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依赖到共生:社会发展道路的跨越转型

2016-05-30吉晓晨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共生

吉晓晨

【摘 要】伴随着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人口规模快速扩张,自然资源和自然系统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伤害。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经济至上的发展理念使得人与自然之间一直处于寄生与被寄生状态,这种状态与马克思所说的人对自然的“依赖”截然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从寄生式发展向共生式发展转变的有益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依赖;寄生;共生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一点决定了人类相对于自然界的物质依赖性,但这种“依赖”性发展方式随着时代的步伐逐渐变质为“寄生性”的发展方式,这与人类所追求的“和谐共生”的思想是完全背离的。

一、依赖性发展方式反映着人类社会早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首先依赖于自然”,自然是人类得以存在的先决条件。这里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进化的产物,“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任何人都无法脱离自然界而单独存在,人的生老病死要遵循自然界的生长机理。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是地球生物圈生物中的众多生物种群之一,这一种群自身连同其生产活动都要遵循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人的活动已经成为自然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构成要素的后果”,是“处在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中”的一部分。

二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发展的物料也全部来源于自然界,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中国有句俗语,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千万年来,我们的祖辈就是在自然界提供的这些基本物质资料的基础上以其自身的活动影响着自然界,生产出适合人类更好生存的物料,靠着自然所提供的物质资料而繁衍生息。“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不仅如此,他在这种改变形态的劳动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无论是维系人类生存的食物、水、空气,还是发展人类社会所需要的煤炭、石油、矿物等,这些物质要素全部是从自然界获取并利用自然界的规律来进行加工制成人类发展的必须品的,这就是早期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最基本表现。

二、依赖的变质导致寄生性发展方式的产生

人类的物质财富源于大自然的馈赠,人类的繁衍生息离不开大自然的怀抱,对于大自然,存在于地球上包括人类的每一物种,都应对自然怀有感恩与敬畏的心。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口的急剧膨胀,对于物质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但是由于人类认识的不足,目光的短浅,在利用大自然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生态环境难以承受科技时代机械在自然中的轰鸣,因而也就导致了当前生态环境的恶化。这种掠夺攫取式的发展也就改变了人与自然原有的“依赖”关系并形成新的寄生性的依附状态,人类如同寄生虫一般单向度的不断向大自然索取而不加节制,进而产生了生存环境的缩小,物种的灭绝,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一系列的恶果。

三、从依赖、寄生走向共生性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自从人类产生之后,自然与人就呈现出共生共荣,共同进化的状态。不难想象人与自然之间如若不能协调发展,不但容易导致环境的退化,也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空间,威胁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最终导致文明的衰亡。人类社会具有相对于自然的独立性,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人类社会需要从自然界中汲取维持自身发展的能量,并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对自然环境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自然系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失去自然系统支持的人类社会也将不复存在。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促进、互相制约,要求形成共生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第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形成的经济效益与生产投入和资源的消耗成正比,与生态效益成反比。单纯地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张来发展经济所实现的经济效益较低,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合理配置资源,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从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转变;从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技术、管理、劳动者素质等要素的转变。从粗放转向集约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有助于加强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实现从寄生性发展向和谐共生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要节能减排。自然界中的很多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或再生周期漫长的资源,终有一天会消耗殆尽。面对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我们能做的就是控制对自然资源的乱采滥伐,提高资源利用率,尽量延缓资源枯竭周期的到来。同时,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人类对自然施加的负担;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新科学技术的力量造福人类,造福大自然;要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要进行垃圾分类,做好回收工作;要提倡绿色生活,减少碳排放量等,这些措施都是实现节能减排,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举措。

第三,要转变思想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转变不合时宜的旧思想并发展新的观念,才能够有效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寄生性发展方式使人类社会都背上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也从未休止,如何改善这一现状,首先还是实现人们对自然认识的转变,只有改变思想,以自然界中普通一员的姿态和心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够实现人类的进步。思想观念的转变,新的生态理念的提出,对于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有益的促进,只有坚持共生发展方式,走共生发展之路,才能为人类发展创造一个天蓝、水清、山更绿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2002.

[2] 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加]威廉·莱斯著,岳长龄,李建华译.自然的控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共生
和谐共生谋发展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与毒液共生
和谐共生道法自然
———从江加车村
与自然共生的多代居居所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