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新闻资源的运用
2016-05-28庞海燕
庞海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闻资源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98-01
在信息化时代,报纸、互联网、电视、手机等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新闻信息,充实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也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重要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应看到新闻的重要影响力,教会学生使用新闻资源来丰富知识面,促进自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引导学生正确辨别和选择信息。在教学中适当引用新闻资源,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关联,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教学目的。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论述新闻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引用新闻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益。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兴趣带动下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应让语文教学与生活互相融合。新闻资源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新闻丰富的内容,精炼、灵活的形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雨林的毁灭》(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一文是关于环保的文章,讲述的是热带雨林被毁灭的原因,以及雨林毁灭所造成的严重灾难。教师可以这样举例:这几年来,由于乱砍滥伐,掠夺性使用森林资源,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土地沙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洪涝灾害经常发生。为了积极响应保护“母亲河”的倡议,我国在沿黄河一带地区建造了长达100米、宽0.5千米的防护林。教师还可以举出目前臭氧层出现漏洞、全球变暖、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等例子,说明森林资源严重破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通过这些新闻资源,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引用新闻资源,丰富学生知识面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的人才须具有丰富的知识面。新闻资源作为一种课外资源,能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目的。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课外材料中阅读信息,扩大知识容量,达到拓展知识面的目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知识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少年爱因斯坦》(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表现了科学家热爱科学、国家的崇高精神。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教师可以引用我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新闻资料。如展示屠呦呦诺贝尔奖报告会演讲全文,让学生着重读“但是,当年从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沿用历史的中药青蒿中发掘出青蒿素的历程却相当艰辛……目标明确、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学科交叉为研究发现成功提供了准备……信息收集、准确解析是研究发现成功的基础……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这几段自述,然后让学生比较课文中爱因斯坦和屠呦呦的科学精神,从而总结出创新、独立思考、求实是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精神。这样,通过屠呦呦的新闻案例和课文中爱因斯坦的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他们严谨、奉献精神的感染,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引用新闻资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新闻资源是对生活事件的加工。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引用新闻资源,能从多个层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新闻资源,能把学生的写作视野从教科书拉向广阔而丰富的社会,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在执教《写一个人》(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时事新闻视频——《2015,感动中国》,看完之后,让学生回忆视频中看到的人和事迹,并且写出印象最深刻的人和事迹的镜头。之后,引导学生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引入新闻资源后,学生有了写作素材,就不会再发愁要写什么了。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新闻资源,能避免学生写作稚嫩的特点,把握新闻写作明快、简洁、清新的特征,让学生学会用真实事件感染、打动人。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都包含新闻六要素,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典型的新闻报道,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写”“如果让我写,怎么做到简洁明快”,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此外,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引入新闻资源还能活跃学生的写作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思考问题,拉近学生与世界的距离,提高对社会、新事物的关注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引新闻资源进课堂,就是引时代活水进语文课堂,就是打通语文与生活的通道。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