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儿童散文教学的策略
2016-05-28陈卫红
陈卫红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散文教学
优化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27-02
儿童散文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养方面意义重大。和其他儿童文学体裁相比,儿童散文往往语言优美凝练、韵律感强,写法多样。儿童散文的主题多为爱、顽童和自然,意境上则充分契合学生的接受心理,以充满童趣的美好意境,让学生在愉快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了最大化地发挥儿童散文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教学优化建议。
一、以把握儿童情趣为教学导向
儿童散文特征之一是蕴涵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即儿童情趣。儿童情趣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课文中的儿童情趣,把儿童情趣的呈现置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教学优势。
(一)“读”出儿童情趣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高年级段入选的散文作品充满儿童情趣,如《我和祖父的园子》《只拣儿童多处行》等。教师首先要善于找出字里行间隐藏的童趣童心,这是保证教学过程也充溢儿童情趣的重要一环。教师需站在儿童角度、从儿童思维出发,根据作品的人物语言、心理、神态描写,情感的抒发过程以及特殊写作手法的分析,深入发掘作品的儿童情趣。教师要在透彻理解作品的思想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及感情丰富的声音,赋予课文内容或情感的即视感,从而有利于学生体会。
如《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就充满浓厚的童心童趣。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通过主人公“我”的可爱外貌、俏皮语言、天真个性和活泼举动把握课文的儿童情趣。其次,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表现儿童情趣的重点语句,如“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这些语句意蕴丰富,天真儿童的语言、动作、心理乃至神情都能在带感情的反复朗读中渐次浮现。
(二)“讲”出儿童情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有效方法,将前期发掘出的儿童情趣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真正体验作品包蕴的美学特质。如何讲出课文蕴涵的儿童情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围绕对文中特殊用法的逐步分析,引导学生体会儿童情趣。
对于《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散文中运用的特殊表现手法,教学时不能轻易放过。作者萧红在《我和祖父的园子》中运用了夸张、拟人等多种表现手法,呈现了园子里万物自由生长的活泼状态和生命力的旺盛蓬勃。比如,“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开口说话似的”这句话,笔者通过细致分析重点语句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新奇的表达和天马行空的想象。
二、运用符合文体特点的教学方法
儿童散文有其异于其他文体的组织形式与表达方法,也就是文体特点,即营造美好的童真意境、使用活泼率真的语言、蕴涵崇尚真善美的思想导向和倾向于建构自然朴素的文学风格。散文类课文的教学方式也应当符合这一特点。此外,小学生普遍没有清晰的文体概念,因此,教师应当将文体意识培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促使学生生成文体意识。
(一)问题阅读法
即教师通过提问题给学生指明阅读课文的方向。小学高年级学生仍存在注意力易分散的问题,因此,教师事先设置贯穿文章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课文,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问题应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要与课文主旨有关、有深度的理解性问题,使学生在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轻松进入课文,理解课文思想情感。
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笔者就通过设置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可提出诸如人物形象、表现手法、事件发展脉络和主旨大意等问题,以此类关乎文章核心的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教学伊始,提醒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思考“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的含义;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冰心奶奶要往“儿童多处”赏春光的原因;教学结尾,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以花喻人”的真实意图。这样的问题设置,较好地串起课文的各部来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情感有一个整体感知。
(二)创设情境法
即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具体形象的教学情境,将教学与现实通过情境设置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把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更好地运用到新知习得中。实际操作时,可利用图片、视频或音乐等媒介。尤其是影音媒体,其创设的情境感染力极强,对于小学生来说,别具吸引力。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行文极具震撼力,气韵充沛、手法多样,对安塞腰鼓的气势和蕴涵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安塞腰鼓的视频和资料介绍来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快速进入这篇充溢强烈情感的课文学习当中。在导入部分放映安塞腰鼓视频,补充陕北风情资料,能使学生对课文中表现的陕北人民的热情、豪情和旺盛生命力有一个大致印象和初步理解。在课文分析中,使用陕北后生打腰鼓的特写照片,能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作者对安塞腰鼓动作和气势的文字特写。
散文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比较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散文的教学优化和革新。从本质上说,儿童散文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故其教学应从儿童立场、儿童视角出发,注重文体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以求发挥儿童散文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养方面的优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