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核心素养体系构建及培育途径

2016-05-30杨永厚杨莺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评价

杨永厚 杨莺

核心素养就是在一定时期,能够体现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人社会的最关键且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组织研究提出各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養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不仅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当务之急和紧迫任务,而且是放眼中小学生未来成长的战略需要。当前,关于构建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及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问题已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和重视,且已从理论研究上取得不少成果,令人欣喜。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对此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核心素养的构建及意义

核心素养是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社会发展,为迎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应运而生的。它也是教育适应并主动回应时代发展而作出的历史性、现实性的抉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先提出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和学会做人的“四会”核心素养;美国作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较早提出了生活与职业技能、学习创新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的“三大技能”为核心的核心素养;欧盟则根据社会经济及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语言交流、数学素养、科学素养、信息技术素养、学会学习、主动意识与创新精神、社会与公民素养、文化意识与表达等八大核心素养;我国台湾地区在前几年提出了以沟通互动、社会参与自主行动为主要构成元素的三大核心素养。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我国组建专家团队,历经一年多的研究攻关,截至2016年3月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正在征求多方意见。这个核心素养体系包括9大素养、25项指标要素。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九大素养。可以说,这个核心素养体系涵盖了国家对教育的总体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学生适应现实,面向未来的各项要求,较为科学地回应了国家社会时代诉求,回答了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及任务。“它超越了传统的行为主义教育目标,体现了全人教育理念;它内涵不断发展、成熟和优化的动态过程,凸显了教育的本质意义;它更具鲜明的时代特征,彰显了个体与社会生命的活力”。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无论是对破饵教育的突出问题,还是破除目前在观念领域中潜在的混乱难解的现状等均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及策略

在基本构建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后,必须要回答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便是如何选择切实可行的路径、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笔者以为应选择以下路径及策略:

1.教师素养培育。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首先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以教师的核心素养去引领、引导、影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目前国内聚焦和研究的重点在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与培养这一领域,而关于教师的核心素养问题并未引起关注,也并未开展研究,教师核心素养的研制与设计,现时可以依据的仅有教育部制定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笔者以为,国家在集中精力研究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同时,也应尽快展开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制定。教师核心素养综合表现应为以下八个方面:教育理念、职业认同、学生为本、专业提升、终身学习、沟通合作、反思发展、评价引导。通过构建教师的核心素养体系,引导促进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及意识,进而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使教师成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生成长的培育者、引路人、指导者、践行者。

2.课程教材编制。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教材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重要、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载体、教育依据、教育参考,要坚决剔除目前中小学课程教材过繁、过难、过深、过杂的弊端,认真汲取和总结15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训和成功经验,将研究制定形成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所涵括的九大素养科学有机地设置谋划,精选课程及教材内容,尽可能提炼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最重要的知识内容,做到内容适可、难易适度,结合社会发展、生活经验。对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编排,要体现世界先进教育发展的趋向、切合中国国情,反映我国学生的特点,增强课程教材的科学性、新颖性和吸引力。当前,特别要注意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为目的,缩减过多的课程门类,避免再次出现课程越改革学生负担越大的现象,真正使学生学习有用的,减除无用的,进而健康快乐地生活和学习。

3.课堂教学融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渠道和阵地。没有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再好的课程也是形同虚设,毫无作用。因此,要使核心素养培养落实、落细、落地,必须十分重视并改革创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要避免形式化、运动化、花样化、低效化的倾向,要真真切切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知、情、意、行发展规律、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围绕和遵照教育教学的本真,毫不动摇地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以追求高效的教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目标,设置好三维教育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使目标体现科学性、全面性、素养性、细致性,发挥目标的导向引领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反对“一刀切”式的强推一种教学模式的错误做法,提倡学校教师构建体现实际特点的多样化模式和教学结构;倡导教师使用引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要重视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活用激励性评价,不断增强和强化育人的功能。

4.教育活动渗透。设计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形式。教育活动具有开阔视野、增長知识、陶冶情操、培育品德等重要功能。学校要严格依照国家和教育部制定下发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技术教育、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系列重要文件精神,依据课程实施方案、课程标准,结合当地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策划富有教育价值、体现教育主题、形式新颖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开展跨学科的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开展爱党爱祖国爱家乡教育活动,举办诵读、演讲、联赛等活动,使教育活动与课程教材、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等教育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受到感染、熏陶、影响,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5.社会实践体验。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对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法律意识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养成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实践体验更是学生道德品质培养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学校应强化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重视开展实践活动,并确保其占有一定的课时和学分。要以“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为指导,争取当地政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劳动教育等基地,利用现有校外教育资源,如名胜古迹、农村、工业、现代科技场馆等,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进一步发挥这些设施基地的育人功能,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进农村,走进工厂企业,拓宽视界,丰富知识,体验感受,加深学生对国家、社会的了解,在生活、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劳动习惯、坚定爱国信念,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

6.评价机制强化。评价具有强化、教育、激励等重要功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须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机制。建议教育部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将核心素养体系所囊括的九大素养内容融合其中,并增大核心素养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以突出和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建议各省区在研究高考改革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录取等实施方案中,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小学也应在改进完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时,把核心素养所囊括九大表现内容纳入其中进行评价。在对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时应不断探索新形式、新方法,利用新技术,实施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突出核心,张扬个性,健康而快乐地成长,最大化地发挥评价机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功能,强化引导学校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方向。

作者单位:杨永厚,户县教研室;

杨莺,户县玉蝉中学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评价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