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2016-05-28安乾
安乾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适应艺术类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培养符合艺术教育目标的高素质人才,分析对艺术类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可以为我们找出应对策略提供思考的方向。大力增强全局把握的主动性、专业特色的针对性,从而促进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全面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对策
艺术类大学生,属于高校学生群体里较为特殊的一类。随着高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和发展,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笔者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正是在一所高校的艺术学院承担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其心理特征、行为模式、人际交往特点,梳理分析做好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能给教育工作者们以全面的启发。
一、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专业特征的约束,加上“90后”学生在家庭层面受到的过度优待,艺术类学生多追求特立独行,对集体和团队的感悟力和参与度均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参加艺术类集训、屡次参加艺考、假期接触培训机构等因素,他们又表现出处事圆滑、重视感情的一面。这种感性,仅存在于其感兴趣的事物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一类则漠不关心。
(二)注重专业,文化素养较低。许多艺术类大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相关技能,或执笔学画,或练习乐器;另有一部分学生,中学时代因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为踏入高校门槛转而学习艺术。文化课素养的不足,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亟须艺术专业特长的填补,因此造成了艺术生愈发追求特长的培养,忽视自身文化课程学习的现象。
(三)追求新穎,受新事物影响。“90后”大学生群体,是接受和传播新事物的主力军。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各类智能手机、网络游戏、交友软件、软件客户端,正在跟传统的学校教育抢占大学生的注意力。社会上金钱至上的消极舆论、网络中纷繁复杂的垃圾信息,学生群体里弥漫的猎奇文化,都给一味追求新颖的艺术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四)思想单纯,抵触思想教育。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较文理工科学生更为简单。专业课的学习,占用了艺术生绝大部分时间。这其中不乏考验身体机能的音乐和舞蹈,因此课外时间很难再抽时间学习文化课知识。久而久之,文化课变成了许多艺术类大学生的负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则更是不感兴趣,甚至为思想教育冠以“洗脑”“无聊”“无用”等标签。
二、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一)学生消极对待思想教育,积极性极难调动。正如前文所述,艺术类大学生对于思想教育,尤其是政治教育是不积极的。他们专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关心自身形象的塑造,追逐最新潮流,不愿意配合思想教育工作。他们或者避而不谈,或者敷衍了事,或者漠不关心,都给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阻力。
(二)教师疲于应对日常工作,压缩思想工作时间。当前的中国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绝大部分是政治辅导员。关于学生的许多日常工作,如学籍管理、公寓安全、助学贷款、学生社团、奖助学金、毕业生就业工作等都是辅导员在处理,大大挤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
(三)学校重视程度较为不足,相关支持尚待加强。学科教育是高等学校的重中之重,也是目前各大高校为之努力的主要方向。学生管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一直存在,但却是近些年才逐渐受到关注的。相比于高校对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力支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则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艺术专业本身追求个性,不愿思想教育束缚。艺术类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个性、独特、新颖,排斥体系完善、强调逻辑、规范言行的思想教育。在传统的印象里,思想教育对于思维的活跃、灵感的生发、想象力的发散,并无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特性也间接导致了艺术生对于思想教育的消极心态。
三、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鲜明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艺术院校责无旁贷。笔者所在的高校,坐落于少数民族地区,艺术类专业学生群体中也有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任重而道远。
(一)立足现实,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统筹兼顾“整体和个体”“全局和局部”“宏观和微观”的原则进行。首先,从整体、全局、宏观的角度,要看到艺术类大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并没有区别。当前的大学生,拥有“90后”“独生子女”“个性”“追赶潮流”等种种标签,艺术生亦是如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对于思想教育的认知度、认可度、接受度都较为不足。其次,从个体、局部、围观出发,站在艺术类大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一定的启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敏感,也正是受他们特殊的生活、学习背景影响,不能将之与其余专业学生混为一谈、一概而论。
(二)持续推动,从入学抓起,贯穿至毕业。许多时候,对于高校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呈现出滞后性、不连续性的。学生入校之初,各类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公寓安全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等,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授。在学生适应了大学环境后,往往疏于后续的管理和教育;或者在学生已经出现了某些学习上、思想上、心理上的问题之后,才又针对单独个体进行引导。这些现象,都大大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针对此现状,分年级、分专业制定思想教育内容,是势在必行的。
(三)多元切入,立足现有手法,利用好新媒体。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法,包括讲座、座谈、单独谈话、主题班会、政治理论学习等方面。除此之外,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技术。交友软件、社交APP、微博客、各类推送最新资讯的客户端,都是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的媒介。与学生群体,尤其是学生干部群体保持紧密联系,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负面内容可及时介入干预。
(四)寓教于乐,以美学为突破口,以达到潜移默化。艺术类大学生,所学所接触均可以归结为美学范畴。以美学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切分和打磨,使之兼具理论和美感,是一种值得思索和推广的策略。倡导积极正面的审美,引导学生品鉴高雅艺术,规避消极负面的艺术糟粕,逐渐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导人向善的层面。
(五)打造队伍,加强辅导员培训,提升队伍凝聚力。绝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是辅导员。如何打造一支能力过硬、思想坚定、认真负责的辅导员队伍,是摆在绝大多数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各类专业培训,广泛地与全国各地的同仁交流,可以吸收和借鉴先进经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他人的良好管理模式无疑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高校内部的同仁交流,其所产生的思想碰撞、头脑风暴,对于提升整个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都是有所裨益的。
【参考文献】
[1]于晓威.浅析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艺术教育.2016(01).
[2]周园,田玲.试论新时期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科技资讯.2006(34).
[3]黄琴.把握艺术院校大学生特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代教育论坛.2010(27).
[4]杨洁.浅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