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调查与对策

2016-05-28李淑霞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心理状况学困生小学数学

李淑霞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心理状况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10-02

由于数学学科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占较大优势,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尚未丰富,这样一来就会有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着一定困难,甚至有的还可能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形成了“学困生”。本文将对“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

一、“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一)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学习时完全是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来进行,而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枯燥性和繁琐性,很容易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长期下去也就会导致数学基础不牢固。除此之外,有的学生的学习目的并不是十分的明确,也不会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或目标。而学生一旦缺乏如上学习要素,就必定会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进而严重影响自身的整体学习情况,逐渐沦为了“学困生”。

(二)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方法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然而,有的学生因为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方法,每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就容易产生挫败心理,久而久之就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数学难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既不敢请教老师或同学,也不会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期下去,问题积累得越来越多,大大降低了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这种心理一旦没能得到及时的开导和调节,就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会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

(三)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喜欢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答,从而使得他们面对简单的习题时可以作答,一旦遇到其他类型或者是相似的题目,就无法解答。这类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不会举一反三,所以面对练习题时没有变通思想。这就容易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不利于学生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二、改善“学困生”心理问题的教学策略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如果忽视了学生的这个特点,就很难激发“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缺乏兴趣的学习,对于“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是非常不利的。要想帮助“学困生”纠正学习时出现的各种不良学习心态,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之所以成为数学“学困生”,是因为缺乏学习的兴趣。一旦“学困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就很容易学好数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多媒体已经走进了课堂,数学教学应该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等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而言,一些抽象的数学定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借助多媒体可以让他们更直观地进行感受和理解。例如,关于“乘法”的概念教学,考虑到“学困生”对于两个数相乘,以及乘法的意义理解起来有困难,容易对乘法学习产生恐惧心理。要想减轻他们的恐惧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这样的教学情境:老师准备了一些小红花,打算奖励给学习特别认真的三名小朋友,如果每人奖励两朵小红花,那么,一共需要多少朵小红花?怎样列式?同时,用课件播放“2+2+2=6”的过程,然后,逐渐延伸到奖励5名小朋友、10名小朋友、20名小朋友……待学生开始出现焦急心理时,教师适时地借小白兔的“独白”:“这样得写好多个‘2呀,能不能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表示呢?”从而引起“学困生”自主地去思考。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引入概念时能紧紧抓住“同数连加”这一已有的知识基础,又辅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手段,从而很好地切合了“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引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学困生”在短时间内对学习的内容形成深刻的记忆。其次,还可以让“学困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帮助自己进行数学学习。比如,鼓励“学困生”通过网络平台向教师或同学请教数学难题,从而避免当面请教的害羞、自卑心理。可以说,教师利用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引导和启发

考虑到“学困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恐惧心理,教师应该注重发挥引导作用,以及尽量使用启发式教学法,使他们不会因害怕数学而产生胆怯心理和自卑心理。教师务必要对“学困生”的学习心理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了解他们的内心所想,这样才可以有目的地制定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比如,教师可以抓住“学困生”接受知识慢的认知倾向,根据其特点展开教学:首先,要采用引导式的方法,一步步地引导“学困生”一些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教学“统计”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给“学困生”两张购物清单,让“学困生”帮忙计算一下这两张购物单上的哪种物品是最贵的,哪种物品是最便宜的。这时,“学困生”可能会一项一项地看,然后在心里想着哪种贵哪种便宜。虽然“学困生”最后也能找出哪种物品最贵和最便宜,但是却需要进行反复地观察和对比。这时,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你们可以试着用画图来分析。“学困生”发现通过画图进行统计计算更方便直观,也就理解了统计学习的目的。其次,还要采用启发式的方法,在“学困生”做题时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者是解题方法,而应尽量运用启发式来引导他们把握正确的解题方向,从而改变不好的做题习惯,改善畏惧学习数学的心理,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直观的图形让学生写出关于分数的习题。“学困生”在做这类题的时候通常都是用眼睛看,而不习惯用笔描画。这时,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动手画一画,以更快更准确地得出答案。只要“学困生”畏惧数学学习的心理得到改善,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逆反心理,相反还会通过学习数学来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

(三)运用多种教学法,满足学习需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时刻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困生”的数量。“学困生”往往是对一些拗口的定义或是枯燥的解题感到困惑乃至厌烦。这时,教师就要改变教学方法,从“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出发,设计一些动手操作或者动笔演示等教学环节来满足“学困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在进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或者圆形的纸进行折叠,看谁的折叠次数最多。然后,让学生将纸展开,将每一条折痕都用笔描画出来,观察是否每一部分的大小都相同。最后,让学生给空白部分涂色,写出自己涂的数量占全部图形的几分之几。这样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特别是对“学困生”来说,这样的教学形式既生动又容易操作,他们都乐于参与。在动手的过程中“学困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性质。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新颖的教学环节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以增强“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笔者在研究中进一步发现,“学困生”在学习时很容易受到周围学习环境的影响,心理上容易出现反复的现象,这既是他们的缺点也是优点,教师如果能想方设法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环境,改善他们不良的学习心理状况,将能使缺点变为优点,最终让“学困生”喜欢上数学课。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学困生心理调查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679)的研究成果。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心理状况学困生小学数学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桂北地区长寿之乡永福县青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