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蜜环菌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2016-05-30杨海旭邓百万陈文强虞小燕解修超
杨海旭, 邓百万,2, 陈文强,2, 虞小燕, 解修超,2
(1.陕西理工学院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2.陕西省食药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 汉中 723000)
秦巴山区蜜环菌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杨海旭1,邓百万1,2,陈文强1,2,虞小燕1,解修超1,2
(1.陕西理工学院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2.陕西省食药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通过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18个蜜环菌菌株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个蜜环菌菌株酯酶同工酶的活性不同,酶谱条带数在1~7条之间。通过相似度指数确定不同蜜环菌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其中京234-1和京234-2,M-8、M-12和寿县2号,京234-5和A-12,东北5号和东北4号,云南-1、云南-2、A-13的相似系数为1.000,说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M-15、东北5号、东北4号和京234-1、京234-2、京234-3、京234-4,城固与京234-3、京234-4,云南-1、云南-2、A-13和京234-3、京234-4的相似程度最低,相似系数仅为0。
[关键词]蜜环菌;酯酶同工酶;电泳
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别名蜜环蕈、榛蘑、苞谷蕈、青冈蕈。真菌界(Eukary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ae),伞菌目(Hymenomycetes)白磨科(Tricholomataceae)蜜环菌属(Armillariella)[1-2]。蜜环菌是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的共生菌,它们二者形成菌根,促进天麻的生长[3],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发生退化[4]。同时,由于种植户在菌种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出现同种菌种被冠以不同的名字、代号,不同菌株又命以同种名字,导致菌种混乱,使得蜜环菌在实际栽培及天麻生产中产生诸多问题。
同工酶是生物体内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其蛋白质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5]。同工酶技术广泛应用在真菌分类学中,包括菌种鉴定和菌种关系的研究、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种质资源遗传图以及连锁群识别等[6]。尤其是在鉴定食用菌上优于传统形态学方法,其操作简便,准确度高[7]。近年来,大量学者对真菌的酯酶同工酶进行研究,如李守勉等[8]对杏鲍菇、郑素月等[9]对平菇、胡先运[10]对花脸香蘑、韦仕岩[11]对金福菇、彭浩等[12]对黑木耳等,充分说明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酯酶同工酶的研究发现,真菌同工酶分析容易受到取样部位、培养条件、传代次数等的影响[13],导致结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本研究选取秦巴山区18个蜜环菌菌株,在培养条件、传代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对18个蜜环菌菌株酯酶同工酶进行研究,以便于管理并建立秦巴山区蜜环菌种质资源库,并为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菌株
京234-1,京234-2,京234-3,京234-4,京234-5,M-8,M-12,M-15,A-9,A-12,寿县2号,城固,东北5号,东北4号,中原,云南-1,云南-2,A-13,依次编号为ZY-1、ZY-2、ZY-3、ZY-4、ZY-5、ZY-6、ZY-7、ZY-8、ZY-9、ZY-10、ZY-11、ZY-12、ZY-13、ZY-14、ZY-15、ZY-16、ZY-17、ZY-18。其中ZY-1、ZY-2、ZY-3、ZY-4、ZY-6、ZY-8、ZY-10、ZY-11、ZY-12、ZY-13、ZY-14、ZY-17、ZY-18由陕西省食药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ZY-5、ZY-7、ZY-9、ZY-15、ZY-16为自主分离。1.1.2主要仪器
超净工作台(SW-CJ-IF,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生化培养箱(5PX-250B5H-Ⅱ,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LDZX-50KBS,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恒温培养振荡器(ZHWY-B2112B,上海志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超低温冷冻冰箱(MDF-U32V,日本三洋电器集团),电子天平(BSA8201,北京赛多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泳仪(DYY-Ⅲ,北京百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物显微电脑图像分析系统(GEL-RAD)。
1.1.3主要药品和试剂
葡萄糖,琼脂,蛋白胨,玉米粉,75%酒精,KH2PO4,K2HPO4,MgSO4,VB1,丙酮,超纯水,坚牢蓝,α-乙酸萘酯,β-乙酸萘酯,蔗糖,溴酚蓝,过硫酸铵,TEMED,Tris,盐酸,甘氨酸,丙烯酰胺,甲叉丙烯酰胺。
1.1.4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CPDA):马铃薯(去皮)200.0 g,玉米粉50.0 g,葡萄糖20.0 g,琼脂12.0 g,KH2PO45.0 g,MgSO43.0 g,蛋白胨5.0 g,VB1 10.0 mg,pH自然,加水定容至1 000 mL;液体培养基:CPDA培养基不加琼脂。
1.2方法
1.2.1菌索培养
取固体培养基上活化的蜜环菌菌索加入到液体培养基中,24 ℃静置培养18 d。过滤静置培养的菌索,用蒸馏水冲洗2~3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称取5.0 g菌索加2.0 g石英砂和5.0 mL、pH 6.8的Tris-Hcl缓冲液,冰浴下研磨,分装至2.5 mL离心管中,4 ℃下8 000 r/min冷冻离心15 min,吸取上清液,重复一次,置于4 ℃冰箱保存,备用。
1.2.2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染色
电泳体系:电极缓冲液采用Tris-Glycine系统,pH 8.3;凝胶采用10.0%的分离胶和5.0%的浓缩胶。上样量20 μL,溴酚蓝指示剂1滴,上层加10%的蔗糖5 μL,点样完毕后4 ℃下进行电泳。电泳初期电压80 V,样品进入分离胶后稳压在120 V,电泳时间4 h左右。
染色和固定:酶染色液采用坚牢蓝染色系统。称取100 mg坚牢蓝,溶于150 mL 0.1 mol/L pH 6.2的磷酸缓冲液中,过滤后使用;使用再称取50 mg α-乙酸萘酯,50 mg β-乙酸萘酯溶于3 mL丙酮中,然后逐渐倒入上述溶液中,边加边搅使其均匀混合即可。
电泳完毕将凝胶转移至染色液中,在37 ℃下染色,待看到褐色的酯酶同工酶区带时,用水漂洗几次,保存,照相。
1.2.3数据记录和分析
测量相对迁移率(Rf):Rf=X1/X2,其中X2为固定染色前凝胶中指示剂的迁移距离,X1为固定染色后凝胶中酶蛋白区带的迁移距离,测量Rf时,用直尺测量,应以酶带的中部位置为准。
绘制酯酶同工酶模式图:依据酶谱中酶带的差异以及Rf值绘制酯酶同工酶模式图,由于菌株之间酶带颜色和宽窄的不同,可将酶带分为三级:一级酶带(色深而宽),二级酶带(色较深而宽),三级酶带(色较浅而窄)。
相似性系数分析:将凝胶上出现的条带分类,按照条带有无分别赋值,有带记为1,无带记为0,计算酶谱之间的相似性系数(Sc):Sc=2Nab/(Na+Nb),式中Nab为Rf值相同的酶带数,Na和Nb为菌株a和菌株b各自的酶带数;当所比菌株的酶带数相同且全部为共有时S=1,当所比物种没有一条共有酶带时S=0。
聚类分析:根据酯酶同工酶电泳结果,在凝胶的某个相同的迁移率位置上有条带的记为1,无条带的记为0,用NTSYS-pc软件算出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蜜环菌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
图1 18株蜜环菌酯酶同工酶电泳谱图
在分离胶浓度为10.0%,浓缩胶浓度为5.0%的电泳条件下对供试的18株蜜环菌酯酶同工酶电泳,得到酯酶同工酶酶谱图(图1)。依据酶谱图中酶带的差异绘制酯酶同工酶模式图(图2),菌株的编号从左到右依次为ZY-1到ZY-18。
图1结果显示,供试18株蜜环菌酯酶均表现出较强的酯酶活性。18株蜜环菌共检测到70条酯酶同工酶谱带,各个菌株有1~7条不等的酶带,多数为4~6条。其中,ZY-4出现7个酯酶同工酶谱带,ZY-6、ZY-9、ZY-11号出现6个酯酶同工酶谱带,ZY-1、ZY-2、ZY-13、ZY-14、ZY-15出现5个酯酶同工酶谱带,ZY-3、ZY-5、ZY-7、ZY-10有3个同工酶谱带,ZY-16、ZY-17、ZY-18有2个同工酶谱带,ZY-8只有1个同工酶谱带。供试的18个蜜环菌菌株得到了16个酶谱类型,其中ZY-1和ZY-2;ZY-5、ZY-7和ZY-10;ZY-6、ZY-9和ZY-11菌株的带型基本相似。
图2 18种蜜环菌酯酶同工酶模式图
图2结果显示,ZY-6和ZY-11的一级酶带最多有5条;ZY-9有4条一级酶带;ZY-15有3条一级带;ZY-1、ZY-2、ZY-7、ZY-10、ZY-13各有2条一级带;ZY-3、ZY-4、ZY-5、ZY-8、ZY-14、ZY-16、ZY-17、ZY-18各有1条一级带;ZY-12无一级带。
2.218个蜜环菌菌株酯酶同工酶Rf值比较
根据1.2.3的方法测量和计算出18株蜜环菌酯酶同工酶Rf值,见表1。
表1 18株蜜环菌酯酶(EST)同工酶Rf值比较
结果表明,迁移率不同的谱带有16条,其迁移率在0.125~0.850之间,分别为0.125、0.250、0.313、0.375、0.400、0.438、0.463、0.513、0.538、0.575、0.638、0.663、0.700、0.775、0.800、0.850。V酶带是ZY-15所特有,VII酶带是ZY-12所特有,IV酶带和IX是ZY-13、ZY-14特有,XII酶带和XV酶带是ZY-4所特有;I酶带只有ZY-6、ZY-9、ZY-11谱图中出现;VI带只有ZY-4和ZY-15有;ZY-1、ZY-2、ZY-3、ZY-4不具有X酶带;ZY-3、ZY-4、ZY-8、ZY-3、ZY-13、ZY-14不具有XI酶带。这些差异性可作为18个菌株相互区别的鉴定依据。根据同工酶Rf值可以计算出不同酶带分布频率,I-XVI酶带的分布频率依次为:16.7%、33.3%、33.3%、11.1%、5.6%、11.1%、16.7%、5.6%、11.1%、77.8%、72.2%、5.6%、61.1%、16.7%、5.6%、22.2%。经分析得出X酶带分布频率最高为77.8%,其次是XI酶带分布频率为72.2%,V、VIII、XII和XV酶带分布频率最小,只有5.6%,说明各个菌株具有一定的遗传相似性。
2.318个蜜环菌菌株种间酶谱聚类分析
2.3.1酯酶同工酶酶谱相似系数(Sc)
根据1.2.3的方法统计计算18株蜜环菌酯酶同工酶谱相似性系数,见表2。结果表明,18个蜜环菌菌株间遗传相似性系数(Sc)为0~1.000之间,相似系数越小,说明两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其中,ZY-8、ZY-13、ZY-14与ZY-1、ZY-2、ZY-3、ZY-4,ZY-12、ZY-16、ZY-17、ZY-18与ZY-3、ZY-4的相似系数仅为0,说明它们的无亲缘关系,并与其它菌株的相似性系数大多数分布在0.200~0.400之间,亲缘关系很远。ZY-1和ZY-2,ZY-6、ZY-9和ZY-11,ZY-5和ZY-10,ZY-13和ZY-14,ZY-16、ZY-17和ZY-18的相似系数为1.000说明它们可能是源于同一种,甚至是亲缘关系很近的变异类型。
2.3.2聚类分析
根据酯酶同工酶电泳结果,在凝胶的某个相同的迁移率位置上有条带的记为1,无条带的记为0,用NTSYS-pc软件算出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应用其平均连锁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图3)。聚类分析树状图表明,ZY-10和ZY-5,ZY-1和ZY-2,ZY-6、ZY-9和ZY-11,ZY-16、ZY-17和ZY-18,ZY-13和ZY-14相似性系数为1,说明其亲缘关系极其相似;ZY-10、ZY-5和ZY-7的相似性系数较大,说明两个菌株之间亲缘关系比较近;ZY-16、ZY-17、ZY-18和ZY-7的相似性系数较大,说明两个菌株之间亲缘关系比较近;ZY-1、ZY-2和ZY-6、ZY-9、ZY-11的相似性较大,说明两菌株之间亲缘关系比较近。ZY-13、ZY-14、ZY-8和ZY-1、ZY-2、ZY-3、ZY-4的相似性系数为0,说明ZY-13、ZY-14、ZY-8和ZY-1、ZY-2、ZY-3、ZY-4的亲缘关系比较远。
表2 18株蜜环菌酯酶同工酶酶谱的相似系数
图3 18株蜜环菌的酯酶同工酶聚类分析树状图
3讨论
同工酶是基因表达的产物,也是分子水平的表现型。因此,利用同工酶进行遗传分析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在酯酶同工酶电泳试验中,由于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和其形态特征一样,都是菌株的基因型和环境效应互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的结果。因此,在应用其进行物种品种鉴别、种质鉴定等有关研究工作中,只有选择一致的培养时间和培养基等条件,采用标准统一的测试程序进行分析,建立食用菌菌株酯酶同工酶的标准酶谱,才能保证酯酶同工酶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由于酯酶同工酶的表现型差异反映了基因型的差异,从而可以从菌株基因型的差异程度就能显示出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Vaughan在1968年提出中间亲缘关系可以用酶谱相似度进行预料,不同菌株之间的相似性系数越大,表明物种间有着较小的酶谱差异,亲缘关系越近[14]。此次试验的18株蜜环菌均是秦巴地区出现或是当地从事种植的蜜环菌品种,从18个蜜环菌菌株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分析表明,每种菌都具有各自的特征性酶带,有些菌株的酶谱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例如ZY-8、ZY-13、ZY-14和ZY-1、ZY-2、ZY-3、ZY-4;ZY-12、ZY-16、ZY-17、ZY-18和ZY-3、ZY-4的相似系数最低,说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较远。而ZY-1和ZY-2,ZY-6、ZY-9和ZY-11,ZY-10和ZY-5,ZY-13和ZY-14,ZY-16、ZY-17和ZY-18酶谱存在很大的相似性,说明这些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且部分菌株可能源于同一种或为亲缘关系很近的变异类型。
通过对蜜环菌菌株酯酶同工酶的研究并构建聚类分析树状图。ZY-13、ZY-14和ZY-8与其它菌株的亲缘关系比较远,可作为原生质体制备、融合及再生的优势菌株,为筛选优良的蜜环菌品种的遗传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崔丹,姚方杰,张友民.金顶侧耳酯酶同工酶多样性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2(10):179-181.
[2]徐锦堂.中国药用真菌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合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574-582.
[3]唐德华,廖文菊.天麻蜜环菌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3):31-32.
[4]孔小卫,于敏,查向东.安徽蜜环菌酯酶同工酶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2):66-70.
[5]秦俊哲,殷红,任金玫.9种蛹虫草菌种的酯酶同工酶分析[J].食品工业,2015,36(5):98-100.
[6]姚璐晔,丁海洋,倪歆晨,等.食用菌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方法改进[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25(2):69-73.
[7]牛红军,李杨.同工酶技术及其优化[J].生物学通报,2014,49(5):11-13.
[8]李守勉,李明,田景花.不同培养时间对杏鲍菇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4(14):98-100.
[9]郑素月,曹鹤,尹超,等.冀南地区22个平菇栽培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3):603-604.
[10]胡先运,江家志,罗心毅.花脸香蘑酯酶同工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8):9593-9595.
[11]韦仕岩,王灿琴,覃晓娟,等.金福菇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4,33(5):1025-1030.
[12]彭浩,陈文强,邓百万,等.陕南10种黑木耳主要栽培种酯酶同工酶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193-196.
[13]张红梅,吕长武,吕杰,等.同工酶技术在食用菌育种研究中的应用[J].种子,2007,27(7):44-46.
[14]戴玉成,周丽伟,杨祝良,等.中国食用菌名录[J].菌物学报,2010,29(1):1-21.
[责任编辑:谢 平]
Study on esterase isozyme ofArmillariamelleain Qinba mountainous area
YANG Hai-xu1,DENG Bai-wan1,2,CHEN Wen-qiang1,2,YU Xiao-yan1,XIE Xiu-chao1,2
(1.School of Bi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0, China;2.Shaanxi Engo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Edible and Medicated Fung, Hanzhong 723000, China)
Abstract: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 was adopted to study esterase isoenzyme in 18 different Armillaria mellea strains. Ioenzyme bands between 1~7 were identified from each strain.Similarity coefficient values for the 18 strains range from 0 to 1.000, with the similarity index between Jing234-1 and Jing234-2,M-8,A-9 and Shouxian,Jing234-5 and A-12,Dongbei-5 and Dongbei-4,Yunnan-1, Yunnan-2 and A13 being 1.000, indicating that these kinds are of close relative relationship. The similarity index between M-15, Dongbei-5 and Dongbei-4 and Jing234-1, Jing234-2, Jing234-3, Jing234-4;Chenggu, Yunnan-1, Yunnan-2 and A13 and Jing234-3, Jing234-4 being only 0.
Key words:Armillaria mellea;esterase isoenzyme;electrophoresis
[中图分类号]Q949.329+.8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杨海旭(1987—),男,陕西省宝鸡市人,陕西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通信作者]邓百万(1963—),男,陕西省眉县人,陕西理工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陈文强(1956—),男,陕西省洋县人,陕西理工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科技统筹创新计划项目(2012HBGC-20);陕西理工学院人才引进启动项目(SLGKYQD2-19)
收稿日期:2015-10-08修回日期:2015-12-24
[文章编号]1673-2944(2016)02-0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