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组织境外救援模式探索
2016-05-30葛江霞
葛江霞
国之交在于民之亲,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形成民间组织国际救援政策机制,也需要民间组织自身不断加强能力建设,专业规范。通过多方努力,打造更具融合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民间外交模式。为我国立体外交做出贡献。
6月29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民间组织厄瓜多尔地震救援研讨会”在京召开。
会议旨在总结厄瓜多尔救援中的经验与不足,共同探索民间组织境外救援模式,促进民间组织参与外交行动,提升中国民间组织境外救援工作的能力和专业性,推动我国民间外交的不断深化与发展。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谢元、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江绍高、厄瓜多尔驻中国大使何塞·博尔哈、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岳阳花等领导分别在会上致辞。谢元副会长代表全国友协向参与厄瓜多尔地震救援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各民间组织和中方企业表示感谢,并承诺友协今后将继续与各方通力合作,通过提供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对外援助,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完善减灾防灾救灾机制,加强能力建设,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携手应对各种自然灾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厄驻华大使何塞·博尔哈表达了对中国民间组织参与此次地震救援行动的感谢,并对中国民间救援队出色表现给予肯定,他说“中厄两国虽然在地理位置上相隔遥远,但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对于中国民间组织给予厄瓜多尔地震灾区的援助,我代表厄瓜多尔政府及受灾民众向中国表示感谢”。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在研讨会上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及灾害救援的应对机制与路径思考》的主题分享。刘文奎秘书长在分享中谈到: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已成为常态趋势,中国民间组织在国际人道救援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民间帮助民间的援外机制还有待完善,自身专业要不断加强,希望通过社会的合力使得民间外交模式更具立体化和可持续化。
会议围绕着“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国际援助工作的角色定位,国际救援的社会多元化参与,国际机构对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国际救援的期待,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国际援助的政策发展”四个方面展开探索与交流。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部副主任吉拥军担任主持会议并做总结。很好的梳理了民间组织参与国际救援的经验,更好的为民间组织走出去拓宽了思路,同时也分析了在国际救援中中国民间组织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探讨了民间组织参与国际救援的多元化模式。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发展势在必行,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国际社区援助方面扮演积极角色。
此外,还有来自外交部、商务部、民政部等有关部委基金会救灾协调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壹基金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中国慈善联合会、卓明信息平台、明珠救援、公羊队、中扶人道救援队等民间组织代表、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等出席了本次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