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2016-05-28余华新
余华新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读写结合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60-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会阅读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而学生的写作又是阅读能力的体现。因而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教学非常有必要。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在教学中践行“读写结合”教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下面笔者对此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语言积累,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是语文教学的硬道理,学生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在写作中自如地运用。
阅读是积累的根本方式,教师应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品读文本。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人生的礼赞。在教学这个单元中的《紫藤萝瀑布》《走一步,再走一步》等课文时,教师要着重让学生练习默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并学会圈点勾画的方法,对于课文中“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等精彩的写景语句,教师要让学生细细品读,体会这些语句的妙处。教师除了注重让学生进行品读,还应重视背诵,教给学生基本的背诵方法,如主导词背诵法和提纲背诵法等,让学生对课文中精彩的文句加以背诵记忆。在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背诵篇目的基础上,教师可增加背诵量,在每个单元挑选除课程标准规定以外的3—4个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进行检查。长期坚持,会大大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仿写训练,让学生学会迁移运用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心智各方面都还不是很成熟,在学习心理和学习态度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仿写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适用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仿写是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使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式、仿顺序、仿结构等。仿句式主要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通过句式模仿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现技巧,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仿顺序主要是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件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训练。如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都是说明文,教师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清说明顺序,并在单元教学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仿照类似的说明顺序,介绍自己游玩过的一处景点。大量的仿写训练能增强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进行变式练习,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变式练习来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以及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变式练习主要有扩写、续写、改写等方式。
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在教材简略处予以合理拓展,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扩写。如鲁迅的《故乡》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来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写成一篇作文。有的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思考孔乙己最后到底去了哪里,然后用作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改写也是创新写作的基本方法,针对教材中的课文,改人称、题目、文体都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王湾的代表作《次北固山下》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教师可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文体改写,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师经常进行扩写、改写等变式写作训练,能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变得更为灵活,也能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无缝衔接。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把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进行培养,并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才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