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臧伯平起伏跌宕的革命人生

2016-05-28朱龙河

乡音 2016年4期
关键词:南开大学斗争抗战

文/朱龙河



臧伯平起伏跌宕的革命人生

文/朱龙河

〔编者按〕从2010年庆祝河北省政协成立60周年起,本刊几年间连载了自省政协1950年成立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几十名委员的业绩,受到广大读者欢迎。2015年是省政协成立65周年,为了彰显广大委员在革命战争年代,或和平建设、改革开放时期的卓越贡献,本刊继续展现了不同时期各界省政协委员的风范。2016年接续刊登,以飨读者。

臧伯平

臧伯平(1913- 2005),河北唐县人。早年就读保定第二师范。北平民国大学毕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共党员。抗日战争中历任唐县县委书记、建屏县县长、灵寿县县长,晋察冀边区第四专员公署专员,第十一专员公署专员、地委常委。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后,任市建设局局长、市政府秘书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石家庄市副市长、市长,河北省建设厅厅长、中央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七局局长、北京航空学院党委第二书记,1964年出任南开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1977年任天津大学校长,1978年任南开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1979年任教育部副部长,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成人教育协会会长。河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臧伯平是一位老革命家,他革命的一生充满坎坷荆棘,跌宕起伏。但无论是战争年代担任地、县领导工作,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从事建设、工业、教育工作,为党为人民的赤子之心不改初衷,成为共产党人的楷模。

保定“二师学潮”中被捕

臧伯平出身农家,自16岁时便走上革命道路。锻炼他的第一个革命熔炉,即是保定“二师学潮”。

“二师学潮”即保定第二师范学校的护校斗争,这是20世纪30年代初北方影响很大的一个革命事件,梁斌小说《红旗谱》主要就是写的这个事件。当年臧伯平是该校的一名学生,参加了这场斗争,并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当时的情况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东三省大举进攻,国民党政府却执行“攘外必先安内”“全力剿共”的反动政策。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保定第二师范的学生在中共保属特委的领导下,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当时臧伯平不仅是一名学生,同时是二师的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成为“二师学潮”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平时他的工作是主编公开刊物《曙前》,而在地下,却是党的秘密刊物《破晓》的主编,为这个刊物,他冒着生命危险,费尽了心血。臧伯平带领大家团结战斗,并通过合法的斗争驱逐了两个反动校长——秦万瑞和张陈卿。这样,到1932年春,全校有党员、团员和反帝大同盟、左联等组织200多人,占学生总数的50%以上,成为保定地区革命运动领导中心。

保定国民党反动当局为了瓦解二师的革命力量,企图把二师党员一网打尽,查封了二师,令学校在4月份放假,6月份登报开除了50多名学生,勒令30多名学生休学。

中共保属特委根据省委指示,决定开展护校斗争,几天之内,放假回家的臧伯平等50多名学生应召返回学校成立了护校委员会,臧伯平担任护校委员会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和纠察队队长。6月22日,反动军警包围了二师,断水断粮;7月6日,全副武装的军警对爱国学生开始了血腥大屠杀。护校学生当场牺牲8名,重伤4名,臧伯平等50名学生被捕。

被捕后,臧伯平受尽了敌人的折磨拷打,但他坚贞不屈,并与其他学生党员建立了狱中党支部,在狱中坚持斗争。1935年5月12日,臧伯平和其他6名二师学生刑满释放。

新中国成立后,臧伯平曾出版了以“二师学潮”为题材的回忆录《七月风暴》和《足迹》、长篇小说《破晓风云》、诗集《步尘小集》等。

抗战中出生入死战倭寇

八年的全面抗战,河北是重灾区,但冀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同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斗争。而臧伯平在这八年全面抗战中,都是在河北的地、县委主要领导岗位上做抗战的领导工作——1937年8月起任唐县县委书记,1941年起任建屏县县长、灵寿县长,1943年起任晋察冀边区第四专员公署专员,第十一专员公署专员、地委常委。由此可见他担负的任务之重。

艰苦的抗战岁月,臧伯平接受了严峻的考验;军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殊死斗争,使他终生铭记。臧伯平生前,曾多次接受记者、作家的采访,只要提起抗战岁月,臧伯平老人都激情难耐。

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是1941年至1942年,这两年,是日寇对军民“扫荡”最残酷的时候,当时臧伯平正担任建屏县(后并入平山县)县长和灵寿县县长。县长之职除组织村民抢收抢种,保护民众的生产生活,还要时时指挥村民坚壁青野,开展敌后对敌斗争。当年,孙毅将军担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兼任抗日大学二分校校长,抗大二分校就设在灵寿县的陈庄一带,从此臧伯平与孙毅将军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那时,抗战中的县级政府不但工作生活的环境太残酷,而且日寇对中共领导的县政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心想摧毁。孙毅将军对这种情况了如指掌,就派人通知臧伯平,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让县里领导的队伍和抗大学员一起行动。由于孙毅将军领导的部队有电台,随时可以和聂荣臻司令员联系,孙毅将军也就随时可以向臧伯平通报日寇的动向,所以臧伯平在斗争中心里有了底。那两年,县里领导的抗日队伍多次参加反“扫荡”战斗,都没有受到特大损失,这与孙毅将军的领导是分不开的。

臧伯平一生中,无论担任何种领导职务,都坚持亲民爱民,深入群众,关心民瘼,和群众打成一片,这也得益于抗战时困难时期的历练。当年,不仅战争环境残酷,时时面临生死考验,而且生活上也相当艰难,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的军队受到老百姓的保护,那种血肉相连、血溶于水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晚年时的臧伯平常常提及。

两度出任南开大学党委书记

臧伯平一生的革命生涯职务多变,最后的落脚点是教育,曾两度出任南开大学党委书记。

1964年,臧伯平从北京航空学院党委第二书记任上,调任南开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当年,虽然学校开始参加一些政治运动和批判活动,如组织师生下乡参加“四清”运动,开始批判《北国江南》《早春二月》《逆风千里》《不夜城》等所谓“毒草影片”,但总体说,教学工作还算正常。

当时,笔者已是南开大学中文系四年级学生,几次开大会听过臧伯平书记讲话,师生们都心服口服,认为臧书记对高校工作非常熟悉,有丰富的办学管理经验,所以他强调高校教书育人和抓紧师生政治思想工作的理念,师生都欣然领悟。记得有一次,他在主楼小礼堂专门给中文系的师生作报告,师生们都知道他是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破晓风云》,所以早早地齐聚小礼堂。因为在中文系师生心目中,“作家”的分量比“书记”的分量还要重。那次他主要讲思想政治教育。正讲着,有个同学递上个条子,请他讲讲小说《破晓风云》的创作,只见他看了一下条子说:“不说那些了,还是讲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吧!……”他虽对“二师学潮”只字未提,但从他的表情看,那场血与火的斗争,他必定是刻骨铭心的。

十年动乱中,臧伯平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惨遭批斗,他的小说《破晓风云》被诬为“大毒草”,被斗时还将这本书挂在他的脖子上,他的肋骨被打断三根。他被强迫劳动,有时在校园拔草,因他身材较胖,蹲下拔草成为一种折磨。有一次让他劳动时筛白灰,有人将白灰抛到他的脸上,致使他的左眼几近失明……如此这般,他的身心受到极大摧残。至1973年底,他恢复工作。粉粹“四人帮”后的第二年——1977年,出任天津大学校长。1978年,又回南开大学担任党委书记兼校长。进入新时期的南开大学,在臧伯平领导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新阶段。

臧伯平所著长篇小说《破晓风云》书影

“燕赵史话”之定州

猜你喜欢

南开大学斗争抗战
浪漫的材料
南开大学制备新型超强韧人造蜘蛛丝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一道南开大学自主招生试题的推广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Suggestionsfor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Audiobook Websitesby Changing Them to S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