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6-05-30陈联娇张燚

大东方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育路径红色文化必要性

陈联娇 张燚

摘 要: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并囊括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拥有着丰厚历史积淀的红色文化它承载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深度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深厚文化价值,既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能够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教育路径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时间的革新和建造的实习中构成的并能够开发使用的革新精力及其载体的总和。这些年,红色文化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活动中,大大进步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效性。学术界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含义、窘境、途径等疑问打开研讨,取得了较大效果。

一、红色文化概述

首先,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具有科学先进性。红色文化从孕育到发展再到壮大,并以燎原之势在中华大地传播,为中华儿女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在于其本质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符合社会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科学的先进文化。其次,红色文化的功能价值具有永久性。“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红色文化是伟大时代及其精神的表征,凝聚了在民族已到存亡之际,党领导人民群众勇挑重担,为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国家统一而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红色”是革命与战争的底色,如今在和平年代虽然表面看起来与人们的生活、工作不那么紧密,但其蕴含的精神,却教育人们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坚定理想信念,执着地追求梦想,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再次,红色文化内容与形式具有多样性。红色文化的多样性既表现在内容上,又表现在存在形式上,它包括物态的红色文化和非物态的红色文化,前者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文化载体,包括革命英雄塑像、纪念碑文等;后者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文化载体,主要表现為非物化的红色文化和显性形态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意蕴,包括革命信念、革命理想、革命文化、价值追求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被融入到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其主要功能有导向价值观、塑造品德、陶冶情操、培养新思维四种,各高校在实现思政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性,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方面着手改善,从而促进红色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完善。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教育的功能

首先,导向价值观的功能。理想信念是一种追求,也是前进的动力,拥有了理想信念,人生才有了不断追求的目标。高校思政教育中,实现红色文化教育,可以使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红色文化融人了革命先辈的智慧、真诚、执着等先进的理想信念,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开设红色文化教育可以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塑造品德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中,一些人能够按照道德准则办事,而相反的,一些人则会跨越了道德准则的界限。高校学生长时间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初人社会不能更清楚的分辨是非,所以,高校教育需要红色文化教育,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再次,陶冶情操的功能。红色文化中有许多积极的情感,包括军民鱼水情、战友之情、同志之情,通过开设红色文化教育,可以使高校学生更好的感知这些深厚的、真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最后,培养新思维的功能。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的一种先进文化,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新思维的生长,从而为国家、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红色文化的必要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红色文化的必要性有主客观两方面,一方面,运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精神发展的主观需求,另一方面,运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1.大学生精神发展的必然需求

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是动态的,不断发展,逐渐趋向成熟的,需要价值引导。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和追求的,其本质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革命先辈为革命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甚至牺牲了宝贵生命,值得大学生永远学习和敬仰。以鲜活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革命历史、传统文化等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明白是非的能力,自觉形成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主义等庸俗低俗思想的防线,是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缓的。

2.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五大理念既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良方,对大学生个体的成长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创新发展,需要大学生掌握现代科技,勇于创新、敢于试错;协调发展,需要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红色文化蕴含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顽强的革命精神恰好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有助于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三、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广泛,内涵丰富,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要想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发挥实效,必须理清其基本内涵。概括而言,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主要精神支柱之一,也是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开展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并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努力奋斗,既为大学生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了精神动力,也是历史与时代交于大学生一代的神圣使命。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鲜活性和说服力,发挥好红色文化的资源优势,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

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它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斗教育是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是革命的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抑或是改革开放的岁月,这股艰苦风斗的精神始终伴随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如今,我国进入“四个全面”建设的新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发展呈现新常态,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身处这样的伟大时代,应该胸怀梦想、志存高远,以百折不饶、勇于拼搏的精神,实现个人的梦想和生命价值,也助力祖国的繁荣昌盛。

甘于奉献、先公后私教育。甘于奉献是人的崇高品德,也是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大学生要坚信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正确对待工作、对待事业,才能克服工作、学习中的困难,在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不懈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被视为做人的道德底线,做事的职业操守。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对大学生尤其重要。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红色文化的路径

1.红色文化融入社会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的支撑,培育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社会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社会事件、舆论舆情等社会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对大学生具有难以言表的渗透力。因而,将红色文化融入社会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要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关部门加强文化市场、网络环境的治理,保障大学生能接受到积极的、有意义的文化熏陶;媒体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让革命先辈的故事和精神传播开来,并发扬光大,产生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事业,壮大红色文化产业,端正创作态度,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红色文化服务。端正红色文化的创作态度,抵制低俗等不良风气,对于促进红色文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此外,要充分发挥展览馆、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文化传播优势,加快教育基地软硬件设施建设,对大学生参观者实行免费或减免费用政策,鼓励更多大学生走进教育基地、走近红色文化。

2.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

高校应将校园作为开展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加大建设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力度,灵活运用显性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使大学生学生能身临其境地领悟物质形态红色文化背后的精神力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红色宣传标识,如名人名言、红色格言标语、革命英雄的肖像及其事迹介绍、伟人肖像等,着重营造出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氛围。加强校园内红色宣传标识的建设和开发力度;要着力在校园里营造标志性雕塑、剑术、纪念馆等红色景观。标志性的红色景观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也是反映学校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景观能和谐、合理地分布在校园里,不仅突出了校园的特色、增加了校园的而美感、凸显了高校的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它们是一个学校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外化,散发着强大的正能量。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资源,为红色文化传播搭建展现平台。如,学校可以在校园网和校园论坛上开辟“红色专栏”,为大学生学生讨论交流提供平台,也可以建立红色文化数据库,为大学生学生搜索、下载红色文化资料提供方便;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传播红色文化,吸引、激励大学生学生在订阅、转发、评论、点赞中接受教育、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

3.将红色资源引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方式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与综合素质的提升。红色资源是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题材,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与科学性。一方面,要把红色资源注入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在“两课”、《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中加入属于我校特殊的育人元素,将我校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红色文化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将老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课堂讨论相结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启发性思考,让学生在自我判断中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内化崇高的精神理论。与此同时,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用影视、ppt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将红色历史直观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增强同学们对红色精神的领悟,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效果。

4.加强红色资源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塑造大学生思维观念的重要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环节。其一,创建我校红色资源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同学们参观兴国、瑞金、于都参观;定期组织同学们撰写心得感受、举办红色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红色校史知识竞赛等。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文化熏陶,向革命人物的崇高精神学习,向优秀校友的奋发精神靠齐。其二,积极创建校园红色社团。高校学生社团,是在共青团的引导下,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作用。我校现在成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习会、校史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等社团,这些都是我校学生自发组织的红色社团,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召开讨论会、知识竞赛等红色活动,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洪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11

[2]岳蒙.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延安大学.2013-06

[3]任世强,杨裴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红色文化应用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3-10

[4]徐军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3-05

[5]曾杰,李应建,余家鹏.挖掘学院红色文化资源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J].南方论刊.2011-02

[6]李为,程蕊,高艳波.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原则研究[J].新闻传播.2014-05

[7]何军新.红色资源开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年20期

[8]王繼元.高校开展红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9]康煜,杨树林.将红色资源融入艺术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为例[J].大舞台.2012年12期

[10]陆俊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思想引领与文化载体的关系研究与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3年04期

基金项目: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赣南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運用》(课题编号:MKS0905)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路径红色文化必要性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路径探索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民族文化传承的家庭教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