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效语文课堂“三法”
2016-05-28覃文
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课堂 打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99-01
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对学生人文素养及情感素质方面的培养重视不足,一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在具体的教学中过于封闭,其教学内容基本围绕书本知识展开,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学习兴趣的提升已经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增强教学有效性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打造有效课堂的过程中要寓教于乐,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益。
一、加强教学互动
新课程改革鼓励和强调开展有效教学,倡导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向“主动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认识语文学习的价值,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初中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需求,注意课堂的动静转换,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时,对于课文中范进不同时期的遭遇,如果教师只是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单向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打起听课的精神,也没有办法达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而如果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能促使学生对文中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以及文章思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在进行小组讨论后,教师可开展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当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以往学生只听不讲的教学形式,将互动性教学融入语文课堂之中,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互动性强的课堂中,学生更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注重情感体验
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情况以及具体的认知情况制定适合其发展的课堂氛围。在构建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个学习个体的心理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行为偏好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世界,有效地学习语文。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有效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真正回到语文学习的角色当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对于那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之后,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在剧本创作和表演中逐渐产生自己独特的感悟,达到课文阅读中的再创造。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时,为了不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与文本相关的视频资料以及图片,讲授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让学生不断增强学习热情。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他们选好导演、编剧,再确定演员。学生表演结束后,教师再让参加表演的学生谈谈表演后的感受和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表演,学生能真切地感悟到皇帝和大臣的虚伪愚蠢。
三、强化实践运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鉴于此,教师要拓宽语文教学渠道,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实践活动中,会感到学有所获,获得满足感,同时也能巩固所学。争强好胜是初中生共有的心理特征,初中语文教师适当开展一些竞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大有裨益,教师可通过竞赛或游戏激发学生思维,使其注意力更集中,发挥其聪明才智,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笔者在周期性举办知识竞赛、作文竞赛、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班级后面的墙壁上设计了颇具特色的“青苹果园地”,园地中设立了习字、演讲、作文、周记、古诗等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与不同的栏目评比,每次各项各设若干名优秀奖,逐步积累,到期末时评选最终的优胜者,并适当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竞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因此更为高涨。
总之,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场所,要想营造出轻松愉悦、和谐有效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除了要在语文课堂上加强互动交流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学生自学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掌握更多有效的学习方法。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