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技术
2016-05-30张金萍,张建民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技术
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头烧等,是由黄单胞杆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唐山市稻区均有发生。发病后引起稻穗严重不实,千粒重降低,青粒多,米质粗脆,受害轻的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40%~50%,局部重病田颗粒无收。一般籼稻重于粳檽稻,晚稻重于早稻,沿海、沿湖和低洼易涝地区发生频繁。
1 危害症状
水稻白叶枯病原细菌危害水稻主要在叶片上表现症状,因病原侵入时期、侵染部位、环境条件和品种的抗性不同,可出现几种症状类型:
1.1典型症状。田间最常见,多在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发生。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产生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斑点沿叶脉从叶缘或中脉迅速向下扩展成条斑,可发展成整个叶片黄枯。在发展过程中,病健组织交界明显,分界处有时呈波纹状,由于品种反应不同,病斑黄色或略带红色,最后为灰白色。田间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特别是近叶缘的病斑处有淡黄色露珠状的菌脓,干后呈蜜黄色鱼籽状小胶粒沾在叶面上,是集结在一起的病原细菌。
1.2急性症状。在多肥栽培、感病品种和温湿度适宜情况下,叶片先产生暗绿色病斑,几天内可使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像开水烫伤状,随即萎蔫。病部有菌脓溢出。
1.3凋萎型症状。主要在秧田后期至分蘖期出现,最明显的症状是心叶或心叶下1~2片叶失水,并以主脉为中心从叶缘向内紧卷,使叶片不能展开,最后枯死。其症状与螟虫造成的枯心相似。病势继续发展,可使主茎和分蘖茎叶片相继凋萎,整穴枯死。
2 发生规律
白叶枯病菌主要在病稻草和稻谷上越冬,也可在寄主杂草和稻茬上越冬。在干燥情况下,病菌在种子中可存活半年以上,在病草中可以越冬存活,但在日晒雨淋或被水浸泡后的病草中很快死亡。病草及病谷中存活的细菌借水流传播到秧苗。将带病秧苗移栽本田以后,往往成为发病中心。但有时秧苗不带菌而病苗也可随水流使本田感病。病菌在稻株内不断繁殖,借风、雨、露和叶片接触传播。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多次侵染蔓延,乃至流行。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受气候、品种及肥水管理的影响。尤其是台风暴雨或洪涝灾害容易造成白叶枯病暴发流行。偏施氮肥,深水灌溉,特别是受淹的情况下发病严重。受淹时间越长,次数越多,发病越重。串灌、慢灌致使病菌随水流传播,扩大危害。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差异明显。一般中稻发病重于晚稻,籼稻发病重于粳稻。矮秆品种发病重于高秆窄叶品种。同一品种的不同生长抗性也不一样,稻株抗病力一般在分蘖末期开始下降,孕穗抽穗阶段最易感病。病菌生育温度,最低10℃,最高40℃,最适26℃~30℃,超过35℃生长不良。气温在26℃~30℃,相对湿度在90%、多雨、日照不足、风速大的气候条件下,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气温高于35℃或低于17℃病害可受到抑制。
3 防治措施
为了防治白叶枯病的发生与传播,必须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3.1杜绝菌源。切断各种传染途径,病种不进地,病草不还田,病区不用回头水,田间不串灌。
3.2选用优种。选用株型紧凑、叶面较窄、叶片直立上举、穗型偏紧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3.3肥水适宜。创造水稻抗病条件,前期浅水灌溉,适量追肥,及时烤田。后期间歇灌溉,养根保叶,培育健壮植株。
3.4药剂防治。定点定时坚持测报,发现发病中心后,及时施药。可交替使用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300 g、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25 g、10%叶枯净粉剂300~400 g,兑水75 kg,于秧田期、始病期或稻乳熟前喷2次。
063299河北省唐山市滦河下游灌溉管理处张金萍
063209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十农场张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