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6-05-28宣其均
宣其均
摘 要: 有效的情境应具有科学性、学科性、趣味性、发展性和针对性。做好情境设计,就是为了使其更好地为教学目标达成服务,为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情境创设 实践策略
情境是新课改推进中的一项实践成果,由于其效果独特,被一线教师广泛运用于学科教学中,甚至是各个教学环节。虽然经过大量实践与研思,有其成熟的理论经验,但到具体运用环节,什么时候运用?怎么运用?有什么意义?却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情境创设走上“为情境而情境”的歪路提供了机会,现实中的“变味”情境就因此有了存在的土壤。如何提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我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实践体会和感受。
一、应具有科学性
情境要具有科学性,就是要求情境的方式和内容必须正确,没有知识错误,合乎学生学情和生活逻辑,能在需要时恰当合理地为教学服务。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情境的内容要科学,不可无中生有;二是情境内容的表述要科学,不可含糊不清;三是情境的结构要科学,不可东拼西凑;四是情境创设时机要正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例如,在探究“圆与圆位置关系”时,我们不能先创设多媒体情境取代学生“做中学”,而应先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再用多媒体强调;否则就是不符合科学性原则的,应该避免。
二、应具有学科性
学科性就是要求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数学学科特色,有“数学味”,不能出现“泛数学”或“非数学”等不伦不类的情境样式,特别是“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情境了”。教学中,我们可从这两个方面加以把握。首先,要认识到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数学有自己的语言,重逻辑,指向明确清晰。即使要创设生活情境,其语言描述也不能有过多的无关信息,否则冗余、绕弯、繁琐,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因此,要有“数学味”,情境创设要应紧扣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其次,要区分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做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
三、应具有发展性
发展性是情境创设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在为教学服务的同时,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恰当地、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方式和内容时,应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尽力做到使学生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发展:一是所创设的情境能使学生逐渐由最近知识区发展为较远知识区,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二是所创设的情境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有帮助,而且能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甚至终身受益。实践中,当学生缺乏主观感受时,我们可以多用多媒体动画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时,我们不能创设多媒体实验情境以替代,应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做中学”、“做中学”;当学生需要深化认识,开展探究学习时,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加以引导,等等。简言之,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与情境的内在联系创设,要“反映学生熟悉和可以理解的事物”。
四、应具有趣味性
苏霍姆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数学是抽象的,逻辑性较强,这对于刚从形象思维阶段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初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堵墙,把学生挡在了数学殿堂的大门之外。托尔斯泰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情境教学必然应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我要学”的自主动力,能把学生吸引教与学的活动中。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也是关键所在。相反,如果我们创设的情境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不富有挑战性,就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那么情境创设同样不能改变当前学生“怕数学”的现状。所以,情境创设要突出趣味性,具备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再新颖的形式反复刺激学生,也会变得陈旧,这也是孙悟空失去“磁力”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能引发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所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情境必须数学化、趣味化。
五、应具有针对性
情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为目标的达成提供便捷的,要实现情境创设的目的,我们必须加强针对性设计,做到目标明确,轻装上阵,尽量腾出时间与空间为主题服务。而实践中一些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往往多而杂,其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为学生科学知识的生成而创设。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只好挖、挤学生学习、思考时间。如有的老师创设的情境并不是教学的有用资料和素材,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创设的一个小插曲;有的老师设计的学习情境,由于有太多无关因素的刺激和干扰,反倒冲淡了教学的主题和重点;有的学习情境层次太低,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有的则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过于理想化,学生无法感知,等等。出现这样的教学情境,都不具备针对性,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科学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学科性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针对性和发展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取向,而趣味性则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做到这几方面的有效结合,我们就能在教学中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有效情境,既能为教学目标达成服务,又能为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施福涛.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3.8.
[2]钟文琴.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8.
[3]高磊.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