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的医疗江湖
2016-05-30张心远高秋明
张心远 高秋明
戴着“公立医院=公益性”这幅有色眼镜,很多人认为宿迁的市场化医改是走上了邪魔外道。然而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发现全国的公立医院没有想象得那么“公益”,而宿迁的民营医院也没有那么唯利是图。
民营医院,杂七杂八什么来头都有,经常被目为邪魔外道,然而宿迁的民营医院并不认为自己是魔教。当“亏损”这个武林浩劫压下来,“正派”居然溃不成军愁云惨雾,魔教倒接过了保卫人们健康的大旗,还成了气候。这大抵就是宿迁的故事。
宿迁这个“魔教”的野路子,好像也是这边一位“香主”,那边一个“分坛”,都从一穷二白干起,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高手在民间”。2000年医改前,宿迁乡镇医院总资产负债率接近50%,到处内外凋敝、人心涣散。民间投资的力量,基本来自于本地人和醫院职工。民营的路能走通么,多少人心里也没底。我们采访的那些乡镇医院的院长们,都行色匆匆,忙得像陀螺一样转。每个人语速都很快,每个人的故事都从“什么都没有”开始。
L镇卫生院现在的院长,是改制前的副院长,当年率领职工买下了医院。这位一张口,先“忆苦”:改制之前检查设备没有,“只有听诊器”;“病床只有三条腿”;人也没有,18个职工“一半人没事干,就等着每月领工资”,反正“那时候差额拨款,干好干坏就那样”,还有不少是走领导关系进来的。所以百姓们也不来看病,都跑到水平高的县城去,“只有那些穷得走不掉的,才来这里住院;门诊患者每天就10~20个”。
一直说到了改制,添置完基本设备设施,他们就开始招贤纳士。招聘的医疗护理人才,不仅给增加工资,“还要让他们感觉有奔头”,出钱送他们去县里市里轮流培训,想办法“调动医疗一线的积极性”。改制六年后,院里职工增加到40多人。“你别看我这40个人,可跟改制时的18个人完全两个概念。这都是干事的人。”院长自己花了两年亲自出去进修外科,回来开起了下腹部手术。“在农村,看到这个医院能开刀,就说明这个医院不得了”。六年时间,医院的营收超过了改制前的十倍。
邪魔外道真是邪,这位医院院长竟然没有高级职称。
“高级职称不是没考过,考第一年有一门差1分没过,第二年没考,后来就越来越难考了。因为我学习的时间太少了。开始那几年,白天要上门诊,晚上要接急诊。为了接送病号,买了一辆车,都是我自己开车。24小时开机待命,有时候夜里急诊,开车把病号拉回来开刀,忙完第二天继续。真的没有时间。”
医院现在能挣钱了?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我们平均每张处方30元左右,住院则是1700~1800元,所以利润不大。只能靠量,门诊量和住院量。”
专心做好能做得了的,还能“薄利多销”。原来总去县里看病的人,现在留在乡镇了。就靠老百姓的小病、慢病、常见病,卫生院也能活下去。
百姓眼里,魔教如果做得不差,大概和正道也没什么区别。“没觉得这个医院就不是公立医院了。”但武林正道也有话说,魔教的名字不是平白诬赖上去的,民营医院急功近利怎么办,恶性竞争怎么办?资本逐利天经地义,公益性还要不要了,就像这些邪魔外道要“快意恩仇”,谁能管得了?
“少林武当”是自顾不暇了,哪里能给魔教找个武功高强还深明大义的教主吗?也难。但是,至少宿迁,大大小小的堂口,还是都按一样的规矩行事的—细分需求、深耕市场、有序竞争,并没有乱起来。到了别处,规矩机制可能不灵,但也有自我调整的可能。武林正道,也不该次次都被压垮。魔教离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也还远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