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如夏花,却永不凋零
2016-05-30朱威明
朱威明
再过几天,便是党的生日,我不禁想起一份字迹扭曲的入党申请书,想起已离开一年的好战友白宝林。
白宝林,生命短暂,却如流星划过天际,留下了永恒的光芒。2015年6月26日下午,和癌症抗争了4个月的白宝林永远离开了他亲爱的家人和战友,离开了他热爱的军营和警卫事业。
1944年,毛主席亲自主持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并发表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文中提到:“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71年后,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再次为一名普通战士举行追悼会。厚重的历史在传承,英雄的精神在延续。
2012年12月的一天,我路经新兵营战术训练场,在一片尘土飞扬中,看到一张满带泥渣却坚毅自信的脸。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训班长告诉我,这个新兵叫白宝林,训练很拼,手榴弹能投出58米的好成绩,3公里跑完不到12分钟,百米赛跑?也总是第一个冲过终点,是个军事训练的好苗子。我渐渐开始关注这个来自山西吕梁一个淳朴农民家庭的新兵。革命老区的水土培养了他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性格,自幼听着父辈讲述革命战火、岁月烽烟,朦胧之中,便已在心中埋下了一颗“强军梦”的种子。入伍后,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使命任务激活了白宝林身上潜藏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他常对班长说:“既然到了警卫部队,就要当好张思德传人,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2014年3月,连队推选白宝林参加师预提指挥士官集训。在师教导队集训期间,他患上膀胱炎,出现尿血症状。区队长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劝他回连队。“不!我不能回去,回去就等于浪费了连队一个名额,我不能辜负连队的期望。”白宝林回答时的眼神里透着毅然决然。他带病备战师教导队单杠比武,双手磨出了血泡。比武考核时为了不影响发挥,他坚持不带手套,在比武过程中,血泡破裂,杠上清晰可见鲜红的血迹。他用肚子顶在杠上支撑身体,叫战友给他抓来一把土抹在手掌上,继续一口气完成了86个单杠卷身上,取得全大队第2名的好成绩。军人所具有的豪情虎气在白宝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白宝林热爱本职,把工作岗位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他认为对工作任务的精益求精,就是实践张思德精神的最好方式。新兵时的白宝林,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掌握了警卫基本技能,但背记警卫理论题却让他一筹莫展。为了不让理论考试成为拖后腿的包袱,他把执勤守则、制度规定等警卫理论和首长车号记录梳理在一本小册子上,随身装在口袋里,课间休息、睡觉就寝甚至是上厕所的时候,他都见缝插针拿出来背记。功夫不负有心人,白宝林顺利通过卫戍区考核,成为某重点警卫目标第一批单独投入执勤的新兵。当兵近3年,白宝林先后300余次参加重大临时警卫勤务,圆满处置5起上访事件,查获转借、过期、不符证件30余件,从未发生执勤差错和执勤事故,多次被评为“训练标兵”和“警卫执勤先进个人”,2013年底还获评优秀士兵、警卫标兵。
白宝林艰苦奋斗,不讲物质条件,始终保持着张思德精神的传统本色。“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我们几乎没见过他多花一分钱。”排长韩萌说。战友和他开玩笑:“宝林,你这是要存钱回家娶媳妇啊。”他回答:“老家屋塌了,我想攒够钱给妈盖间新房子。”2009年,白宝林父亲因事故去世,母亲一人带着他们4个孩子住在一口窑洞里。义务兵2年时间,他攒下每月几百元的津贴,给家里汇款近1万元;转改士官后有了工资,为了不让自己乱花钱,他干脆把银行卡折断放在盒子里。白宝林自己舍不得花钱,但面对战友需要帮助时却从不吝啬。退伍老兵侯中强家里曾收到一笔匿名汇款,后来才知道是白宝林把几个月的工资分文不剩地全都寄了过去。
2015年2月初,白宝林开始出现胸闷、胸口疼痛的症状,但他一声不吭,仍旧坚持每天上哨执勤和训练。直到月底,一天中午换哨途中,他突然昏倒在地。醫院检查结果是肺癌晚期。病痛没能摧垮他,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意志,他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住院前期,白宝林总问医生什么时候能出院,多次往连队打电话,询问连队情况,总想着赶紧回到连队工作,分担战友和哨位的执勤压力。在得知抗癌药是自费药品后,为了减轻家庭和单位负担,白宝林主动提出使用低价药物。时任团领导对他说:“宝林,你不要考虑那么多,安心养病,有什么需要尽管提,不管有什么难处我们都要尽全力治好你的病。”他却对他母亲说:“妈,你看单位领导多关心我,我很感激组织对我的照顾和培养,不要给部队提条件、添麻烦,我没事,你别担心。”这种从大局出发,一切以集体利益为中心的牺牲奉献精神,让领导和战友为之感动。这种精神绝不是源于冲动和偶然,而是对生命价值的理性判断,是忠诚于党的自觉体现,是他思想深处对张思德精神的自觉践行。
他不是党员,但爱党信党,听党指挥的军魂深深镌刻在他心里。肺癌疼痛难忍,化疗期间他持续高烧,意识模糊之际他仍在念叨自己的战友、想着他的哨位。就在他生命终止的前一刻,他从昏迷中醒来,看到副指导员张卫华,说:“副指导员,你怎么在这儿啊?现在连队任务这么紧张,你快回去,我没事。”连队党支部至今保留着一份字迹扭曲的入党申请书,上面写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这是白宝林在党的生日即将到来之际,躺在病床上,强忍着癌细胞吞噬躯体的剧痛,用颤抖的双手写下的入党申请书。
如果说,战场上为国捐躯、马革裹尸是军人的无上荣誉,那么,和平年代忧军?备战、为国奉献就是军人的核心价值。当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再也没法回到连队,回到那带给他荣誉、自信的三尺哨台时,他主动提出捐献眼角膜,希望离开之后还能看到自己热爱的军营、战斗过的哨位和亲爱的战友。正如张思德在战场上总是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一样,白宝林总是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像一盆永不熄灭的炭火,默默地燃烧自己,无私地温暖他人,一直用行动体现着张思德精神的本质属性。
“巍巍太行埋忠骨,滔滔汾河慰英灵。”病魔夺走了白宝林年轻的生命,但夺不走白宝林对党的无限忠诚、对警卫事业的无尽热爱。白宝林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感召一代代警卫官兵,在强军目标的指引下,传承红色基因,听从党的领导,扎根三尺哨台,为改革强军的时代蓝图谱写华章。
责任编辑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