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忙人“赵姨儿”

2016-05-30孙昶

北京支部生活 2016年7期
关键词:敬老院办公室居民

孙昶

赵红英,居民都亲切地称她“赵姨儿”。她已66岁,熟悉她的人都说,她可是个大忙人。记者跟她联系了四五次才得以见面。7月4日下午,记者在西城区香炉营社区居委会对她的采访,见证了她的忙碌。

香炉营居委会位于社区一座简易楼的二层,办公室只有10几平方米,墙上挂满了锦旗和奖状,桌上堆放着厚厚的文件夹和各种资料。

办公室里外有六七位来办事的居民,有坐的、有站的,狭小的办公室显得显得十分拥挤。赵红英正拿着文件,为一位30来岁的女士解释办理低保需要的相关手续……20分钟后,赵红英送走这位女士,紧接着又为一家三口讲解关于拆迁安置有关政策和安排……

“让你久等了!到现在我已接待20几位居民,真是不得闲儿,太忙了!”两个小时后,送走最后一位居民,赵红英满脸歉意地对记者说。

居民的大事小情,她心里门儿清

赵红英负责的香炉营社区,是一个有2500多户的社区。社区分两部分,新盖的高楼和拆迁区,她主要负责拆迁区。

这里由于各种原因没拆迁走的居民一度有559户。他們中经济困难户多、残障人士多、失业人多、老年人多、患精神疾病的人多。这个“几多”成了赵红英工作的重点。

“这些居民,都是困难群体,我得照顾好他们。”赵红英要求自己不管上班下班,不管白天夜晚,常年手机24小时开机,全天候为居民服务。

面临拆迁的老小区,房屋老旧,管道、线路老化。由此引发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每年汛期之前,赵红英都要带着人给椿树房管所专业检修人员带路,挨门挨户地排查。“老旧危房容易漏水啊,严重的甚至还可能坍塌,事关人命啊。”赵红英说,“10多年查房,我都成了行家。谁家有危险,谁家安全,我心里门儿清。”

每到下雨,赵红英就坐不住。60多岁的人撑着把伞,在滂沱大雨中,走东串西,探望那些房屋存在隐患的居民,怕他们的房子出问题。

赵红英身边有一支过得硬的骨干队伍——第二党支部拆迁区的党员和楼门院长。他们既是巡逻队员又是信息员。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哪里断电、停水了,哪家的老人得病了,赵红英都能第一时间掌握情况。

老百姓杂七杂八的事,都是她的头等大事

赵红英负责的社区,以老人为主,而且空巢、孤寡老人很多。

张少立老人,没结过婚,无儿无女,日常生活没人照顾。赵红英常年给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随着老人日益行动不便,赵红英费尽周折安排老人到了敬老院。

“他到敬老院,我每半个月必须去看一次。”每到探视的时间,颤颤巍巍的老人准时会在敬老院大门口等着赵红英。其实在这家敬老院,还有3位等待赵红英探望的老人。给不同的老人分别带点他们爱吃的食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成了赵红英工作之外的工作。

刘大妈因患病,常年需要做肾透析,老伴儿82岁,女儿是精神残疾,外甥女儿也存在智力障碍,家庭非常困难。小区里类似的家庭,都是赵红英重点关注的对象。针对这些老人的不同情况,赵红英除了以身作则照顾老人外,还成立了“党员一助一”邻里互助队伍,发动党员与特困老人结成互助对子,就近照顾,给他们及时的帮助。有一次,刘大妈家下水道往上冒水,老人一个电话,赵红英就立即带人到了他们家中,帮着从屋里往外扫水,并把下水道修好。

老百姓杂七杂八的事儿,在赵红英这里就是头等大事。居民有事儿找她,她总能第一时间到现场。

“拆迁区居民的诉求都是急活儿。今儿他们家停电了,明儿他们家水管爆裂了,后儿他们家有线电视没信号了。”赵红英说。19年了,赵红英没有一年在家过除夕。19年了,赵红英没有按时上下班的概念,几乎没有周六周日,节假日更是没有休过一天。

居民心目中的“救火队长”

一次次调解小区里街坊四邻的矛盾与纠纷,让赵红英成了居民心目中的“救火队长”。

家住和外西里的杨素珍老人,因住房问题,与4个儿子吵翻。大儿子向老人借钱买房后,拒绝赡养老人;三儿子住着写有老人名字的房子,却不肯让老人一起住。老人无依无靠,又没有住的地方,无奈之下,找到了赵红英。

赵红英陪了老人3天3夜。她把办公室里唯一的一张单人床让出来,让老人睡,她自己则搭了两把椅子,凑合睡了3晚。这3天里,赵红英用各种办法开导老人,又耐心做她儿子们的思想工作。最终,在她的协调下,老人住进了敬老院。赵红英还给她儿子儿媳们也做通了工作,要求他们每半个月必须去敬老院看望老人。

社区居民情况复杂,赵红英也经历过一些“惊魂时刻”。她办公桌上的玻璃板有一道裂缝,那是被一位拆迁居民砸坏的。因为拆迁,这位居民想要给自己的丈母娘开具在社区居住的证明,参与分房。但是他丈母娘的户口不在本地,按规定无法立刻办理手续,赵红英告诉他,需要向上级请示后才能回复。

那天,这位居民又来到赵红英办公室,催促她给自己丈母娘开具证明。他越说越激动,说着说着竟抬手朝办公桌砸了起来。当时,玻璃板就裂开了一条缝。赵红英不急不恼,冷静地向他解释为什么不能给办。说到最后,这位居民明白过来了,带着愧疚问赵红英:“这玻璃得多少钱呀?我赔吧。”赵红英笑着说,不用了。之后,她拿透明胶布粘上,继续用到现在。

赵红英尽管已经66岁,但说话、做事儿却总是透着一种年轻人特有的麻利劲儿。她走路快,语速也快,说话干脆,声音里透着一股沉稳劲儿。她用真诚换取了居民的信任,赢得了居民的拥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们对她的称呼由“英子”“赵姐”,到现在亲切地称她为“赵姨儿”。

猜你喜欢

敬老院办公室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办公室减肥日常
办公室迷惑日常
石器时代的居民
办公室搞笑日常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敬老院的微笑
爱心送到敬老院
火场救人
你睡得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