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丘北黑沙壮族节日变迁及其原因探究

2016-05-30张海莲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7期

张海莲

【摘 要】丘北黑沙壮族的传统节日在过去20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迁,有的是节日形式变迁如“三月三”,有的是节日内容变迁如“七月半”,有的甚至完全消失如“新米节”等等。通过分析,丘北黑沙壮族节日变迁的原因主要是普者黑旅游景区的开发引起的。

【关键词】丘北黑沙壮族;节日变迁;原因

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必定会发生变化:发展或衰退。丘北黑沙壮族的传统文化也难逃这样的命运,尤其在体现在节日的变迁上,概括起来有以下及方面变化:(1)民族特色商业化;(2)民间自由活动政治化;(3)节日衰退甚至消失。文章以山白村为研究范围,以“三月三”歌圩节、七月半、新米节为例,探究丘北黑沙壮族节日变迁的趋势以及原因。

一、“三月三”歌圩节

“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的代表性节日,也是壮家青年男女的情人节。壮族自古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善于用歌声来表达心情和感情,民间流传有许多民歌,有鼓励辛勤劳动的,也有表达羞涩爱意的。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圩节,是青年男女通过对歌来寻找合意对象的日子。这一天,年轻人要穿上自己最漂亮的新衣,成群结队来到空旷的山坡上或者空旷田野中河流的两岸来对歌,用歌词歌声来表达情感,寻找情投意合的对象,并以碰彩蛋、喂对方糯米饭、送绣球等方式以示定情。“三月三”节日体现了壮族自古以人为本、支持自由恋爱的思想。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日益开放,壮族儿女可以隨时随地以歌声传递感情,寻求对象,自由恋爱。“三月三”也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从70年代开始,丘北境内壮族“三月三”歌圩节已经演化成了单纯的“背鸡蛋”节,碰彩蛋也不再意味着定情,纯粹为了娱乐。

近年来,每逢“三月三”,丘北县城内人山人海,椒莲广场上,大舞台早已搭好,各乡壮族代表队按节目单上台表演节目,碰彩蛋更是一个重要环节。每表演完一个节目,就进行一次碰彩蛋活动,最后哪个乡的彩蛋剩下最多,就能获一等奖。

自从丘北开始举办“三月三”文艺汇演,丘北黑沙壮族的 “三月三”背鸡蛋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全村大大小小都集中在村里玩,热热闹闹。现在,村里只剩下孤寡老人,冷冷清清,毫无节日气氛。

二、七月半

在壮族人的意识里,人死之后还有灵魂,能见到生前的亲朋好友。基于此,壮族才有祖先崇拜,认为祖先的灵魂可以庇护后人。七月半这一天,要尽量少出门、不能在野外下水洗澡、出门须结伴而行、剪下的头发和指甲要及时放到火里烧掉。原因是这一天是地狱之门大开的日子,所有的鬼魂都被放出来。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可能有鬼魂正在洗澡。独自外出可能会遇到孤魂野鬼,会生病;跟鬼魂一起洗澡,被鬼魂叫名字,会生病;如果这一天剪指甲、头发不及时烧掉会被鬼拿去做锄头、编绳索,人会在这一整年里无故疲倦。

山白村黑沙壮族在这个节中要办三件事:祭竜,祭龙王,请巫师。

每个壮族村都有自己的竜山,山里住着保护整个村的守护神,这片树林不能砍伐,女人不得跨入半步。壮族人都有定期祭竜的习俗。七月半这天上午,每家派出一个成年男子做代表参加祭竜活动。集体在山上吃午饭。

这一天,人能通过巫师与自己已故的亲人对话。每个村会请一个巫师到村里来做法。给巫师准备一张四方桌,四个座位都要垫上新被子,桌子点灯、燃香,巫师手摇扇子,口念咒语。等巫师完全脱离人间进入神界,人们就可以与巫师对话,询问祖先情况,神会通过巫师告知详细情况,或让逝去的亲人直接与之对话。这个活动被称为 “巫师坐桌”。

近年来,山白村“七月半”最大的变化是少了一个重要活动—“巫师坐桌”。在政府搞文化旅游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民间文艺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一方面是因为得到政府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是村民们的极大兴趣。由于田地大部分已经被景区征用,景区周边的黑沙壮族包括山白村的村民的劳动量大大缩减,有大量时间和精力参加文艺活动。

三、新米节

新米节也叫尝新节,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庆祝丰收、感恩天地,体现了壮族的稻作文化。丘北黑沙壮族的新米节一般在六月,具体时间还要根据当年稻作情况而定,因为新米节需要取回新米,而每年耕种要看天上雨水,有时早,有时晚。

新米节当天,妇女们成群结队来到田里,摘上一把饱满的稻穗带回家。到家以后用红线拴上,打开成扇子样摆放在祖台上。壮族自古喜爱糯食,但由于糯稻产量低,一般田多的农户才会选择种上一些糯食。丘北黑沙壮族的尝新节尝的就是新糯米。

这天晚上,要做一桌丰盛的晚餐,其中有一道菜必不可少,那就是鹅卵石煮青黑枣(就叫野柿子)。吃饭前要先祭祖,请祖先回来尝新米,祈求祖先保佑风调雨顺、秋得丰收。吃饭时将所有的菜摆放成圆形,以鹅卵石煮青黑枣为首,每个人都要先吃一个黑枣。煮熟的青黑枣很难吃,大家都是一点一点地咬,一点一点地咽下。吃黑枣的意思是希望家里的粮食吃得慢,煮鹅卵石的意思是希望家里的粮食永远有剩余。

随着普者黑景区的开发和发展,新米节逐渐褪色,最终消失。新米节在丘北黑沙壮族的世界里已经消失了十几年。从普者黑风景区换上万亩荷花之时起,景区周边的黑沙壮族就失去了过新米节的条件了。

四、结语

旅游开发对节日民俗文化的变迁有很大的影响,丘北黑沙壮族的传统文化也很难逃脱被旅游业影响的命运。旅游业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冲击当地文化的因素,无论是政府还是村民自身,都应该在经济利益和传统文化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给传统文化多留一些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罗连祥.台江苗族节日文化的变迁[J].文化论坛,2014, 10(04).

[2] 康玲,邓思胜.旅游开发与节日民俗文化变迁的互动关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