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综述

2016-05-30张希中

党政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理政治国

张希中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学者们普遍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必然性,诸多学者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来源、历史基础、现实基础、实践基础、时代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1.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来源。学者们普遍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有三个主要理论来源,其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其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治国理政的合理内容;其三是人类先进文明成果。辛向阳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提供了精神要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提供了丰厚滋养;人类先进文明成果为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提供了深刻镜鉴。李洪峰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产生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孙景民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产生和发展遵循了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在其学理渊源上,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起点依据学说在党的理论创新中的具体体现;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形式内容学说在党的理论创新中的正确反映;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诠释。

2.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形成的历史基础、实践基础、现实基础。任晓伟认为,对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基础。唐宁认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接触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复杂形势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3.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李君如联系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及其提出的时代课题、时代使命,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进行了考察,认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怎样治理国家”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肩负的时代使命。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学者们普遍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内涵。

1.从理论自身内在逻辑上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主要内容的研究。韩庆祥提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主要内容围绕四个伟大(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梦想、伟大工程),从九个部分逻辑的展开:其所处历史阶段的本质是整体转型升级。其所要解答的时代性课题是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怎样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其哲学思维是战略辩证法,要求注重历史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其核心理念是为人民担当。其根本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基本思路是破解难题、建构秩序、唱响中国。其战略布局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其理论品格是问题意识、哲学思维、顶层设计、刚性执行、敢于担当、战略定力和大势把控。

2.从整体性上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主要内容的研究。孙景民从战略目标、历史任务、核心本质、发展阶段、发展道路、发展支撑、发展理念、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关系、领导核心、根本目的和根本保证等方面,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主要内容概括如下:中国梦的整体战略目标指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续写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的整体双重历史任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核心本质;坚定明确的发展道路、发展支撑和依靠力量;改善民生的根本目的和坚决惩治腐败、抓牢抓实作风建设的根本保证;科学理念引领下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张峰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六个领域论证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全面性系统性即经济治理要活;政治治理要稳;文化治理要正;社会治理要善;生态治理要美;党的治理要严。杨光斌认为,习近平阐述的治国理政,是从中华文明基体论出发、以改革为方法、以公正价值为导向、努力将制度体系与治理能力相适应、以使以民主集中制为内核的中国模式更有竞争力的政治思想体系。经济上,他研判国内外发展大势,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论断;政治上,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守意识形态底线,更加发挥“协商民主”的优越性;社会上,提出增强人民获得感,人人分享改革成果的理念;文化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上,提出“绿色化”理念,实质意义上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党建上,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重申“理想信仰”的重要性。

3.从战略层面上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主要内容的研究。杨英杰认为,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思想主要包括战略基础、战略关键、战略力量、战略引擎、战略方位以及战略目标等内容。战略基础是: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战略关键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战略力量是: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战略引擎是: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战略方位是:越是发展就越是需要稳定的地区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战略目标是: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4.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和精髓的研究。田宪臣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政治宣言(奋斗目标);二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本路径);三是必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战略布局)。吴传毅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基本框架与核心思想归纳为“四个一”,即一条主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目标: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一个中心: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个动力:全面深化改革。莫纪宏认为,“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精髓。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其形成与发展遵循理论本身演进的逻辑。

韩庆祥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中产生出来的,是从对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中产生的“中国问题”尤其是时代性课题的解答中产生出来的。从现实逻辑到中国问题(时代性课题)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其形成的基本逻辑。并概括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四大逻辑即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政治逻辑。认为,从历史逻辑上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弘扬、升华的关系。在现实逻辑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在对世情国情党情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升出来的。在理论逻辑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对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提升和飞跃。在政治逻辑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根本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主义”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韩振峰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逻辑描述为:一条主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个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治国理政的战略重点。五大发展理念——治国理政的思想指南。

张茂林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具有国情决定道路的内在逻辑,在国情决定道路这一元理论的范式转换方面,习近平着重强化了三组方法的有机统一。强调国情决定与人民选择的统一;强调他国经验与特色之路的统一;强调历史传承与发展逻辑的统一。

陈步伟探究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脉络和理论逻辑,认为求真务实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原则;辩证思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思维模式;实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环节;人民导向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价值导向。

四、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特征

学者们普遍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具有独特鲜明的理论品格。

1.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科学性。肖光荣从理论品质的科学性方面论证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认为其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其对国家治理规律、治党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特别是经受住实践的检验,鲜明地展现出科学性维度。

2.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意蕴。秦继茂提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具体表现在:一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蕴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二是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三是坚持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相统一,对唯物辩证法灵活运用;四是坚持尊重人民的主体性与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相统一,丰富了唯物史观的内涵。邹安乐从理论思维的战略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一种战略思维,其鲜明特征体现在战略取向的人民性、战略目标的发展性、战略道路的坚定性、战略方法的科学性四个方面。熊杰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特点概括为:以民本思维维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实践思维解决中国发展中的一切问题;以战略思维谋划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以系统思维协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3.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语言风格。有学者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语言风格进行了考察,提出其鲜明特点就是“微言大义”,即善用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大白话”来阐明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并概括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六个形象化表达:“梦”论——民族复兴;“鞋”论——中国道路;“啃”论——改革开放;“铁”论——党的建设;“笼”论——反腐倡廉;“钙”论——理想信念。还有观点用十个比喻总结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语言风格:一是用中国梦比喻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二是用鞋子合不合脚比喻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三是用啃硬骨头、涉险滩比喻改革攻坚;四是用打铁还需自身硬比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五是用老虎、苍蝇比喻腐败分子;六是用烹小鲜比喻治国理政;七是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比喻自我净化;八是用醒狮比喻当代中国;九是用缺钙、软骨病比喻理想信念;十是用带电的高压线比喻行之有效的制度。

4.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文化特色。叶自成认为,习近平治国理念,大量地借鉴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华,具有中国思想主体性;紧密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并赋予其新的意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既使中国的社会发展实践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获取正能量,反过来又使中国的历史文化精华在新的实践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具有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性。

5.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其他方面的特点。李君如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显著特点概括为八个方面:一是以人民为主体。二是实干兴邦。三是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相协调。四是经济新常态和创新驱动相互促进。五是制度现代化和人的能力现代化相结合。六是治国、治党、治军相辅相成。七是在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思想相融合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是刚柔相济参与全球治理。李玉贵从人格力量的标志、求真务实的风格、坚决强硬的态度、辩证言行的艺术四个方面分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特点,认为习近平个人政治气质使其治国理政思想具有鲜明人格力量的标志;直面问题、勇于担当则赋予其思想体系求真务实的风格;基于国家根本利益的考量,在反腐治国与处理国际关系方面,体现出其坚决强硬的态度;在分析问题、思忖解决策略中,则反映出其充满辩证思维艺术的特征。宇文利认为,制度治理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治理所包含的国家社会治理模式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全面制度化的新模式。

五、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

学者们普遍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韩庆祥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在五个方面对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整合提升,实现了新飞跃。主要表现在: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的整合、提升;习近平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思想,是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的整合、提升;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提升;习近平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建设小隶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思想的整合、提升;习近平关于“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整合、提升。严书翰考察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从三个层面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揭示,并形成了对三大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规律范畴内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新的发展。二是提出并破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课题。三是提升以人为本理念和民生建设在治国理政中的战略地位。

杨兴林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邓小平治国理政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治理目标、法治建设、执政党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坚定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国家治理的重要思想。

六、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价值意义

学者们普遍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新的条件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既具有深厚理论价值,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熊杰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价值表现为:一是体现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升华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现实意义上,表现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是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建立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的助推器。李洪峰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开创了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

任晓伟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具有鲜明和具体的现实指向,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指导,是关于当代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七、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某一方面的具体微观研究

1.对习近平经济治理思想的研究。程恩富概括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十大经济战略思想:中国梦中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民生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公有制主体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双重调节作用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自主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科技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文化产业事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总体局部结合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

刘建春认为,习近平形成了完整的经济思想体系和理论架构,成为其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一是民生为本,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二是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勇于突破创新;三是稳中求进,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四是合作共赢,打造命运共同体。

2.对习近平文化治理思想的研究。胡凯研究了习近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思想,认为,治理根本目标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伟大旗帜之下;治理的基本原则方针是坚持一元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建设性与斗争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治理的重点是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抓好重点群体的队伍建设、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的意识形态治理、转变对外宣传方式塑造话语权威。韩振峰探讨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文化大思路即包括以“六个一”为主体内容的基本框架:一面伟大旗帜: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个价值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文化根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项战略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一条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个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对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研究。代山庆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为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思想为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历史参照;当代世界社会治理理论为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借鉴;中国社会领域面临的问题是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以实现中国梦为社会治理凝心聚力的目标;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为创新社会治理的动力;以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抓手;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治理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实现路径: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注重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更加注重法律规范、道德约束,切实形成改进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更加注重党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社会治理的能力。

4.对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的研究。陈雪峰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生态发展与人及社会发展的统一的思想;注重民生的生态福利思想;生态文明的制度保障思想。刘希刚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从人类历史高度强调生态文明的发展趋势,突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意义;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于国于民的重要意义,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性地位;系统强调生态问题的刚性约束,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党的执政主题和政府责任;坚持对生态文明的系统性认识,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创新的方法论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创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对人类生态文明发展趋势的积极探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性运用,反映出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内涵属性与建设规律的理性认识。

5.对习近平治党思想的研究。刘赫认为,从整体上看,习近平把党的问题、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放到当前和今后的国内国际大背景下考量,对党建进行科学化的顶层设计,具有决定性、全局性的战略高度和纵向深度。其新思想主要体现在,战略目标明确:中国梦;战略使命清晰:党的历史责任;战略部署系统: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的一整套战略部署,制度建设提到战略高度。

6.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陈兵兵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主要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结构中,赋予法治以基石的地位;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性作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追求理想中,设计法治目标化的蓝图。储国建认为,习近平的法治思想已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法治理论体系。其中,“治理现代化”是其法治思想的核心理念;“通过法律的治理”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其思想的“点睛之笔”;“坚持党的领导”则是其法治思想的政治灵魂。荣开明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的科学体系,需从多种视角进行全面探讨,并从四个维度作了解读:一是反思历史: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内涵,为治国理政提供基本遵循;二是谋划未来:提出并系统阐述中国梦,为治国理政确立奋斗目标;三是立足现实: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治国理政总方略;四是面向全球:适应形势新变化,提出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还有学者从习近平改革战略思想、外交战略思想、人才战略思想、国际战略思想、和平发展战略思想、三农战略思想、区域发展战略思想、国家安全战略思想、民族复兴战略思想、网络治理思想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研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八、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述评

以上研究成果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展开了比较全面的思考与探索,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学界对此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些基础性和前提性的问题还未进行深入研究。如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所面临的历史发展新阶段的本质特征,所面临的时代性课题,所具备的历史基础、时代基础、实践基础、哲学理论基础、政治基础等,理论界对这些基本问题还未展开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

二是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完整体系还缺乏精炼、精准的总结概括提升,谈论较多的,往往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某些方面的内容。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缺乏整体性研究,远远不足以全面系统地把握和完整准确概括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全貌尚未真正完整呈现。

三是对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如何把握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的阶段性本质特征?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是什么?如何从这种现实逻辑中提升出需要当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解答的课题?从这些解答中提出了哪些治国理政思想?这些思想是如何体现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的?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应提炼提升出什么样的哲学思想?如何从哲学上概括提炼表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应当说,对这些重大问题,理论界还缺乏有力度的研究成果。

四是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不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形成的丰厚土壤,但理论界从文化角度进行的研究显得薄弱,未能很好地揭示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五是系统性研究有待加强。当前,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虽是学术界研究的一大热点,但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论著并不多见,现有研究存在着碎片化的倾向,需要进行多学科的分类与整合研究,也需要借助于哲学、政治学、中共党史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来进行分类与综合研究。

六是研究方法需要改进。局限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本身的圈子里,就事论事多,缺乏比较研究,既缺乏对十八大前后习近平地方治理思想与国家治理思想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也缺乏对习近平与前任党的领导人治国理政思想的比较研究,还缺乏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其他大国领导人治国理政思想的比较研究。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理政治国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신시대
“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哲学遵循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
论蒋百里的国防战略思想
清康熙帝的大战略思想
论毛泽东“创造战场”的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