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05-28童远芳

考试周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画圆黑板面积

童远芳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我从教的二十几年教学生涯中,我一直恪守教学大纲,备课谨小慎微,挑选一些优秀教案不断学习,不更改教学顺序,对于课本中的内容不分重、难点,只要是教材上安排的都一字不漏地写在教本上,然后照本宣科。尽管我备课呕心沥血,讲课滔滔不绝,板书泾渭分明,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不温不火,考试成绩也在中等徘徊。于是,我逐渐反思自己的教学,改变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精心地、合理地、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是提升课堂效益的关键。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竞争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学习中的竞争是迈向社会竞争的一个初始试炼。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使学生在“安逸”中体会“忧患”,在“忧患”中获得历练。在学习上,竞赛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主要方式,所以竞赛情境的设置,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关键。我在教授“认识面积”一课时,对此深有体会,以下是具体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比赛,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老师要请2位同学上来比一比,第一位要把这小图形涂满,第二位同学要把这大黑板涂满。谁来,勇者上!你选择?你只好选黑板了……1、2、3,开始涂,看谁先涂满?那位涂黑板的学生还在努力地涂,课堂上响起了喝彩声。我问大家:为什么笑呢?笑声过后要有思考。你们发现什么?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同学说老师,太不公平了;有的说他太笨了,五花八门。小学三年级学生对“比赛”很感兴趣,令我吃惊的是,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于是,我和同学们带着疑点和悬疑,开始了这一部分教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例如,我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谁来介绍介绍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

生1:我早上7点10分起床,7点40分上学,中午11点5分放学,下午1点50分上学,下午5点20分放学,晚上9点睡觉。

生2:我是7点起床,但7点半就上学,中午11点5分放学,中午1点到1点40分午睡,下午1点40分上学,放学后我玩到6点,晚上7点到9点做作业,晚上9点半睡觉。

师:同学们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得挺合理。

师:请看大屏幕,跟着芳芳感受一天的大好时光。课件按一天的作息时间播放主题图的情境,右角钟面同步转动,配乐。

师:大家看得真认真,谁来说说这个时候你在做什么?课件出示(11时)。

生1:这时我在上课。

生2:这时我在睡觉。

师:为什么同一时刻,有的在上课,有的在睡觉呢?

生:因为一个说的是上午11时,一个说的是晚上的11时。

师:大家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师:对!像这样,在时刻前面加“上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是我们学过的12时计时法。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课一开始,我通过演示动态的主题图生活情境,配以钟面指针转动,因为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加上动画演示,学生很感兴趣,看得很认真,再通过“11时你在做什么、为什么同一时刻,做的事却不一样”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又自然导入“24时计时法”的学习,教学水到渠成。

二、激活和修正学生已有的经验

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现代学生的学习已有的经验有时远远超出教师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该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情节。

学生在学习“面积”时,学生对“面积”一无所知吗?面积作为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但并不等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学生究竟对面积了解多少?我进行了全面调查后:直面学生的认知现实,暴露学生已有经验,淡化对概念的字面理解,注重教学材料的数学实质,力求用简单的材料上出富有思考的课。更多指向描述一个物体的表面大小的需要,加强面积和周的比较。向课本学习,把面积的含义和常用面积单位的建立作为重点,引发学生质疑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潜力。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知识——面积(板书),你们听说过面积吗?在哪儿听过?

生1:我在书本里看到过。

生2:装玻璃时听到过。

生3:我家买房子时听说过。

生4:我家地出租时,听我爸说过。

生5:拆房时,补钱要按面积算。

......

师:原来生活中大家接触到的面积有这么多,这么有意思!我们周围哪儿有面积?

学生:黑板上有面积。

师:黑板也有面积啊?你上来,告诉我们黑板的面积在哪里?

生:(边讲边用双手去摸黑板面)就是整块黑板。

师:这整块黑板面这么大,就是?

生:黑板的面积。

生:教室里有很多面积,树叶也有面积。

……

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时,多数学生在学之前都能正确计算出答案,只是算理表达不出来。如果按教材安排的起点设计教学计划,学生就会索然无味。在学习几百几十加减法时,我没有按部就班地讲,而是出口算题让学生自学,全班除五六名计算速度慢,其余的都懂。如果把教学起点定在原来的材料起点上,显然不符合学生实际。为此,我把教学起点调整为几百几十加减法的进退位上,叫部分中上等学生上台板演讲解,让中下等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规律,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兴奋。

三、找准核心知识,关注数学本质教学,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中如果过分拘泥于教材,只把着眼点放在理解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大多只局限于补充、调整一些习题,不敢更改例题,更谈不上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例题。尽管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但教师可以认真研读教材,在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上进行教学重构,分析知识点的主次安排,抓准核心知识,关注数学本质教学,才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圆的认识”是一节经点老课,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上法。教材也没有给“圆”下具体的定义。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果把“圆”的知识点的学习融入多次的画圆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推理感受圆的本质,学生对圆的特征会有更深的理解。我在教学这节课时,以“画圆”为主线,帮助学生自主感悟,简单地认识圆,取得较好的效果。

(1)场地画圆。在操场上画圆,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动作,唤醒学生认知经验(旋转,线段),同时展示场地画圆与圆规画圆的联系,引导学生领悟画圆的原理,突出圆的本质。

(2)钉绳画圆。老师和学生都准备好钉、绳、粉笔。学生与老师画圆比赛:学生发现老师能画出圆,而他们却画不出,找出原因(半径没固定)。

(3)圆规画圆。有了以上的经验,再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我留给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讨论画圆的技巧及注意点,进行再一次的画圆,在具体的活动中经历再发现,体会圆的本质。经小组交流:学生明白,三种不同的画法,本质却相同。学生经历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对圆的认识更充分。课堂教学把握知识的核心,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学生理解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必须改变以往的备课、授课方式,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服务于学生,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画圆黑板面积
圆的启示
擦黑板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画圆的月亮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