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亦师亦友 至臻至善

2016-05-30宗吉

北京支部生活 2016年6期
关键词:污水处理论文学生

宗吉

彭永臻是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国内污水处理领域的知名专家。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彭永臻始终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研究与攻关方向,他教书育人、科研探索30余载,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污水处理行业的技术骨干,其科研成果为推动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坚守讲台三十载 培养人才为己任

2015年,青年学子与彭永臻座谈,问他作为一名教师,您觉得最幸福的是什么?彭永臻说:“是为国家培养年轻人。”

彭永臻热爱教书育人事业,为之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从教三十余载,他教授过众多学生,以其丰富的学识和人格魅力,诠释着教师的天职。按说到他这种声望的大教授或院士,一般不会为本科生讲课了。可如今年近七旬的他,仍坚守三尺讲台,用心讲述着每一堂课,把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水质工程学》和《环境保护概论》课程已经不知讲过多少遍,但他每一次上课前仍坚持认真备课,并在教材更新、教法改革方面不断探索。讲台下几十年如一日的潜心付出,使得深奥的科学原理变得不再晦涩难懂,以至常常有其他教室的学生慕名前来旁听。他的这两门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他带领的教学团队获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

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是彭永臻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摸索出一套“过程控制”的人才培养方法。从学生论文的选题到实验进展把握,从创新点提炼到论文的最终形成,整个培养过程他都亲自把关、循循善诱。他坚持与学生一起“泡”在实验室里做科研;他能花几天时间与学生面对面讨论学生发表的小论文;他帮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他在青年教师中推行“配导师、压担子、创条件、树楷模、解难事”等五项措施,是“站在年轻人背后的助推者”。为了帮助年轻人更快地成长,他甚至把自己的创新思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经过这种人才培养机制,彭永臻带出了62名博士、101名硕士,他指导的学生论文2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获提名奖。如今的彭永臻已是桃李滿天下,他的学生中已经有多人成为教授、博导、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展示着骄人业绩,传承着彭老师的追求与好学风。

攻坚克难搞科研 水质处理成果丰

1978年,彭永臻考取了我国著名污水处理专家张自杰的研究生,从此与污水处理结缘。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调入北京工业大学后,他瞄准国家和首都发展的重大需求,以污水处理与排水工程为研究方向,致力于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彭永臻带领团队成员常年坚守在一排排污水处理试验设备和检测装置旁,闻着难以忍受的刺鼻臭味。在实验繁忙期间,大家有时就在实验室里凑合着用餐。他常对团队成员说:“人生能有几回搏?关键时刻要能冲得上、拿得下!”这股带着倔强劲儿的敬业精神激励着团队的每一个人,他和同事们常常在实验室工作到深夜,最后又常常是被楼里的管理员“撵走”。

2003年,北京酒仙桥污水处理厂遇到了“污泥膨胀”难题。这种情况在欧洲近50%的城市污水厂每年都会有发生。“一旦发生污泥膨胀,难以沉降分离,污水处理不能进行,对民生和环境影响非常大。”彭永臻闻讯后立即带着科研人员和学生到污水厂蹲点取样,在实验室里反复实验。经过实验验证,找到了抑制方法,污泥膨胀难题得到攻克。

“一所好的大学,不在于有高楼,而在于有名师。”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正如他的名字“永臻”一样,在科研工作中他严谨执著,永远追求至臻至善。通过多年不懈的探索,彭永臻带领他的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系列有关污水处理、节能降耗的新工艺与新技术,研究成果3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分成果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的科研团队已成为国内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实力最强的团队之一。为此,带动了北工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并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5年,彭永臻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正是学术界对彭永臻及其科研团队的充分认可。当有关方面按规定要给彭永臻配车配秘书时,他婉拒了,但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能在市属高校建立国家级实验室,推动高校科研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亦师亦友诚心在 师德学风是楷模

彭永臻在教课与科研上成绩斐然,同样为人熟知的他还是一位热心做学生思想工作,为年轻人的发展铺路搭桥的热心人。

在北工大,人们都知道彭永臻的一句“名言”:“先做学生的朋友,再做学生的老师。”他一直以实际行动诠释他对学生的爱,关注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会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赴外地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他曾委托其他学生以同学间帮助的名义资助被诈骗而生活窘迫的研究生。在学校的操场上,人们经常看到彭院士和学生一起打篮球的情景,这在北工大已不是新闻。彭永臻说,他每周会抽时间和学生们在一起打球,其目的既是锻炼身体,又是离学生更近些,倾听他们的想法。学生有些心结,有时就是在这亦师亦友的聊天中被打开的。

“育人不单单是教授知识,还要扶助年轻学子在做人做事上健康成长。” 彭永臻一直践行着这种理念。

作为研究生或博士生都想早出成果,一些人会有急功近利的心理。彭永臻的一位学生曾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以前未见报道过的新现象,他只重复试验了一次,便觉得可以把这一现象写成论文发表,但彭永臻却没有同意,而是让他“再重复做几次试验”,直到一年后,这篇论文才最终发表。彭永臻向年轻人传授的是,做学问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杜睿是彭永臻的博士生,当问到作为彭老师的学生,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说:“在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

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业,学生就业也是彭永臻心里的一件大事、一份责任。为了能给学生找到有用武之地的工作,他多次领着毕业生去就业单位参加面试。在他的努力下,北工大环境工程系的本科生就业率不断提升,2011年达到100%;而他指导的研究生多年来始终保持100%就业。

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学生在他的心里占有很重的位置。彭永臻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他谢绝了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和表彰仪式,唯一参加的一次活动就是面向学生的访谈。他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悟讲给年轻的学子们。他的低调、平易,彰显了其谦逊的品质。他的学生对此评价说:“彭老师不只是我们科研上的导师,也是我们的人生导师。”

猜你喜欢

污水处理论文学生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赶不走的学生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学生写话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三亚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