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几点心得体会

2016-05-28侯红霞

考试周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侯红霞

摘 要: 本文从《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心得谈起,探讨了数学教研心得体会,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心得,以及数学的选择性学习特性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条形统计图 选择性学习

一、《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心得

我参加了一次数学团队活动,这节课事先进行了集体备课,让所有教师都知道了怎么进行集体备课。

1.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

老师在开始上课之前让学生回家自主预习,课上再以小组合作汇报的形式,检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一方面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从更高的角度认识新的统计图和统计量,能够温故知新,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维,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观念和知识相得益彰。

2.给学生“阳光般”的学习评价

本节课进行了无数次的课堂评价,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时给予不同的“阳光”评价,激发其学习兴趣。当有学生答得很精彩时,我说:“谢谢你,你说得很正确,很清楚。”或“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如果学生说得不准确,我的评价是:“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表扬你的勇气。”给学摘 要: 本文从《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心得谈起,探讨了数学教研心得体会,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心得,以及数学的选择性学习特性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条形统计图 选择性学习生“阳光般”的评价,就会形成健康而又相互尊重的绿色课堂。

3.不足之处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不够突出。为什么要把两个单式合二为一?教得牵强,引得生硬。在这方面,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能仅仅为教知识而教,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源头。

二、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说心得

我们学校组织老师学习莫旗教研室的复式条形统计图集体备课,并听了一节条形统计图的课。我深深地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希望自己今后多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单元《统计》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发展统计的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因此,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三、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心得

一次我们几个数学教师在会议室观摩学习集体备课活动,真是受益匪浅。从形式、内容、流程,都让我们感觉到是专家给我们上了一节真实、有效的示范课,更清楚教学不但要教本课、本节,还要关注整个学段知识点的前后衔接。教学不但要研究本册教材及高段低段学生掌握情况,还要掌握以后延伸的知识。课标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材使用,策略选择等,以及要达到的学习目标,都需要教师认真研究,不断探索,灵活应用。所有到会教师感触都很深,深深知道要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勤于探索,敢于实践。要像今天做示范的同行学习,真正为孩子负责,真正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

四、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心得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开始与基础,小学教师任重道远,一定要让学生在小学时代认真地学习数学,为以后的学习铺好道路。小学教师要像一个魔术师,给学生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让数学课堂变幻莫测,给大家带来丰富的想象,让枯燥的数字变得有滋有味,把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生动,让每个学生都由衷地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能够认识到数学对人生、对生活的意义,把数学学习看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一定要做到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要让所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密不可分,也就是一边学习一边应用。有一次一个学生买了一件新衣服,我即兴发挥,赞美了她的衣服非常漂亮之后,看了一下服装标签上的百分数“棉百分之五十五、涤纶百分之十五、氨纶百分之三十”,我随即就给同学们介绍说:这个比例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呢?棉,最让人感觉得舒服,涤纶具有防皱的性质,氨纶的作用则是弹性较佳。这样解释,学生自然就理解了标签上的百分比,数学的魅力也就一目了然了,数学的作用可真大。接下来学习百分比,大家全神贯注,全部进入了学习角色,增进了理解和应用的信心。我相信,这个时候的学习,他们全部是积极主动的,并发自内心地对数学产生了需求和渴望。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所掌握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改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五、选择性学习的特点

数学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方法和进度等的一种自觉自主的学习方式。其实质在于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活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通过选择,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力求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选择性学习有以下特点。

1.选择的灵活性。学生可依据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学生的内在动机、需要、兴趣、接受能力灵活选择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进程等。选择性的灵活性,不仅取决于教学信息呈现的质与量(如价值与兴趣),更取决于学生主体素质结构的差异性。

2.选择的自主性。选择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学力决定选择什么和怎样选择及放弃某种选择。学生在选择中学习,在学习中选择,在选择性中求发展。

总之,所有数学教师都要以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为教育事业努力研读课标,分析教材,了解学情等把数学工作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