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2016-05-28吴菲
吴菲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对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5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式阅读教学注重学生与教师、作者、编者、文本间的多向沟通与交流,是一种沟通合作、平等民主、创造生成的教学方式。对话教学受到一线初中语文教师的认同和青睐,但一些初中语文教师不能正确、深入地理解对话教学的理念,阅读教学死气沉沉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多少实质性的改变。如何正确认识对话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教师、作者、编者、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调动学生进行对话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开启兴趣之门,点燃对话热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在兴趣驱动之下,能主动认识事物,思维也比较活跃,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力也会增强。因此,教师在开展对话式阅读教学时,要尊重每名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经验等,坚持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等放置在首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各种策略去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和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学习中实现与教师、文本之间真诚、自由的对话,产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这一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故事中陈太丘儿子陈元方的性格特征,教师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这样进行提问:“假如你父亲的朋友不守约,你将如何回复父亲的朋友呢?”教师的提问使学生站在故事主人公的角度,激发学生参与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兴趣。学生经过思考,自然会答出自己的做法。学生作出回答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文章中元方的做法及自己做法的区别。通过这样引导,自然地实现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自由对话,点燃了学生的对话热情,从而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设置恰当话题,围绕话题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通常是围绕某一话题进行的。一个好的话题往往能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促使对话顺利地进行。为此,教师在设计话题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话题的覆盖性。作为对话的话题应该少且精,由一点或两点发散出去,并且覆盖整篇文章的内容。在话题的设计上,应注重语文能力与知识的整合,以及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互相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话题的层次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等分层、分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小组,设计不同层次的话题。三是话题的开放性。答案应该没有一个现成、统一的标准,应引导学生展开多层次的思考,才能获得。在话题内容上,应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在教学《海燕》(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这一节课时,为了体现以上三点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上的差异,将学生分为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这三个层次,并由此设计不同的话题。最高层次的话题为:“请将郑振铎的《海燕》与海明威的《海燕》相比较,从语言、表现手法、取材等方面比较两篇文章的差异。”中等层次的话题为:“郑振铎的《海燕》与海明威的《海燕》在描写上有什么差异?请联系自己的生活,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最低层次的话题为:“请分析海燕在郑振铎的《海燕》与海明威的《海燕》中各自的表现。”在展示给学生这些话题之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尊重学生的观点,使对话有效开展。
三、多次阅读文本,加深文本理解
阅读教学讲究“读”的艺术。学生对文本读得越多,理解自然会越深,也会获得更丰富的思想感悟。而且,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一个消化、吸收、发现与创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多读与深思,只有多读与深思,学生才能真正与文本对话。
文本阅读可以分为初读感知、精读细品、体悟迁移三个层次。其中,感知和品味是基础,体悟和迁移运用则是升华。在教学《湖心亭看雪》(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这一节课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初读,初步感知作品,思维凝聚在张岱奇妙的看雪经历上,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和主旨。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篇文章的人物形象、作品内涵、作者情感、文章语言等特点,并且获得对社会、自然、人生等方面的启迪。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不同层面、角度去挖掘、探究和点评,从而理解作者的情感。通过这样的引导,把读的过程变为对话的过程。
总之,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对话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并且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含义,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