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境变式进行主线设计
2016-05-28梁艳云
梁艳云
【关键词】情境变式 教学主线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72-03
由广西师范大学数计学院负责的“南宁‘666数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第二次集中研修”项目,计划于2014年5月8日下午在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主题是通过同课异构聚焦常态课的优化,建议授课教师要充分展示本校数学课堂教学的风格。
接到通知后,学校数学教研组把本次活动安排在初二年级组,根据教学进度,授课内容是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函数图象的意义》(第二课时)——《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图象》。怎样才能使本节课的教学既贴近生活又能渗透所需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呢?我们变式教学小组成员就本节课的设计进行了讨论、深入地思考、反复地斟酌和再三地推敲后,决定采用变式教学中的情境变式进行主线设计。
情境变式,选取素材是创作的第一步。桂林的四月春意盎然,学生刚刚结束了乐满地的春游活动,我们一致认为若以这次活动为背景,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为素材进行问题设计,一定深受学生喜欢。但问题的提出和问题情境的变式必须合情合理,否则难免牵强,给人矫揉造作之嫌,为了让数学与生活有机融合,使问题情境的变化自然贴切而又有趣,我们构思了一个班级,把她命名为“乐思班”,创造了四个人物,其中两个主角、两个客串,他们各有身份和特点:主角之一“乐思班”的班长、聪明博学的数学天才小明,主角之二天真活泼、调皮好动的小强;客串——“乐思班”班主任也是一位数学老师,另一位是小明和小强的朋友小红。于是我们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教学过程
一、准备
(一)导入新课
导语:乐满地是我们成长的乐园,每一年我们学校的不同年级学生都会选择去此地游玩,今天我们将跟随“乐思班”的两名同学一起体验“乐满地之旅”,在玩耍中领略数学的魅力!
(二)学会识图
图片一:气温图
过渡语:桂林的春季是雨季,我们可爱的附外人流传这样一句话:“附外活动多风雨,雨中游玩是常事!”小明出发前上网查阅了桂林市的天气情况,接下来请回答图1中的问题:
【精彩片段一】
师:这是一幅什么图?
生1:天气图。
生2:温度图。
生3: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气温图。
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3: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
师:非常好,看图时首先要了解横、纵轴所表示的意义。
师:从图中还能获取哪些信息?
生4: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24℃,最低温度为8℃,温差为16℃。
生5:8时温度是16℃。
生6:4时和24时的温度都是10℃。
生7:0时~2时、14时~24时温度在下降,2时~14时温度在上升。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特别强。我们一起看看大家所获得的信息的特点——特殊点的实际意义,图形的变化趋势。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知道了这类问题的识图方法。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类问题的识图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归纳出以下的识图策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气温图获取信息,让学生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形成经验。
(三)学会用图
图片二:行程图
过渡语:出发前“乐思班”的班主任用一幅“行程图”做了简明精要的行程安排,请看图2中的问题,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大家到达乐满地是什么时候?用了多少时间?
(2)去乐满地途中,可能由于前方堵车,汽车减速慢行,你知道汽车何时开始减速么?
(3)大家什么时候回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返回时平均车速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行程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并灵活运用从图中获取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
(四)逆向思考
【精彩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为这幅图编写一个合理的情境。
生8: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幅行程图。刚开始汽车在市区行驶,车多速度慢,出了市区后,进入高速公路,速度比较快,然后到达乐满地玩了一段时间,就返回学校了。
生9: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一幅心情变化图。因为全班同学出去玩耍,上车前心情就开始慢慢兴奋,上车后,大家在车上开展活动,心情越来越兴奋,到了乐满地玩耍时一直保持这样的兴奋状态,从乐满地返程到学校心情逐渐平静。
生10:我们还可以把它看成一幅电量图。本次春游我带来了一个游戏机,出发前,我一边玩一边充电,发现马上就要出发了,于是我停止玩耍,专门充电,很快就充满了,在车上跟同学们一起开展娱乐节目,所以没有玩游戏,到了乐满地一边跟同学们玩耍一边玩游戏,很快就把电用完了。
……
师:你们太有想象力了,大家说得都很好!
【设计意图】这幅图主要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二、出发
(一)综合考查
过渡语:班长描绘的这幅图,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玩耍的心情很急切,让我们出发吧!
【设计意图】由一辆车的行程图变为两辆车的行程图,综合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用图能力。
三、游玩
过渡语:同学们在车上一路欢歌,很快就到达了乐满地。让我们进入主题乐园吧!在玩耍中,比一比,看谁最快!
(一)初级挑战
(1)三个图象中哪个分别对应小明、小红、小强?
(2)海盗船距离圣战骑兵多远?
(3)小明和小红跑步的速度是多少?三名同学的步行速度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初级挑战设计了一个同学们熟悉的行程问题,图象单一,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既可以通过图象获取信息,计算速度,也可以根据图象的走势判断速度的快慢,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中级挑战
【设计意图】中级挑战设计了一只鞋子下落过程速度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图,既突出了趣味性,又增强了思维的难度,由初级挑战中的匀速运动变为匀加速运动,且问题提供的四个选项,图象丰富多样,既有直线型又有曲线型,既有上升又有下降,还有与x轴平行的,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奠定了基础,同时又渗透了学法指导(即选择题中的排除法)。
三、高级挑战
【设计意图】高级挑战图象由单一变为复合,问题由封闭变为开放,难度由小到大,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终极挑战
1.根据情境解释
【设计意图】终极挑战选择了一个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为背景材料,第一,它不仅体现了问题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第二,考查学生对复杂情境中的信息处理能力,首先要求学生理解乌鸦喝水的整个流程:找(石子)——投(石子)——喝(水)——再投(石子)——再喝水,然后要找到流程中每一过程象对应的函数图象;第三,答案B与C的出现,对学生的选择造成了干扰,图象很相似,与流程很吻合,哪一个才是正确答案呢?最后还要应用函数的概念才能确定。
2.根据情境画图
【设计意图】终极挑战由识图、用图上升到了画图,对学生灵活运用函数图象解决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再停留在学生会识图、用图的层次上,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情境创作图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四、返程
【设计意图】第四版块——返程的设计,虽然只有一张学校的图片,但其目的是使故事有一个完整性。
五、回味
(一)图形再现
(二)文字概括
(三)模型提炼
【设计意图】“回味”实际上是对整节课的归纳总结,它的最大特点是从图形、文字和模型三个角度进行回顾,既有图形的直观,又有文字的精准,更有模型的升华,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两明一暗
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变式教学中的情境变式,共有三条主线,即故事主线、问题主线和思维主线,其中故事主线和问题主线是明线,思维主线是暗线。故事主线以春游为背景,从准备—出发—游玩—返程—回味五个方面进行设计,整个故事发展自然流畅,环环相扣,就像一条精美的旅游路线,沿途风光无限,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问题主线从识图—用图—画图三个方面设计,层层推进,步步升华;思维主线,由正向思维—逆向思维,起承转合,恰到好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背景选择——喜闻乐见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人们说:数学如同一桌营养丰富的大餐,但未必人人都爱吃。相同的材料,不同的厨师会做出不同水平的菜肴,这就需要厨师在色、香、味等方面下工夫。上课也一样,相同的内容,不同的老师会上出不同水平的课程,学生的喜爱程度也就不一样。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我们选择了学生参与过的春游活动为背景,以学生喜爱的娱乐活动,如:海盗船、风天雷、圣战奇兵等作为基本元素,进行问题的创作,主要目的是为了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最高境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增长了能力。
三、问题发展——层层推进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促使学生的识图、用图、画图能力的飞跃,在游玩版块中设计了初级挑战、中级挑战、高级挑战、终极挑战;图象由单一到复合,问题由封闭到开放,思维由正向到逆向;解决问题由单一的行程问题到复杂的行程问题,再到复杂的寓言故事情境图,最后提升到根据情境画出函数图象,随着问题的不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四、课堂表现——争先恐后
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超出了我们的预想。首先,在根据图象编故事的环节,学生们参与的热情高涨,积极举手,踊跃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其次,在初级挑战、中级挑战、高级挑战与终极挑战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被激发出来,将课堂争先恐后的氛围推向另一个高潮;最后,以画图收尾,让活跃的气氛顿时收敛,但沉寂之后,学生精彩的解读和所画的图象,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本节课教学的大胆设计,加上教师富于情感的表达与引导,将学生带入一个既有自我展示,又有团队协同作战的游戏境界,既体验到了紧张,又感受到了宽松,是一节寓教于乐的数学课。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