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郭文景《竹枝词》多种组织模式下的纵向音响构成
2016-05-30王云飞
王云飞
内容提要
《竹枝词》是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创作的一部经典的民族室内乐作品。本文以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多种组织模式下的纵向音响构成做简要分析,从音程、和弦、和音、音响布局四个主要方面,对所涉及的具体音响结构及其运用做了分析、说明,进而把握作品在纵向音响构成方面的总体特点。希望藉此熟知作曲家的创作理念、音乐语言及创作风格。
关键词
音程和弦和音音响布局
《竹枝词》是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创作的一部竹笛三重奏作品,是当代民族室内乐的一部经典之作。《竹枝词》分为三个乐章:Ⅰ冻竹、Ⅱ雨竹、Ⅲ风竹。作品以竹笛清透、润泽的音色来刻画“竹子”,由自然属性所致,音乐表达之纯粹、贴切自是不言而喻且富于深意。各乐章音乐紧扣标题,从不同角度描摹“竹”之形象,可谓细致入微且别具匠心。而这生动的音乐表达是源于作曲家精心的设计与结构,是源于多种写作技法的恰当运用、有机组织与巧妙融合。尤其在纵向音高组织方面,作曲家采用了多种组织模式控制其音响构成,并将多种不同的纵向音响结构作为其个性化的音乐语言,为表达音乐所用。下文将对作品的纵向音响构成做简要分析与说明。
1.音程
1.1大二度(全音)
作品选用民族调式结构横向织体,而大二度音程又是民族调式的重要音程,故大二度音程应是来源于横向织体的民族调式。第一个大二度运用是Ⅰ冻竹第13小节的#c、E两音,除此,在第一乐章就再未出现,其作用应是对二、三乐章运用的预示。伴随着Ⅱ雨竹由两个声部演奏的同音反复音型,大二度被更多地、间断性地运用,第3-6、56-64小节是该音型贯穿的两个片段,运用都较为明确。大二度的集中运用出现在Ⅲ风竹的第89-92小节,以大二度贯穿结构相对独立的短小音乐片段,突显了其在响富于个性,将其置于不同的和弦、和音中,音响变化及对比则十分鲜明。
3.4半音音簇
半音是十二平均律中最小的音程距离。半音的来源可从作品开篇的有限移位调式中追溯。其更为清晰的引入应是Ⅰ冻竹第6小节处三声部依次快速进入的半音进行。如此说来。半音音簇的形成则顺理成章。作品中半音音簇的运用并不算多,主要集中在第一乐章。以第36、37、54、55小节的长时值运用最为典型。半音音簇是全曲最不协和的音响构成,但仅在第一乐章作为主要音响运用,体现了作曲家对音响布局的个性化设计。
4.音响布局
4.1局部布局
表1为选取Ⅰ冻竹的音响变化节点汇总而成,各点的选取与音乐结构并无关联。表中可见,除开篇及收尾呼应的小三和弦外,第一乐章仅由三种音响结构即半音音簇、全音音簇、增三和弦并联构成。音响结构的选用并不算多,更迭也十分有序。
表2依据Ⅱ雨竹的音响布局汇总而成。减五即音程结构的三全音,为避免与三全音和音混淆故以减五代之。表中可见,首尾音响运用相对单纯,成呼应之势,41小节后运用多种音响结构密集、频繁地更迭、对比,给人以眼花缭乱之感,音响布局较为复杂,紧张度、张力自然大幅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半音音簇在这一乐章并未运用。
表3为Ⅲ风竹的音响布局情况。139小节前将各种音响结构有序排列、——出现,除Ⅰ冻竹的小三和弦和Ⅱ雨竹的纯五度外,囊括了全曲其他所有音响结构。每一片段都以一两种音响结构为主。过后几乎不再重复。第148小节后是多种音响结构的综合再现。
从这一乐章的音响布局看,再现功能是其核心。再现的对象是前两乐章的音响运用,简单地说,即从逐一再现到综合再现。值得注意的是,开篇的半音音簇在整个第二乐章并未出现,而在此乐章却作为第一种音响结构运用可谓设计巧妙;89小节及135小节两片段都相对独立,与前后音乐界限分明,突出了其单一音响结构的再现意义。
4.2整体布局
从作品音响的整体布局来看:Ⅰ冻竹,小三和弦的运用可谓标新立异、神来之笔。音响结构类型较少,但却不失张力,尤其半音音簇、全音音簇的出现更加强了紧张感。Ⅱ雨竹。音响结构丰富多样,且在中后段频繁更迭,以此获得了纷繁、绚丽的音响色彩。其中,纯五度音程对调节音响张力及色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Ⅲ风竹,以音响的再现功能为主,逐一再现后综合再现,设计巧妙、细致入微。
总体而言,作曲家以极为有限的三个音为载体,为作品设定了多种多样的纵向音响结构。无论何种结构原则;无论东方、西方;无论传统、现代;无论简单、繁琐,只要音乐需要的、有效的,即为“我”所用。再将其按设定的音乐表达,有序地组织其音响布局,在不同的音响结构中寻求变化、对比,调配音响色彩,在无限自由的音乐空间中实现所想。思维之缜密、设计之精妙、技法之卓绝,的确令人折服。这是作曲家音乐语言之纯熟、音乐理解之深奥、音乐修为之大成的集中体现。以《竹枝词》为鉴。如能从一定程度上了解郭文景音乐创作的理念及其技法运用特点、音乐创作风格,将是本文所期之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