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玩花架子 不搞假大空

2016-05-30安弘杨红强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陈仓文明老师

安弘 杨红强

2015年10月,陈仓区青少年原创微电影《答卷》,被评为全国首届中小学生微电影展评活动十佳影片。

2016年3月初,虢镇小学红领巾护盲小组捧回了“陕西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的金字招牌。

2015年10月,虢镇初中学生曹蓉,凭借从容、大气、有礼貌的出色表现,登上2015年全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亚军宝座。

2015年3月,陈仓区教体局荣获第四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称号。

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陈仓区教体局局长王信说,陈仓区抓德育的实践证明,真正触及心灵的德育,一定会唤醒学生内心向善的力量,使教育从原先的全靠教师车头带,变成学生节节车厢有动力,从而带动整个教育蓬勃发展。

让我们一起走进陈仓区,探索他们让德育“点石成金”的秘诀。

感恩教育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小手试了试水温,轻轻地替父母脱掉鞋袜,模仿大人的样子,在父母脚上搓一搓、揉一揉……虽然动作略显稚嫩甚至笨拙,但学生们一个个却非常认真。

看着稚嫩、认真的孩子,有些家长轻轻抚摸自己孩子的脸颊,会心一笑;有些家长则转过身,偷偷擦了擦眼角的泪花。

这是发生在拓石第一九年制学校感恩教育活动周的感人一幕,100多名学生给自己的父母洗脚:学习感恩。

陈仓区周原军辉小学校长马梅香说,我们以前的德育也教孩子感恩父母,但我们没有告诉孩子如何感恩父母。如今,陈仓区改革德育模式,通过“给父母洗脚”“给父母倒杯茶”“给父母过生日”等感恩活动,引导孩子们学会感恩的具体方法。

“赵老师,这是我自己做的感恩卡,送给您。”“王老师原来您在这儿,我终于找到您了,请收下我的感恩卡。”……

近日,陈仓初中举办感恩教育周活动。这一幕就是学生们在活动现场为老师送贺卡的情景。

陈仓初中几位老师回忆说,那天的感恩活动安排了很多环节,老师们既要表演节目,又要给学生化妆,还要维持现场秩序,确保学生安全,忙得焦头烂额。但当四面八方的学生突然捧着亲手制作的贺卡,涌到老师跟前,争着要给老师送贺卡的时候,所有老师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不少老师甚至感动得哭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陈仓初中校长李志锋解释说,“我们平日里费尽心思让学生学感恩,但那天的感恩活动中,老师几乎没有说话,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学生们便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辛苦。”

日前,陈仓区东堡小学的学生们“变身”成“环卫工”,体验环卫工人的辛劳。当天,学生们穿戴上环卫工的制服,拿起劳动工具,打扫街道,—个个累得满头大汗。一个小男生说:“刚打扫完一段路,一些不自觉的行人又扔下新的垃圾,还得重新打扫,环卫工叔叔阿姨们太辛苦,我以后再也不乱扔垃圾了。”

陈仓区东堡小学唐晓明说,感恩社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孩子们目前能力有限,因此我们教育孩子从感恩身边的人做起,学习感恩社会。

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陈仓区的感恩教育,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夺人眼球的新鲜事,他们不玩花架子,不搞假大空,把感恩教育渗透到了日常教学活动的点滴中,通过扎扎实实的小活动,一点点教孩子学会了感恩。

八礼教育

明礼修身 传承文明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但如今,我们的部分孩子行为散漫,不懂礼让,不懂勤俭节约,在公共场所我行我素,旁若无人。

文明行为习惯就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智慧。没有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出来的孩子何以传承文明,又何以扛起未来的重任?

陈仓区教体局为此提出了八礼教育,即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穿衣吃饭、待人接物……这样的礼仪教育如何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渗透到教学细节中呢?

“同学你好,打饭请排队”“请不要剩饭”“请把用完的餐具放到回收处”……中饭时间,虢镇中学的文明用餐引导员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引导同学们节约粮食,文明用餐。

“要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这是餐饮之礼明文规定的。为此,同虢镇中学一样,陈仓区的其他中小学也在大力推行文明用餐引導员制度。

文明用餐引导员制度,由学生轮流担任引导员。学生承担了这份职责,在发现别人、纠正别人的同时,也真正地懂得了餐饮之礼。

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伴随着《父亲》的歌声,慕仪镇初级中学的184名新生家长,依次领着自己的孩子,亲手将孩子交到了班主任手上。家长们庄重地叮咛着、拜托着,把自己的希望交给新的老师。

班主任接手孩子后,会亲手给孩子戴上校牌,摸摸孩子的头,从此这个孩子就变成了自己的孩子。

紧接着是击鼓明志环节。校长张宏均擂响“明理、博学、健体”的校训鼓,新生代表三击明志鼓。击完鼓后,184名新生的口号响彻校园:尊敬师长、热爱学习、为校争光。

因为感动,因为那天的誓言,这个别开生面的新生入学仪式久久记在了学生的心中,变成了学生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真实行动。

陈仓高中把校园电视台打造成了“八礼教育”的重要载体。他们在校园电视台设置了“不文明现象曝光台”栏目。化浓妆、穿拖鞋进教室、在课桌上乱涂乱写、骑车横冲直撞等不文明行为统统会被“请”到曝光台。校长王存科证实,自从有了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后,不文明行为在校园里悄悄绝迹了。

道德讲堂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陈仓,古称西虢,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如今,这座充满自然与人文之美的县城,又被另一种“风景”装扮得更加靓丽:张明霞、赵世明、王博……这些闪烁着道德光辉的陈仓道德模范,走进中小学校园,讲述感人事迹,传递正能量。

虢镇小学退休教师张明霞有个学生叫张雄,因为偷玩猎枪,没了右手。

“张老师,我家娃儿右手都没了,他再也不能读书了,这辈子怕是完了!”张雄的父亲拉着张明霞,哭着说道。

看着老泪众横的张雄父亲,张明霞当场打包票说,“可以读,你放心”。

张明霞决定自己手把手教张雄用左手写字。她翻出字典,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学着用左手写,学会后再一遍遍给张雄教。那段时间,她吃饭、走路时,都会不自觉地用左手比划。村里人看见她走路时“手舞足蹈”,笑她说:“张老师最近心情好得很啊,走路都在跳舞。”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明霞的一遍遍教导中,张雄学会了用左手写字,而且顺利完成了学业。

慕仪中心小学校长袁宏祥听完张明霞的事迹后,动情地说,“张老师用朴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师”。

2011年12月30日晚,时任陈仓区阳平镇镇长的赵世明偶遇一起车祸:一辆大型罐车侧翻在路边。内蒙古籍司机宋洪杰被困在严重变形的驾驶室里,身负重伤。

面对素不相识的宋洪杰,赵世明毅然出手,将宋洪杰送往医院,并垫付了住院费用。得知宋洪杰家庭贫困后,赵世明又送去了3.5万元手术费,再次解了宋洪杰的燃眉之急。

赵世明在陈仓初中讲完自己的事迹后,陈仓初中师生全体起立,给赵世明送上了热烈的掌声。赵世明的故事印在了全体师生的脑子里,变成了他们助人为乐的实际行动。

虢镇中学学生王博,虽来自西部山区农村家庭,但他阳光自信、品学兼优,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坚强男孩,更是父母心中懂事的男子汉;虢镇小学六年级学生王以成好学争优,活泼开朗,多才多艺,孝顺勤勉,多次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奖,刚刚被评为“陕西省美德少年”,是同龄人学习的榜样……

一个个身边好人,一件件可亲可敬可学的凡人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影响了陈仓区所有的教师和学生。一年多来,在道德模范的精神感召下,陈仓区中小学生,纷纷定期来到街头、公园、广场捡拾垃圾,引导乘客文明乘车……

志愿行动

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

30个春夏秋冬,见证了一位盲人与一群天真无邪的“红领巾”的故事。

盲人名叫杨宝祥,是一个大夫。“红领巾”是虢镇小学的孩子们。

30年,杨宝祥从一个年轻小伙,变成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红领巾”的面孔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照顾杨大夫的重任却从未间断。

虢镇小学校长祁宗礼说,护盲小组的同学每天会去杨大夫家,或是陪杨大夫坐一坐,或者给杨大夫说一说学校里的新鲜事。在陪伴杨大夫的过程中,孩子们改掉了娇气、不懂得照顾人的坏毛病,学会了分享、感恩。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少了物质上的炫耀、比拼,多了谁参加的公益活动多、做的好事多的比拼。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虢镇小学护盲小组的感人事迹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在西虢大地蔓延,点燃了陈仓区所有师生参加公益的热情。

据中华志愿服务系统统计,陈仓区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人数已超过4000人。

如今,飘扬的教师志愿者队旗和红领巾志愿者队旗成了街头的一道风景线。您瞧:

3月5日,虢镇中学的志愿者们来到了虢镇东门十字路口。他们有的认真捡拾路边垃圾、纸屑,有的引导路人文明乘车,忙得不亦乐乎。一上午时间过去了,同学们的手弄脏了,脸弄花了,但他们却非常开心。因为,他们的努力换来了一个整洁干净的环境。

3月6日,虢镇初中的志愿者兵分两路,一路奔赴佳苑小区十字路口,引导行人文明出行;另一路则奔赴陈仓苑公园,宣传环保知识和方法。

学生志愿者这么卖力,当老师的也没有落后。渭阳小学的教师志愿者们主动承担起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

学生家长李永强从坪头山区来虢镇打工,平日无暇照顾孩子。正在他发愁的时候,渭阳小学的教师志愿者团队上门服务,摘了他的“愁帽子”。

.“老师们平日不仅会给孩子送来课外书籍、辅导孩子的作业,还会教我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真是帮了我的大忙”,李永强感激地说道。

捡拾垃圾、引导行人文明出行……师生在参与志愿者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提升了自己,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經典诵读

潜移默化 自然似之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走进陈仓区城乡任何一所中小学,这样的诵读声常可入耳。

在全区中小学推广经典诵读,让传统艺术文化的精华,走进校园,走进学生心中,滋润童心。

经典诵读不就是一遍一遍诵读经典吗?这样岂不是很枯燥?

怎么会枯燥呢?学生喜欢都来不及。

经典诵读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我们不妨一起去看一看:

“我们跳《弟子规》吧。”“好呀,好呀,我最喜欢跳《弟子规》了……”陈仓区西堡小学几个学生的对话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弟子规》不是书吗,怎么跳?”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课间活动的时候,几个孩子一边跳皮筋,一边开心地诵读。

原来,陈仓区西堡小学把经典诵读的内容,加入到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跳皮筋游戏中,激发了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每到课间操时,吟诵古诗的朗朗书声便会响彻陈仓实验小学的每个角落,3000多名师生们不光嘴上朗诵着诗歌,身体还伴随着诗歌的节奏“翩翩起舞”,这就是近年来陈仓实验小学师生一起自主创编音乐,选配100首古诗词编排、导演,且天天上演的“古诗韵律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放学了,周原军辉中心小学的小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开心地念着《三字经》,走出校园。

放学回家,学生列队走出校园的时候,齐唱歌曲。这是不少小学放学时的老传统。周原军辉中心小学对这个老传统进行了改革。他们用经典诵读的内容替代了歌曲。这种新鲜的创作,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喜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慕仪中心小学,学生们抑扬顿挫的诵读声,时常萦绕在校园上空。从《春日》到《长恨歌》,从《弟子规》到《三字经》,一篇篇经典古诗文,走进学生的心灵,变成了举止文明的行为习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从陈仓区将经典诵读融入游戏,融入教学,融人校园文化后,学生的礼貌用语多了,污秽词少了;笑容多了,怒气少了;自我批评多了,抱怨少了;孝敬父母的多了,顶撞父母的少了;参加活动的多了,漠不关心的少了;关爱他人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

科技教育

创新载体 启智明德

镜头一:天上下着倾盆大雨,一个身穿校服的小姑娘在校门口焦急地等待前来接自己的爸爸。这时,一位老师一边接电话,一边走出了校门。看到焦急等待的学生,老师二话不说将自己的伞撑到了学生头上,还安慰学生“不要着急。老师陪你等”……

陈仓初中的微电影《他们记得我》,让所有学生想起了老师平日对自己的关爱。他们打算像影片里的小姑娘说的那样,“我们要用自己的勤奋学习,感恩老师”。

镜头二:“老师,您就是我的妈妈”,每次接过老师送的书本、衣服、零食等,影片的小主角——心怡,都会开心地对班主任这样说道。殊不知,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心怡的妈妈委托老师,转送给心怡的。心怡的妈妈为什么不直接把东西交给心怡呢?原来,心怡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妈妈看到心怡在学校整天闷闷不乐,却又不肯接受自己的关爱,被迫无奈,便想出了这样一个法子。

家庭破裂是不少孩子心中最隐秘的痛。年幼的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发泄心中的痛,有的变得胆小、卑怯;有的自我放弃,甚至走上了歧路。微电影《爱,从未间断》告诉学生们,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间断的。

镜头三:加速、倒退、轉弯……一个个憨态可掬的机器人在地上展示着各自的“绝活”。谁能想到,这些机器人都是陈仓区的中小学生们做出来的。谁更能想到,这些机器人是陈仓德育的一个秘密武器。

随着网络日益发达,一些学生沉迷网络,甚至不能自拔。于是,他们在全区的中小学校内,将信息技术课程和虚拟机器人的制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学习合理利用网络,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陈仓区教体局副局长王东岗说,孩子遇到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株小草、每一片树叶都能转成为德育资源。而这些资源,犹如散落在四处的“珍珠”,虽然耀眼,却无法呈现出最大的价值。为此,陈仓区用微电影、机器人等。把这些“珍珠”串到了一起,也把“珍珠”耀眼的光芒叠加在了一起,使得陈仓德育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陈仓文明老师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脱贫攻坚的陈仓启示
陈仓模式实践中的香泉镇变迁
精准脱贫 陈仓实践 陈仓区“生态+旅游+扶贫”实践模式报道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