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农民的“腰包”再鼓一些
2016-05-30陈晖
陈晖
【核心提示】 近年来,我省围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着力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积极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努力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近期本刊记者获悉,省委农工委、省财政厅联合制订关于开展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培育农民增收及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重在强调通过建立示范县(市、区),努力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经济新型业态培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使全省相关部门、单位了解有关内容,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政策法规研究处处长王晓勇。
推进新产业新业态就是为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记者:此次制订出台《通知》,对推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王晓勇: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不断延伸。信息、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加快向农业农村配置,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加速与农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结构深化调整、加快转型,实现农民多元增收面临重要机遇。因此,出台《通知》,就是要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在继续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助农增收重点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政策措施,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使其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源。
记者:我省农民收入的基本构成有哪几项?
王晓勇:农民收入主要有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记者:当前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势头有哪些困难?
王晓勇:目前,依靠传统农业增产增收的难度在加大。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形势和农业农村内部特征分析,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的农民收入增幅去年回落到9.6%。具体体现为:
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难度加大。受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国内库存积压等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加之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种养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
工资性收入增长不容乐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深入转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传统产业岗位压缩减少,稳定就业压力大,农民工数量和工资增长都将放缓。同时,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依然存在。
转移性收入增长压力较大。经济整体增速放缓,国家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加之“三补合一”“价补分离”等改革,农民通过补贴和社会保障增收将随之受到影响。
农民财产性收入仍然较低。尽管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幅较高,但财产性收入基数小,仅占农民收入的2.2%。农村改革很多方面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改革成效还未充分显现。
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深入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在依靠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强化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同时,我们出台《通知》就是要通过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大力引导和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强化农民收入支撑,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我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特色鲜明
记者:全省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动了很多的脑筋,想了很多的办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那么我省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有哪些?
王晓勇:我省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主要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养老服务、土地托管服务、民宿经济、农村文化创意、森林康养等。
记者:这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势头如何?
王晓勇:总的说来,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表现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加快,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比如今年一季度,全省乡村旅游实现总收入495亿元,同比增加70亿元,相当于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毛利润105元。农村电商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培育涉农电商企业2500户,农村地区新增网店2.5万家,农村电商产业链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3.9万个,全省农村地区网络购销总额逾40亿元。
记者:目前我省农村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王晓勇:由于农村新业态兴起时间较短,大众对其性质、定位等还缺乏充分认识,这些走在转型前列的“服务经济”先行者,在农村传统“产品经济”的旧土壤中显得有些“水土不服”;这些农村新型业态大都存在自身经营内容单一、环境意识落后、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农村新型业态“轻资产”的特性,大多缺少融资的传统抵押物,不少农村新型业态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为此,针对农村新型业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和发展前景,又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定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新业态的信心和决心,全面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推动农村经济新型业态加快发展。
让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农民增收新的重要增长点
记者: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会在哪些方面着力?
王晓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包括三方面:
首先,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围绕当前农村发展比较突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养老服务、土地托管服务、民宿经济、农村文化创意、森林康养等,与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和产业基地(园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扶贫开发等结合起来,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抓住国家推动乡村旅游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和支持社会化养老服务、文化产业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等重大机遇,大力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
其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各地引进大型电商企业、星级酒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兴办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养老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扶持农户家庭经营,兴办农家乐、农场农庄、日间照料等业态。支持农户合作经营,通过专业合作或股份合作成立合作社,参与新产业新业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通过集体经营的方式,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第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一般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构建“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强化利益紧密联结机制,促进农民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中充分持续长期受益。
记者:按照《通知》要求,最紧迫的工作是什么?
王晓勇:那就是支持农村资源要素有效激活。把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作为重点,促进各地充分利用农村集体资产、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农房、农村撂荒土地等,兴办经营实体,发展适宜的新产业新业态。
记者:《通知》执行后,预计我省农民增收会有哪些变化?
王晓勇:我们已经有相关的综合考虑实施意见,准备请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专门跟踪调查,加强分析研判,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此项工作落实。
责编:冯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