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年龄越大感觉时间溜得越快
2016-05-30
前段时间,关于“警察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话题引起了不少派出所民警对自己时间的梳理和反思。小时候总觉得一年那么长,长大那么缓慢。年纪大了,却感觉日子一晃而过,变老那么迅速。不要怀疑自己,科学家已用实验证明我们对时间的认知确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为何如此,科学解读虽尚无定论,但心理学家给了我们很多有趣的解释。
难忘的回忆越来越少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1890年的《心理学原理》一文中写道:随着年龄渐长,人们会感到时间飞逝,这是因为成年后难忘的回忆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与“第一次”有关的回忆逐渐减少,诸如第一天上学、第一次家庭旅行之类的回忆都已不再。
跟生存压力有关系
2005年,慕尼黑路德维希大学的马克·惠特曼和桑德拉·伦霍夫首次就客观时间的流逝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对于“过去10年过得有多快”这个问题,答案随年龄的增加呈现增长的趋势,50岁左右达到顶峰,59左右渐渐平稳。20~59岁之间的人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惠特曼解释说这个年龄段的人可能承受着事业和家庭的责任,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好一件事,往往被表述为“时间飞逝”。对于年长者,特别是那些退休的老人(50岁左右)来说,这种感觉可能会因为生理障碍或者认知能力下降而加强。
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不同
早在1897年,法国哲学家PaulJanet就提出了时间知觉的理论(一个关于人类感知视角的理论):一个人对时间的感知是相对的,它参照的对象是自己当前已经度过的全部时间,我们会把某个时间段与所经历的全部时光进行对比。假设一个人的寿命是100岁,当他1岁的时候,1年就是他人生中的全部。他会觉得一年看起来遥遥无期。对5岁的孩子来说,一年光阴占据了他们生命中20%的时间;对年逾50岁的人来说,一年仅仅是现有人生的2%。
对时间的关注减少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可能对于新年的期盼从一个月前就开始;当你变成大人,更关注的是工作、账单、家庭、期限、旅行计划、圣诞购物等成人世界里的琐事。一个人关注类似的事情越多,对时间的感觉就会越少。
生物钟随年龄的增长而放缓
老化可能会让我们身体内部的搏动(生物钟)放缓。与不可阻挡的时钟、日历相比,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会比它表现得更加迅速。
(臧芷安综合编译自《每日邮报》、《科学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