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困境及突破
2016-05-28李凤
李凤
摘 要: 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面临迷茫与未知,存在一定的困境。中小学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效率,必须从优化中小学校的发展落实,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解决问题。这要求从优化学校的人文教育环境、提高语文教师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中小语文 教学困境 解决对策
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为社会培养各类的专门人才。然而,在中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却出现严重的分歧,我国小学语文早已经推出新的教学理念,旧的教育方法早已经被社会否定,但是新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在学校中正常实行,而是继续实行旧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只是生硬地记忆,学校只是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成绩、追求所谓的高升学率。是不理会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设定教育方法,没有关注他们的内心想法,很容易扼杀学生的想法和兴趣。这样的结果只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同样问题也发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学处于一个汉堡式的夹缝中:一是处于教育的夹缝:中学语文教育处于基础阶段的语文教育和高等阶段的语文教育之间,既不像基础阶段的小学语文那样亿人瞩目,又不像高等教育语文教育那样前途光明,他本身具有的社会认同感少,而且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二是处于其他学科的夹缝中:中学教育科目太复杂,语文教育沦为不太主要的学科,这样容易让学校在课时分配上不合理,语文教学占用的时间较少;三是处于研究对象的夹缝:不像基础阶段和高等教育和语文教育那样备受多方关注,研究者众多,而是遭到忽视,无人理会。中学语文教学处境尴尬,失去它应有的特色和地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学语文课堂教不被重视,要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老师应该注重课堂语文教学,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及内容上谋求突破,而不是一味地提高成绩。
一、优化人文教育环境
“教育管理者的心中要有以人为主的观念”,看重人的价值体现,发觉学生自身的巨大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做到一切以学生的利益为主。要想提高语文学科的地位,就要加强素质教育。不要让浪潮把民族浓厚的根基文化在经济时代中冲淡、冲垮。在政策方面,确立人文目标,实现中小学校的发展和改革。中小学校语文教育不应被削减,而是要加强、加大,引起人们的重视。21世纪是与国际接轨的信息化社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学习新的知识,培养新的价值观念、新的心理品质。这样才能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要在社会中取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让基础文化更广博、专业知识更扎实,提高综合技能、拥有健全的体格、及时适应对社会新环境等,所有这些都是和语文能力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要多多关注语文教学,给予语文教学活动支持和关注,为语文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提高语文教师素养
教师的任务是执行学校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样就很容易知道,教育质量受教师素质影响。21世纪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终身学习者,就必须改变教育者的教学理念,适应现代教育方法,运用各种先进教学手法完善教学模式。
首先,中小学语文要健康地发展,就需要高素质的老师和先进的教学。在服务社会时,由于人们过于强调教育的价值,导致个人的发展被忽视。如今现在的价值观已经不是单纯的为个人服务,而是教育出的下一代既要对社会有利又要对个人有利,中小学教育要由能力本位教育向人本主义教育转变。“现在我国经济要高速发展,社会需要的劳动者要有更高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转变他们的价值观。要想中小学语文健康发展,就要努力培养新理念的老师,只要老师与时俱进,快速适应新的社会下新的教育方法,就能使当代学生更有竞争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要素,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是最有效率的时候,主动地且投入学习中。而且这时候往往学习效率特别高,心情特别愉快。一个人如果对一个学科不感兴趣,就算你给他多大的帮助,他也不会身心愉悦地投入当中,他只能被动地学习,学不到心里去。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平台,讲课上多涉及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把课堂弄成多样化的形式,在原有的形式上进行创新,上课地点不仅仅局限在教师,可选择进行室外学习,多进行工厂实习,利用多媒体、网络、电视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使学生学习不会单调。老师教课要敢于改变不应只是一种模式,应该运用多种模式,尽量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做到学生爱学老师爱教。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有种急需学习新课的欲望,教师就要尽可能地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言词要富有感染力。教师要留一块天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天空,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质疑、分析、讨论等。要把课堂变成学生情感激发,心灵碰撞的精神乐园,就要激发学生生命的冲动、创造的激情。
四、结语
一旦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课堂上就很容易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热情爱学生,给学生心灵上的安慰,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有助于加快教学进程。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如果学生像鱼儿一样畅游在海洋里,那么学生的兴趣会大大提高。只有营造这样的氛围,教师才能在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圈中超常发挥,同理一旦老师教课超常发挥,学生肯定就会学习认真充实。
参考文献:
[1]江小姜.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减负策略[J].
[2]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韩顺增.对小学语文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分析.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