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红杰唱红《紫花丁》背后的故事
2016-05-28素宁
文/素宁
咸红杰唱红《紫花丁》背后的故事
文/素宁
《紫花丁》剧照,咸红杰饰周汝珍
【人物名片】咸红杰(艺名小凤霞),1974年生,河北泊头市人,沧州小凤霞评剧团团长、领衔主演,二级演员,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11岁登台,是新凤霞最年轻的入室弟子,代表剧目《花木兰》《三看御妹》《花为媒》《乾坤带》《杨三姐告状》《秦香莲》和大型现代戏《紫花丁》等,《紫花丁》一剧被列入河北省“十个剧目精品工程”。她带领“庄户剧团”长年扎根农村,每年演出四五百场。2014、2015年连获“沧州市十大新闻人物”称号,河北省“三八红旗手”,沧州市政协委员。
当前,在戏曲艺术演出市场不大景气的情况下,许多剧团台口都难找,而沧州小凤霞评剧团却是另一番景象,不仅一年四季活跃在京津冀农村广阔舞台,一年演出达四五百场,而且近来排演了大型现代戏《紫花丁》,轰动剧坛。这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最近,笔者采访了该团团长、主演咸红杰。
一出《紫花丁》轰动狮城
2015年11、12月份,一出大型现代评剧《紫花丁》遍演沧州城乡,引起轰动效应。这出戏演的是以“沧州好人”典型代表、青县敬老院院长周汝珍为原型的事迹。周汝珍现年70多岁,她在担任青县康复敬老院院长期间,30多年如一日敬养老人。面对病困的老人,周汝珍周到细致地服务,还采用野生草本植物紫花丁熬制汤药,为老人们洗肠、擦身……面对社会上的一些流言,她义无反顾,先后照顾7名病残儿童和180多名孤寡老人,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孝闺女”。周汝珍为此荣获了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北省“三八”红旗手、河北省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河北省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国好人榜”。
咸红杰告诉笔者,这出戏演的是真人真事,戏中的主人公周汝珍由她饰演,并且就用的真名。排这出戏,不仅是自己心灵上的一次升华,而且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次实践。“在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我们排演这出戏,目的在于唱响主旋律,弘扬‘沧州好人’精神,打响沧州文化品牌,进一步推进‘文化之城’和‘好人之城’建设……”她说。
为了排好这出戏,沧州市委、市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剧目打造也是高品位、大手笔,由国家级著名编剧写剧本,著名导演执导,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也加盟。名家名剧产生了广泛影响,《紫花丁》不仅遍演青县11个乡镇,而且在沧州市十多个县上演。——“紫花丁,顶紫花,大洼野地把根扎。苦是别样味,香自心里发。分担人间痛,情洒百姓家。陪伴夕阳红,雨后迎彩霞。”全剧的主题曲回荡在沧州大地上……
新凤霞主动为她取名“小凤霞”
咸红杰近来之所以能唱红《紫花丁》大型现代戏,关键在于她有远大志向和扎实功底。她是泊头市人,从小就喜欢评剧,7岁时就开始学唱,11岁时在泊头市文化馆评剧团正式学戏。
进了评剧团,咸红杰开始了专业练功。“从进入剧团那天起,一年四季,每天早晨4点钟起床,早饭后沿着河坡喊嗓一个小时,冬天冻得打哆嗦,眉毛上都是霜。喊完嗓,到练功房压腿,一个老师按着学员的支撑腿,一个老师按着学员的肩膀,一个老师帮学员把腿搬到头顶,小伙伴儿们疼得直哭。有个小伙伴儿实在受不了,狠狠地在老师胳膊上咬了一口。不过,我咬牙坚持下来了!”在评剧团经过三四年的勤学苦练,边练功边排戏,咸红杰打下了瓷实的幼工。
198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时,沧州地区举办戏曲汇演,泊头青年评剧团以咸红杰主演的《花木兰》和《三看御妹》两出戏参演,那年她才15岁。第二年春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重播这两出戏时,恰巧被新凤霞听到了。新凤霞感到这两出戏主演的唱腔很有“新派”韵味和特色,于是她找到秦皇岛评剧团的朋友说:“这个丫头唱得很好,声音很像我,非常有前途。”并嘱托刘奎中一定要找到这个演员,好好培养。
两年后,咸红杰终于来到新凤霞身边,1992年6月24日,在吴祖光的主持下,正式拜师新凤霞,拜师仪式在新凤霞家中举行,场面相当隆重,泊头市文化局的领导也参加了。新凤霞对咸红杰说:“孩子,你在我几十个弟子中,是唯一一个从农村来的,没有受过戏曲科班的系统培养,但你有你的长处和优点,有你自身的天赋和优势。你今年才18岁,比起大师姐们来,像李红霞、谷文月,都比你大30多岁,你学艺的道路很长。师父从今后不光教你唱戏,还要教你如何做人呢!”并为咸红杰定下两条规矩:精心学艺技要深,诚实做人德要馨。
“第一次跟新老师学戏,是在拜师当年的冬天。”咸红杰说,当时新老师问了她这些年学戏的情况,感到学的剧目太少,要她多学几出,主要是学好拿手戏、看家戏。接着,新凤霞首先向咸红杰口传心授她的代表剧目《花为媒》《乾坤带》。
从此,每年的演出淡季,咸红杰都要到新老师家住上三四个月。她精心求艺,老师倾心教授,这样一学就是6年。6年间,咸红杰不但学习了新凤霞亲授的《刘巧儿》《花为媒》《三看御妹》《乾坤带》《杨三姐告状》等十几出戏,而且学到了“新派”艺术的真谛。这是咸红杰艺术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她评剧艺术上的一次升华。
尤其令咸红杰终生难忘的是,在向新老师学习到第四个年头时,老师看她学有所成,便主动给她起了艺名“小凤霞”,并寄予很高的希望,说道:“艺名不是罩在你头上的光环,而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你应该知道怎样去做。你要做到‘咸出于新新于新,红出于凤红于凤,杰出于霞杰于霞’。”从此,“小凤霞”的名字在评剧界广为人知。
《紫花丁》剧照,咸红杰饰周汝珍(右)
担任团长,率团遍演京津冀
演艺界的演员有个习惯,艺术精进或出名后,往往是应邀或主动走向更高一级的艺术院团。咸红杰向新凤霞学艺6年后,也曾有某市著名评剧团邀请加盟,她也有此一闪念。可静下心来一想,自己已是泊头青年评剧团的台柱子,要是一走,这个小团很可能难以支撑,便动摇了“走”的念头。恰在这时,剧团的老团长也恳求她留下,咸红杰横下一条心,不去攀高枝,带领大家闯出一条新路。这样,她接了老团长的班,挑起了团长重担。
咸红杰说,她是临危受命。剧团是艺术生产单位,必须排戏演出。可团里当时不仅找不到台口,大家发不了工资,而且到期的银行贷款也还不上,银行要封戏箱。经咸红杰跑到银行恳求力争,最终还贷延长三年。在这种困境下,咸红杰说,没有别的办法,已经逼上梁山了,必须带领全团人马,背水一战!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虽是个小团,但演出剧目并不缺,袍带大戏、生活小戏都有,水平也不差,首要的是把演出市场搞活。”咸红杰说,天津是“戏剧码头”,天津人爱看评剧,首战就瞄准天津。于是,她到天津市郊县一个村一个村地跑台口,一出去就是十天半月的。每天早上四点钟就往农村跑,转一趟就是几百里路。开始台口难找,有的村让他们先“试演”,她也答应。试演时,他们铆足了劲儿,拿出看家戏《花为媒》,她扮新凤霞教的张五可。果然,观众们被她的表演和唱腔所吸引。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津郊观众知道河北来了个“小凤霞”,遂在那里一步步打开了市场。1996年冬天,在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村,村主任听过咸红杰的唱,立即签下三天的演出合同,第一场打响后,村里续签三天。接着,剧团在天津西青区和静海县一带,一个村一个村地演下来。咸红杰说,演出为创收,但也不是“唯一”,义演也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在天津市东丽区张贵庄,挂着“泊头青年评剧团”的牌子,已挂了七年,演出淡季,他们就为那里的18个社区义演,深受欢迎。
现在,不仅剧团的演出收入增加了,延长三年的贷款早已按期还清,而且剧团无论是在津郊演出,还是在市区大剧场演出,都已有了名气。
“小凤霞评剧团”挂牌后首创大戏
2014年7月,泊头青年评剧团更名“沧州小凤霞评剧团”,并正式挂牌,咸红杰担任团长,她的师姐谷文月担任名誉团长。
咸红杰说,剧团更名不只是形式,更主要的是艺术品位的提升。我们启用这个名称,既表达对恩师的怀念,也为了对“新派”艺术的追求和传承。果不其然,“小凤霞评剧团”挂牌当年9月,正逢收获的季节,剧团的大戏便在沧州大地许多乡村连连唱响,舞台更广阔了,演职员的心气更高了。咸红杰,30个春秋,在一个评剧团的执着坚守和不懈进取,换来了剧团的繁荣发展,她本人也收获了崇高的荣誉——“沧州市十大新闻人物”、河北省“三八红旗手”。
“一个剧团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学演别人的剧目是前提,而创演出自己的剧目则是根本。”咸红杰说,自从“小凤霞评剧团”挂牌后,她就一直思考如何排出自己的新戏。机会终于来了,现年70多岁的青县“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周汝珍,不就是最好的题材吗?于是她多次深入养老院,和周汝珍生活在一起,我省著名剧作家石润生等很快写出剧本《紫花丁》,2015年6月份开始投排。
在《紫花丁》这出新戏里,咸红杰扮演主角周汝珍,从40来岁演到70多岁,行当上,前是青衣,后是老旦。“这对我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呀!不过,我已多次深入生活,把握了剧中周汝珍‘这一个’,演出后观众还是认可的。”咸红杰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