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作文教材解读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2016-05-28刘奕红
刘奕红
【关键词】作文教学 教材解读
写作动机 激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58-02
作文是学生展现写作技能的方式,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窗口。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长期以来深受教师关注,不少学者对写作动机也做了大量的研究。然而我国写作教学的研究只重写作教学方法,而轻写作教学内容的确定,普遍是从作文训练的课前命题设计,课后的评改、讲评等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动机,较少从课前解读或课中指导入手,从作文教材的解读指导方面来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教师需要反思传统作文教学,结合语文课程标准,通过作文教材的解读指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想写、会写、能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写作动机”的研究
何谓“写作动机”?研究写作动机对作文教学有何意义?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所提出的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这四个问题是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们长期以来的关注点。以“写作动机”为关键词,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进行简单检索,得出了从1998—2014年间的49篇相关论文。这些论文普遍持这样的观点:应该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实现写作动机对作文教学的积极作用”的研究。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写作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写作主体产生写作欲望或维持已引起的写作活动的内部心理状态,可分为两类,即根源性动机、直接性动机,分别指源自写作主体本身(指学生)的写作动机和运用某些外部的直接策略所引发的动机。我国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已认识到写作动机对作文教学的重大意义,充分利用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然而他们的研究基本是根据学生的写作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写作动机,通过写作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激发学生的外部写作动机,即多数是从作文的命题设计、多元化的作文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综上所述,我国教师多数是通过命题设计、课后讲评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长期以来,写作教学的研究只偏重写作教学方法,轻写作教学内容的确定。因而本论文着重研究如何通过作文教材解读指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以弥补以上研究的不足。
(二)关于“作文教材的解读指导”的研究
何谓“作文教材的解读指导”?本文所涉及的作文教材的解读指导是指语文教材单元作文的解读指导,使平时单元作文的解读指导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作文教材的解读是指教材规定的写作量、所关注的文体训练、规定学生要写什么、试图培养学生哪些写作技能等。然而,很多语文教师并未进行充分的解读指导,都是让学生读了一遍教材的作文题目、作文提示、作文要求等作文体例后就让学生抓紧时间写作文,而且课中不给予学生指导,课后教师就拿本班的一两篇优秀作文作为范文加以讲评。许多作文训练参考书也存在设计上的不足:只有优秀范文,而写作教学内容缺乏,很少考虑写作教学目标、学生的学情;缺乏写作教学的课前指导、课中指导,没有发挥“授之以渔”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在作文教材的解读指导中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策略研究。
二、在作文教材的解读指导中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策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教师在作文教材解读指导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目的性。解读作文必须按照作文的要求进行,教师大讲特讲“审题立意”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文章写得再好离题了也不是好文章。教师只有确立明确的三维作文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写有所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要做好写作的课前指导。指导学生注意作文要求等。特别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相结合的单元作文,要让学生说出来,练习口语交际能力。也要指导学生展开调查,调查相关数据,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后再根据已有材料撰写文章。另外,可以要求学生对特定写作对象进行一番观察后再写作,或者指导学生做小实验,通过亲身的实验发现实验的乐趣,把实验的发展、经过、结果写下来。
(3)要做好单元写作的解读工作。教师只有做好写作各板块的解读工作,才能引导学生做好审题、立意、选材等工作。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作文教学名师都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作文教学名师以自己高超的作文解读能力引导学生写作,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法可用、有章可循。
(4)要合理运用教材,以读促写,以说促写,有章可循。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片段写作,重点掌握某单元要求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专门练习某种写作。如“人物心理活动”是某个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5)要多进行课内外联系,适当地拓展延伸。课文是一个教学的例子,从课文中可引申进行拓展阅读和比较阅读,从而了解写作全貌,把握写作的完整性。如:学了《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兴趣阅读原著《城南旧事》,了解整部作品。
(6)做好作文课的课中指导与课后指导。课中指导指:对于语文基础和写作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提供几篇作文让他们阅读,让他们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后再仿写;教师也可以提供大量的作文素材给他们,让他们从中挑选材料,自己汇编成一篇文章。课后指导主要是讲评学生作文不足的地方、朗读优秀范文、学习学生中的优秀范文。课后指导还需要特别针对作文写得不好的学生,让他们按照教师的修改建议改写原作文。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间教师既要用评语艺术来激励、赏识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三、在作文教材的解读指导中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案例实践
本文以“到民间采风去——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教学解读指导”作为教学案例,验证所提策略的可行性。以下是该课的作文解读指导过程。
(一)教学设想
中学语文教材的写作特点是“将写作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以话题为核心进行训练”,本单元以“民风民情”作为话题,因此师生要搜集“民风民情”的材料,有选择性地写作。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文化,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生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探究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写作教学
教师进行课前导入: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学课文无不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我们可以借鉴这些课文进行写作。
2.写作板块解读
教材中有四项写作活动,可以解读如下:“家乡素描”,可以介绍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等;“认识方言”,可以介绍家乡方言的历史渊源,整理、分析、总结方言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现象;“乡土发现”,则要写与众不同的家乡民俗;“节日探源”,可以以“节日的起源”或“我家乡的■节”为题写有关节日的话题,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这些节日的传说、故事,尝试以“■的起源”为题,派代表写一份研究报告。另外还可以进行引申性解读。如,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具体化,增强感性认识,形成理性认识;关注民俗文化的现状,提出个人建议,让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可以对“愚人节、圣诞节冲击中国传统节日,国人冷漠对待传统节日”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对“韩国申请端午祭”等新闻发表看法。
学生可以从以上写作解读中选取任一板块、任一方面进行写作,可以是三人一组完成写作要求,也可以单个人独立写一篇,但每个人都要参与。
3.明确写作注意事项
(1)确定恰当的文体。根据所学文体知识及各自的写作特长进行写作。
(2)写作主题要鲜明突出,不能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更不能因过多选择而成了“四不像”的文章;小组合作的要求两周内上交作文,个人独立写短文则要求两天内上交。
4.写作课前指导
(1)教师要准备一些有关民俗民风资料供自己讲述、点拨,供学生阅读,帮助学生了解写作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整理民风民俗的相关文献资料,可到图书馆查阅图书,上网搜索民俗资料;可到社区、农村拍摄或拍照。
(3)指导学生根据某一个主题搜集整理资料,以分工合作的形式把握资料。学生写作可以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如:关注民俗文化的现状,提出个人建议,让民俗文化得以保存;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具体化,增强感性认识,形成理性认识。
(4)对于小组合作的学生,教师指导学生按板块分组分配任务,组内再进行分工合作,负责全面协调。
5.写作课中指导:
(1)教师指导各组学生及时交流、反馈信息。师生共同协商相关事宜,必要时教师给予指导。写作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对大量材料进行挑选,做到“详略得当”。
(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参与资料的归类整合。
(3)执笔人进行主笔写作,教师及其伙伴可提出写作建议。
(4)对于独立写作的学生,教师讲解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写好不少于600字的短文。
(5)对于写作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提供几篇范文让他们仿写。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