和监督管理工作。采用内部交易结构,能够最大限度保障后勤服务质量,为师生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还可以让高校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和科研。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度,控制运营管理成本,促进这些实体的经营管理效率提升,减轻学校财务负担。此外,接待服务、交通运输、校医院、商贸服务等,为促进其经营效益提高,应该采用服务外包模式,引入竞争机制,既要注重提高服务水平,也要重视提高经济效益。高校应该确定经营型实体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收费标准等,合理定价,拓展校内市场,争取校外市场。

2.明确二者产权关系。明确学校与外包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减少国有资本流失。人员、设备、公寓、食堂等是校园的资产,应该合理划分国有资产归属,明确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减少不必要纠纷,促进服务外包模式作用充分发挥。明确高校与外包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时,要对外包企业进行资产盘清登记,将资产处置权交给外包企业,但产权仍然属于高校后勤。从而规范分离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减少隐性成本,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模式得到更好利用。

3.建立合约监督机制。加强契约管理,建立合约监督机制,或者借助第三方监督力量,减少不必要纠纷。服务外包企业与高校签订合同时,应该全面掌握合同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发生不必要纠纷。高校后勤还要实行绩效评价制度,对高校后勤和外包企业财务和服务情况进行考核,全面掌握高校后勤和外包服务的基本情况。同时还要发现并改进存在的不足,提高服务外包效益,减轻学校财政负担。

4.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高校后勤和服务外包单位都要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引进专业技术水平高,质量控制意识强的工作人员,充实高校后勤和服务外包单位的工作人员。构建完善的管理培训机制,让他们熟练掌握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态度,注重服务创新,做好高校后勤的每一项工作。工作人员也要增强主动学习意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注重服务创新,从而更好满足和适应服务外包工作需要,为广大师生提供满意的服务。

四、结语

总之,服务外包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模式,对推动后勤发展和服务质量提高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结合新时代和新要求,探讨分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服务外包模式的作用,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对策,希望能为服务外包的完善和作用充分发挥提供启示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高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22-24.

[2]张臣.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6(16),132-134.

[3]冯宝军,张思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服务外包模式研究——以D大学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4(1),46-57.

[4]吴跃文.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J].大学(学术版),2010(8),15-22.

[5]崔彬.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浅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1),4-6.

猜你喜欢

服务外包高校后勤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高校后勤服务第三方监管刍议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河北承接京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研究
服务外包如何影响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绩效?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城管服务外包引出城管权力扩大问题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CDIO的服务外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