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与语文课程的传统美德教育功能
2016-05-28路高学
路高学
摘 要:目前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要充分发挥古典文献在传统美德承扬实践中的教育功能。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古典文献既是传统美德的主要来源之所,又是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之径。通过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程设置,发现其中与古典文献相关的必修课程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课程数只占全部课程的18%;二是唐、宋时期的文献分别占到相关文献的36%和21%;三是古诗词占到相关课文总数的58%。因此,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应当调整与古典文献相关的课程数量和课文类型比例,发挥古典文献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传统美德教育功能。
关键词:古典文献;语文课程;传统美德
中图分类号:G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6)02-0051-06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实现文化复兴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美德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从小学阶段做起。语文课程作为小学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传统美德教育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媒介之一,它最现实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教育使传统的优良道德文化不断地流传下去,使文化的共同体得以延续。在这个意义上,基础教育中与古典文献相关的语文课程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它不但可以为学生的价值观念提供引导作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少年阶段的人生提供丰富的意义系统。但是,在现代化和西方流行思潮的影响下,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地受到挑战和冲击,古典文献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一再受到怀疑和否定。从目前语文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实践来看,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与古典文献相关课文的德育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教育的过程中偏重于文献的知识性,而轻视文献的价值性。因此,加强古典文献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实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古典文献在传统美德承扬实践中的功能
中华民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拥有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典籍。中国古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主要存在于这些古典文献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可能离开前人流传下来的文献。当今社会中流传的传统美德德目,都可以在古典文献中找到根源。古典文献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第一,传统美德形成于古典文献的叙事之中。传统美德并不是看似孤立的德目,而是有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并蕴涵于古代的经典文献之中。这些古代经典文献与“史”紧密相关。清代思想家章学诚有两句非常著名的论断:第一,“六经皆史”[2];第二,“古文必推叙事为先,叙事实出史学”[3]。由此可见,“六经”、“史”和“叙事”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六经”即来自于“史”的“叙事”之中。而根据现代叙事学理论,我们普遍地存在于叙事之中;在叙事的过程中,我们的道德观念得到生成和发展。
美国学者西摩·查特曼在《故事与话语》一书中根据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叙事可以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故事(story,histoire)即内容或事件(行动、事故)的链条,外加所谓实存(人物、背景的各组件);二是话语(discourse,discours),也就是表达,是内容被传达所经由的方式。”[4]5-6在这样的叙事结构中,每一个叙事都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作为整体的叙事,所获得的意义要远大于构成它的“内容或事件”和“实存”本身所具有的含义。在叙事的过程中,意义得到了呈现。英国学者以赛亚·柏林认为:“所有这些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描述没有一个是完全中性的:它们全都携带着道德含义。”[5]原本只是单独存在,或是隐性存在的“内容或事件”与“实存”在叙事的过程中被赋予丰富的道德含义。同时,这个过程本身也带有某种价值倾向,并通过某种话语,把叙事中的各要素“纺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富含意义的集合体。
古典文献作为文本而存在,本身就蕴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而我们如果要真正地了掌握这些信息,就必须通过某种叙事的方式才能使它们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古典文献的叙事会告诉我们过去发生了什么,它一方面“构造了作为生活体系本初构成的永久性,通过肯定性的(或更确切地说,是预先给定的)自我理解的文化模式来塑造认同”;另一方面可以传达“行为的一般性规则的应用”,将“连续性作为规则永恒的有效性”,并“通过将时间的经验概括为行为规则的方式来塑造认同”[6]。结合上述两个方面,古典文献的叙事既可以通过历史的事例表达出“善”与“恶”的价值观念,又可以通过历史传统的叙述赋予传统美德普遍的意义。因此,正是在对古典文献的理解和表述之中,传统的价值观念才得到呈现。同样,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对古典文献的阐释过程中得到传承和弘扬的。
第二,传统美德教育离不开古典文献的叙事。前文论述了古典文献的叙事是传统美德得以形成的根源,同时也暗含了传统美德的教育和传播也离不开古典文献的叙事。古典文献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功能,与其自身特有的存在方式有关。古典文献作为一种文本的存在,如果要内化为主体之人认识的一部分,就必然需要通过某种话语或表达方式把意义传达给接受者。在这个过程中,文本所含有的意义得以生发。西摩·查特曼把这种叙事话语分为两个亚成分:“一是叙事形式本身——叙事传达之结构;二是其表现——它在具体材料化媒介中的呈现,如文字的、电影的、芭蕾的、音乐的、哑剧的或其他的媒介。”[4]8这些话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着经典文本叙事者所要表达的信息能否被受众者顺利地接受。而如果没有有效的传达手段,那么经典文本所要传达的信息就是失败的。在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古典文献叙事的话语起着链接教育各部分的作用。