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器合一,以器载道

2016-05-30周婷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美学观景观设计

周婷

[摘要]体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古典哲学有关“器与道”的美学观,探讨中国当代的景观设计“重器轻道”的问题现状。从“道器观”中找寻一些对中国当代景观设计的启发,提出“道器合一,以器载道”的艺术设计观,在器中J晤出新的道。希望设计师更好地把握“器与道”、“形与意”的关系,为创造具有中国地域性、民族性的现代景观设计出一份力。

[关键词]器与道;美学观;景观设计

1、景观设计中道与器的美学观

《周易·系词上》记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此处,“道”是非物体的、抽象的精神因素;例如景观设计中的文脉、意蕴。何谓器?“器”属于器物层面,即“形而下者”。《周易.系辞下》中提出“形乃谓之器”。在景观设计中,城市、建筑、园林均属“器”。

老子提出“道”这个概念,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是万物之始,万物之母。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作为哲学的奠基石,强调“道法自然”。庄子认为自然之美才是最大的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充分体现了庄子强调只有切身于自然,才能发现美、感受美、了解美。

2、遒与器的美学观在风景园林的運用

老子“天人合一”、“大象无形”、“有无相生”、“奇正相生”等理论,是中国传统审美观的哲学基础。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成为了浪漫主义艺术的始祖,他的哲学思想同样也对中国风景园林的造景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以乾隆皇帝题圆明园四十景为例,其中:方壶胜境、蓬莱瑶台、天然图画、别有洞天、洞天深处、长春仙馆等景目寄托了道家神仙思想,充分体现了“以器载道”的哲学思想。“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无论是风景秀丽的私家园林,还是规模宏伟的皇家园林,都包含了湖、河和山丘这些自然景观。小花园中的假山石、卯石小径和植物都是按照某种节奏和韵律的关系布置的,这些景观都是人工雕琢的,但都虽为人作,宛自天开。湖、山丘、假山这些都是造园主有意识加以创造的,为的是追加象外之象,也就是所谓的“意象”,是“道器合一”的体现。由此看来,中国传统园林重道、尚器。道无形,器有形,道、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3、道与器的美学观对当代中国景观设计的启示

当我们穿梭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会不禁感叹到中国的城市景观都是千篇一律。而崇洋媚外、追求豪华、追求经济效益的社会不良风气使得城市的地域性符号在消失,中国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茌弱化。吴良镛先生在浏览重庆后感慨道:“重庆原来是两江交汇美丽的山城,而今超尺度的高楼林立,杂乱无章,令人窒息,很多原来颇有特色的地段——山景、江景、场所感,而今不见了。”中国风景园林的哲理、意匠与文化(道)的传播虽少不了以建筑、园林景观(器)为载体,但当代的景观设计多考虑的是形式(器),善于做表面上的功夫,而缺少内在的精神与文化底蕴(道)。过于追求形式,哗众取宠的景观建筑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吸引眼球,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但是缺乏文脉,少了精神层面的感受是很难使人产生长久的共鸣。“器”成形之后,却又忽视、偏离了“道”。因此,光靠形式(器)来传承中国的风景园林是远远不够的,中国风景园林的哲理、意匠与文化(道)也是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中国园林的发展还需道器合一,以器载道。

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借鉴历史、传承文化,创造出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中国符号的人文景观成为当今风景园林设计探讨的重要内容。如今有不少设计师致力于探寻传统景观中的元素符号,并用新的视觉语言来解释地域文脉,从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仍保持与传统的关联性和延续性。例如王澍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贝律铭苏州博物馆新馆等。因此,设计师必须认识到中国传统设计哲学所体现出的“无其器则无其道”、“尽器则道在其中”的唯物主义道器观,并把它运用到景观的设计中。

猜你喜欢

美学观景观设计
何士光中国古典文学观研究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论郭沫若“续”《再生缘》的悲剧美学观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浅谈林语堂翻译美学观在其译作中的应用
论玉的美学观对《诗经》中爱情诗的影响
浅谈贾宝玉的美学观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